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危机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7-07-12夏平张永陈容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夏平,张永,陈容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生源危机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夏平,张永,陈容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通过对高职校普遍性的生源危机情况分析,重点关注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此大环境下所受到的影响,尝试从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提高办学竞争力,寻求其在当前大环境下的应对策略。
高职院;中外合作办学;生源危机;应对策略
本文研究背景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编号2015SJD277。
高职院校的生源危机是教育领域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全国适龄高中生源的减少,很多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减少,甚至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生源倒挂现象。根据比较一致的看法,生源数量的减少尚未探底,生源危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优胜劣汰的竞争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在此大背景之下,高职院校中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同样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其原有的一些特色,在高校疯狂抢生源的形势下,已经不再具有优势;相反的是,其学费比较高、外语课程比较重等特点,又让报考的学生顾虑重重。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尝试对一些比较典型的地区,分析生源危机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影响,并从办学单位角度出发,寻求一些解决之道。
近年来,每到春季学期开始,长三角地区的高校间的招生大战就早早展开了,在高职层次尤其明显,这很明显的反映了生源危机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对于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来说,生源危机的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考生可以选择的余地大了,考入高校的难度降低了很多,中外合作办学不再是更优的渠道了。由于生源不足,很多高校会给意向考生提供优厚的条件,比如奖学金、注册入学等等;同样由于生源不足,学校为了确保生源数量,会越来越早的锁定意向考生,比如提前招生,对口单招,中高职衔接联合办学等等。在以往,一些高中生由于成绩不佳或严重偏科等原因,为了确保有大学可上,会选择学费比较高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而现在,每个学生甚至可以有好几次机会可以利用,不是有意向出国的考生,也可以有其他的方式确保有书可读了。
二是高职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严重受到同层次的其他办学形式的竞争和冲击,其特色越来越不明显。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偏重于应用技术教学,尤其强调特色发展。因为生源危机,招生宣传大战早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越是有特色的学校或专业,就越容易吸引到优质学生;基于这个压力,普通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近些年来也在不断的创新,校企联办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等不断涌现,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竞争强度和冲击也越来越大了。
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式,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何去何从?如果想继续办学并良好发展,可以有哪些应对策略呢?本文尝试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政策层面。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最初的初衷,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向外国职教发达国家进行学习并进行本土化的一种尝试,选择国内一些条件基础较好的地区和院校,分别与德国、北美、澳洲等院校进行合作办学,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更快速的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从实践来看,确实对我国的高职教育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外合作办学也成了院校间交流学习的良好窗口。虽然近些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很快,但还不能说赶上或超过了发达国家,中外合作办学这一交流窗口仍然值得保留。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会基于现实考虑,将是否开设和保留这一办学形式的权利,交由高职校自己来决定。所以,如果一所高职校想有更远大的发展目标,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的。
其次,我们来看具体实施方面。如果高职校觉得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仍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那么就要从大局观出发,突出办学特色。中外合作办学对于高职校应该是一个与外方交流的很好的窗口,不能成为高学费高收入的借口。实际上,一所高职校,一两个班级的中外合作办学班级,并不能给高校带来很高的收益,更重要的应该是学习办学理念和办学方法,有些高职校偏离了这个本质,特别看重了高学费的一点小利,是得不偿失的。在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一些服务,有的很便宜,而有的却昂贵的很,消费者是否选择昂贵的服务,关键是看是否物有所值;学生选择学校,也就是选择了教学服务,如果学生觉得这种办学形式是物有所值的,高一些的学费并不是不可理解的。
在突出办学特色方面,中外合作办学形式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通常中外合作专业都采用外方课程嵌入式,然后实现学分互认这种方法;这种嵌入式课程就应该是突出特色的要点,校方要加大投入力度,将这些课程办出特色来;有条件的学校要增加外教授课比例,甚至可以采用中外教师联合授课的方法;课程资源库应该多与外方优秀学校学习,努力打造精良的课程和教学资源,这些可以成为重要的突破口。
最后,在教学管理方面也要注意打造特色。要强调中外合作办学的情景特点,班级单独编班并进行形象打造;注重中外合作细节的交流,配置常规外方人员,比如安排专职外教班主任,增加日常互动性和双方学生互访交流;尝试与本地区的外企进行合作,有规律的进行企业参观实践,感受外国文化,使得学生能更容易的适应外方的环境,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进入外企的比例。
结束语
高职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曾经是打开我国高职教育的一扇窗口,即使是现在仍然有很现实的价值。它在本土化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政策限制、同质竞争、合作主体模糊和社会认可度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尤其是生源危机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是,其本身的特色还是可以给其带来一些竞争优势的,关键是高职校应该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能够对其特色进行着力打造和宣传,突出它与其他办学形式的不同之处。核心要点是使得这种办学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能够物有所值。
挑战与机遇往往是并存的,高职领域的很多办学特色也经常是被“逼”出来的,如果一些高职校对其面临的危机不闻不问,任其散漫发展,将会使得这种办学形式无疾而终,从而关闭了我们与世界交流的一个良好平台。本文提出的一些应对策略,仅供各位职业教育同仁共同关注和思考。
[1]檀祝平.高职院校应对生源危机的策略研究—基于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五所院校的实践调查[J].江苏教育研究,2014,(21):72-75.
[2]涂运祥.生源危机和应用型本科转型对区域高职院校的影响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6,(3):42-45.
[3]吴燕.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6,(9):217-217.
夏平,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专任教师,主攻软件技术方向,多年从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