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高职预科学生在汉语写作教学中的修辞偏误分析
——以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7-07-12呼泽文
呼泽文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少数民族高职预科学生在汉语写作教学中的修辞偏误分析
——以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呼泽文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修辞在高职汉语写作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在写作教学中往往被忽略。本文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高职预科学生作文修辞偏误的分析探讨了修辞教学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及修辞教学的内容与训练形式。
预科汉语;写作教学;修辞教学;同义;辞格;篇章
本文为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高职预科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编号bykj2015s-8)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预科汉语写作教学中,修辞教学是难度较大,出错率也较高的部分。原因大体有两点:第一,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使用的语言主要是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学生经过了十几年自然民族语言环境的熏陶和民语言中小学的正规教育,已经形成了用母语进行思维和交际的习惯。第二,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对学生在写作修辞上的启发和引导,因此学生大多能写出较少用词不当、语法错误的文章,但在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中却显得平淡无味,缺乏文采。这主要是少数民族学生没有注意到句子、辞格、篇章修辞等的使用,或者无法正确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而导致上下文中出现了修辞上的偏误。长此以往,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止步不前,难有突破。
一、少数民族高职预科学生在汉语写作教学中的修辞偏误分析
以下是从90余篇学生写作课作业、作文中收集到的修辞偏误。
(一)句式选择的偏误。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高职阶段学习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基本能够达到MHK二级的水平。但是如果要写出有文采有情境的好文章,句式的选择,修辞的恰当使用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学生作文中句式的选择上出现的偏误较多。如:例句1:*我的同桌叫阿依古再丽,她那张美丽的脸上长有弯弯的眉毛;亮亮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红红的嘴唇。该句使用了多个定语的长句描写,使人感觉句式过于单调乏味,但如果修改为短句就会更加简洁明快了。例句2:*图书馆前面的景色非常好看,左边有一座小山,右边有一条孔雀河。该句中如果加上一些用于描写的修饰性定语,把短句修改为长句,如“左边有一座绿草如茵的小山,右边有一条清澈碧绿的孔雀河”。这样描写会更具体细致,起到了很好的修辞效果。
(二)修辞格的应用偏误。少数民族学生修辞格的使用偏误主要由于修辞格运用中没有充分了解母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使用不当,及滥用辞格或可用辞格的地方并没有用而缺乏表现力。例如:例句3:*教师公寓前的荷花池上两块荷叶萍水相逢。学生想增强拟人手法的表现力而使用了“萍水相逢”这个成语,但“萍水相逢”是用来比喻人的,而此句中主体由人转到了植物,形容荷叶是不恰当的。例句4:*选择留在库尔勒,因为我喜欢这里非常漂亮的建筑,而且有很多少数民族都住在这里,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等,因为我想了解每个民族的文化风俗。我还喜欢孔雀河,冬天有很多美丽的白天鹅从北方飞来,非常好看。学生在写作中选择了多重复句的表达,显得非常啰嗦,如果转换为排比句效果就会不一样了。“我选择留在库尔勒,因为我喜欢这里漂亮的建筑;因为这里民族众多,我想了解每个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还因为我喜欢孔雀河,冬天有很多美丽的白天鹅从北方飞来,非常好看。”由此可见使用排比辞格,条理清晰,语势连贯畅达。
(三)篇章修辞的偏误。篇章修辞基本包括了作文的谋篇布局,如何分段,开头结尾的设计,上下文的过渡等,也是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写作中的难点所在,发生偏误概率较高。例如文章中选材不注意主次分别;文章主题不明,结构混乱;少数民族母语的文化负迁移,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都会导致篇章修辞的偏误。
二、少数民族高职预科学生在汉语写作教学中的修辞偏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通过以上对语料的分析,少数民族高职生在写作中修辞问题是非常突出的,但是在现阶段写作教学中,却关注度不高,作为一名写作教师,应更注重写作中的修辞教学,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修辞,培养学生的修辞意识。根据对高职预科学生汉语修辞的教学内容及偏误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注重同义句式的练习。汉语句式变化灵活,种类多样,但句式的选择原则是相同的,就是要符合“题旨”与“情境”。例如主谓句与非主谓句,陈述句与祈使句,短句与长句,散句与整句,还有一般句式与“把”字句等特殊句式,都是同义句式练习的重难点,应该在写作课中增加一些语义相近、常用的句型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练习。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能够具备一定汉语句法基础,对于各种句式的语用范围、语义特点、修辞效果等就会有更好地理解。在不断地学习中,就能灵活自如地根据题目和上下文的要求选写适当的句式。
(二)注重修辞格的练习。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因为都有母语写作的基础,一般情况都能依据表达对象选取生动形象的修辞格。关键在于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很多汉语辞格的文化内涵了解较少、难以掌握,而且对非辞格与辞格的表达效果无法对比区分。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修辞格进行重点讲解,深入解释汉语修辞中体现的汉语文化、历史、民俗,在修辞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还可以整理一些具有典型文化特色的汉语修辞范例给学生做专题讲解,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写文章中就能避免因母语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修辞偏误。
(三)注重篇章修辞的练习。篇章修辞也是学生写作的一大难点,少数民族学生借助第一语言写作的基础,基本都能注意到写作文的规范性。但教师指导写作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把母语中的修辞知识运用到汉语篇章写作中,让他们形成汉语写作其实和母语写作一样的直观思维,把原来具备的写作技能和常识运用于第二语言写作中。与此同时,给学生展示推荐一些经典的汉语文学作品、优秀例文,利用直观的语料,让学生进行背诵、摘抄、仿写,效果会更好。
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新疆少数民族高职预科生在汉语写作中的修辞教学的一些认识,本文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少数民族高职汉语写作教学中,修辞教学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不可小觑的,只有在写作中不断引导学生了解修辞、使用修辞、善用修辞,才能让学生在汉语写作上更上一层楼,更能写出符合汉语语用规范的好文章。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罗青松.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杨德峰.试论修辞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J].北京:修辞学2001,(6).
[4]张志公.修辞概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5]于宏梅.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的修辞教学[J].四川: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