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分析

2017-07-12杨爽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0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幼儿园幼儿

杨爽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

浅谈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分析

杨爽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作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我国教育的传统构成部分及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已经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开展了相关研究。本文以先进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经验为借鉴,提出了优化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对策,对幼儿教育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

幼儿培养;行为习惯;优化对策

幼儿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人生阶段,通过外在的教育和培养,让幼儿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行为习惯,这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学习及生活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当前阶段,我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比如家长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幼儿园教育模式有待改进、教育工作仍需要向深层次方向推进等。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地位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是我国教育的传统构成部分

纵观我国的教育历史,可以发现自古以来都比较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尤其是邓小平同志更加重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曾提出“四有人才”这一培养要求,同时也提出了“三个面向”的重要教育目标。我们知道,幼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未来的接班人,是国家走在世界前列的希望。尤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愈发激烈,国家之间文化、科技等不同事物的交叉,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标准不断提高。因此,国家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知识的输送上,更要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思想素质的提高。要以幼儿教育为起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本质上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是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提高公民素养的基础工作,更重要的是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情况与个人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等息息相关,甚至其行为习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个人未来的发展情况。较多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幼儿在学习、生活、交流等方面更加有优势,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及社交能力等。由于幼儿的思想比较单纯,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小,一旦受到外部不良思想或者行为的影响,很容易产生负面的效应,导致其发展道路受阻。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幼儿对外界不良的思想行为产生抵触,能够更加理性的辨别是非,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经验借鉴

近年来,我国许多幼儿园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取得了较大得成效,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比如:创建良好的公共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文明的活动场所,在幼儿所能触及、看到的地方设置提示语及规章制度等,让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就能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丰富、有趣的内容来引导幼儿的注意力,也就是说以最合适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适时性的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利用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等,对幼儿进行红色教育,培养幼儿艰苦朴素、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从而规范幼儿的言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推行较多的家园共同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与幼儿教师积极合作,加强沟通交流,形成有利的教育优势。

三、优化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对策

(一)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由于每个孩子生长环境的不同,其思维方式、心理个性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对于教育的接受能力也有所差异。要对每一个幼儿进行全面的了解,抓住其性格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并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开展针对性教育,实现教育的灵活多变。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个性都会有不同的表现,要根据每一个年龄段的区别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在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幼儿、信任幼儿,对于幼儿的各种言行要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价,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高幼儿园的综合实力

一是要加大国家、社会对幼儿园的关注力度,提高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要加大对幼儿园办园的监督力度,保证幼儿园资金使用的规范,避免出现以获取利益为重点的幼儿园教育。二是要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教育工作者是幼儿教育的引导者,也是幼儿园的管理者。教师应充满工作热情,有着较高的人格魅力,能够真正成为幼儿的良师益友。教师要积极学习新的知识,能够接受新鲜事物,不断进行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创新。此外,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在教育工作中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起良好的榜样,能够成为幼儿学习的目标。应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更新幼儿教育的理念,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

(三)依托社会环境,实现家园共育

社会环境对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应针对社会环境中的各类事务,对幼儿进行客观理性的引导,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避免消极思想及行为给幼儿带来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影响。此外,父母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与幼儿教师紧密联系、积极配合,共同商讨孩子的培养方案,实现教育的一致性。

四、结语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并且要把它摆在较为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幼儿的可塑性,以合适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加强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其综合素质关系到建设水平的高低,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一定要充分借鉴现有的教育经验,取长补短,改进教育手段,最终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1]望欢.巧妙创设幼儿园精神环境,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科教导刊(下旬),2016,(3):136-137.

[2]刘捷.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5,(12):239-240.

[3]张文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优化幼儿教育教学质量[J].黑龙江科学,2015,(8):136.

[4]刘孩,张静.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6):233.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幼儿园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