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习惯伴随一生—浅析小学数学之养成教育
2017-07-12黄宗纯
黄宗纯
重庆市巫山县平湖小学
让好习惯伴随一生—浅析小学数学之养成教育
黄宗纯
重庆市巫山县平湖小学
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对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受益终身。
小学数学;养成教育;良好习惯;培养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做题与测验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如粗心看错题目导致结果错误、没有认真思考就直接列式计算导致逻辑不通、做作业为了追求速度而没有认真检验等,这些看似无关痛痒的小问题也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甚至大部分因为粗心而犯错误的学生还会给自己找借口,认为这道题自己是会做的,只不过是因为粗心看错了而已,只要下次不粗心就行了,可是实际情况却很难得到改善,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一、规范指导,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体,而课堂是教师系统性、详细地讲授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这里所说的“听课”不仅仅指的是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照单全收”,而是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一起思考,在听课时着重记下学习的重点或者是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并适时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由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再加上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会出现走神的情况,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没有听到或者没有听懂,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效果的下降。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采取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突出重点内容的教学,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精美的年历,并在相应的节日日期上进行标注,如儿童节、国庆节等,从而通过直观的呈现来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可以认真地听课。
二、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但是数学是一门对抽象思维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而通过师生的引导与启发,教师就可以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从而逐渐地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大多数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设计应用题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例如,在教学了《因数与倍数》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出示这样一道题:“王老师有一盒铅笔,平均分给2名同学余1支,平均分给3名同学余2支,平均分给4名同学余3支,平均分给5名同学余4支。问这盒铅笔最少有多少支?”学生在初次看到这道题时会觉得很难,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找一找这些已知条件中的数量关系。学生便会发现可以将题干进行变形,将条件转化成“平均分给2、3、4、5名同学都少1支”,那么只要求出2、3、4、5的最小公倍数再减去1就是结果。通过这样的分析与思考,学生就会体验到探究数学题的乐趣,也有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
数学教师长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适时地设计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并且,趣味的数学活动也有助于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助于他们从内心中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继而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抱团。即让班级内的学生每个人代表5角、1元、2元中的一个,在活动开始时,学生要手拉手转圈圈,教师喊出一个钱数时,学生则要抱在一起,最后相加结果正确的同学继续参加游戏,没有抱团成功的学生则会被淘汰。这样的数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熟悉人民币,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活动中。
四、端正态度,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
布置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要环节,虽然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但是经过多次的考试证明,有一部分学生不是独立完成作业的,他们对一些内容没有真正地掌握。而将数学作业看成是负担,仅仅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这样的想法也就使得学生无法通过作业来巩固、加深所学的内容,并会由此逐渐地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因此,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让学生可以积极独立地完成作业,教师也要对课后的作业进行一定的设计,不能让学生做大量重复的工作,降低学生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发散性或者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享受完成作业的过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制作出一个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学生制作的过程就是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抄作业情况的出现,促使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其身心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多种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认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成为新时期课堂学习中的主人,也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杨普.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1)
[2]杨文元.养小习惯做大文章——山西省盂县第二实验小学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