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2017-07-12孔凡运张洪艳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0期
关键词:历史文物文物保护旅游业

孔凡运,张洪艳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文物局

浅析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孔凡运,张洪艳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文物局

历史文物走出封闭不仅带来了社会效益,也增添了经济效益。如何处理两者间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从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完善文物保护体制、合理开发旅游产品、培养专业性人才、加强宣传工作等方面落实文物保护与旅游业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

1.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同一性

1.1 文物丰富了旅游的内容

旅游以参观、学习、浏览为主,旅游团一般取点有两种,一是人文景点,二是自然景区。文物是中华历史的魁宝,蕴含着自古至今华夏文明及宗教、科技、习俗的发展,可谓是国家特殊的文化财富。将文物参观与旅游开发综合在一起,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也彰显了中国文化艺术能量。

1.2 旅游开发利用文物价值

因个人偏好不同,旅游者喜欢参观的景点也有所差异。山水使人怡情,文物则带给人更多思考。将中国具有历史特点的人文景观向游客开放,一是彰显了大国魅力,而是通过旅游让年轻人更好地认识中国灿烂炫目的历史。文物旅游部门展出大量的实物、图像及配文,每一样展品都折射出当时的社会境况。

1.3 旅游为文物创造了资金

古代文物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真实写照,是华夏子孙智慧和能力的象征,具有很强的保存价值。而文物保护仅凭国家财政拨款,那么文物保存不仅未能体现它的价值,而且增加了政府负担。因此,将富有艺术文化特色的文物向旅客展出,不仅能突出历史文物的价值,而且也为文物保护创造了资金来源。

1.4 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关系

人文景点是旅游开发的一部分,它能够满足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心,通过各种文物的展出“穿越”到某个时期,让人们具有无限想象空间。实际上,历史文物的展出所带来的社会经济价值是非常可观的,它能够带动当今社会第三产业的发展,两者之间可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2.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性

2.1 旅游开发不当影响文物保护

历史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它的脆弱表现在一旦损坏将无法复原。各地政府为增加GDP产值,利用当地文物优势加大旅游业的开发,然而一旦开发不当则会对文物造成极大破坏。我国各部门分管明确,各行其是,相关部门欠缺沟通,使地方政府往往偏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文物保护的价值。

2.2 旅游基础建设对文物的破坏

一些富有历史气息的人文景点往往在较偏僻的农村或山间,距城市远且交通不便,国家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会加大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道路交通、宾馆饭店、通讯设备等,以保障旅游业的正常开展。但相关部门加大基础建设时,极少数按照《文物保护法》办事,如四川乐山新建国道距离大佛距离近,车流量大、震动力强,使大佛两侧出现裂缝。

2.3 旅游业发展对环境带来污染

环境污染一直是旅游开发强调的重点,它不仅会造成自然景观的破坏,使景区出现各种白色垃圾,而且重度的空气和水源的污染可能会对文物古迹具有腐蚀作用。历史文物多为手工打磨制品,在“安静”的状态下可保存完整,但它经不起现代工厂废水、废气、废渣这些化学物品的污染和侵蚀。

2.4 游客旅游过程中对文物损坏

中国游客到哪里都喜欢标记“某某到此一游”,以此作为纪念。一些外国媒体对中国游客这种行为已经给予报道和指责,旅游局也呼吁游客们文明旅游,但这种“到此一游”的事情仍屡见不鲜。

3.文物保护与旅游业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改革途径

3.1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继1987年挪威前首相夫人提出将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后,中国于1994年3月正式将“可持续发展”路线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经济发展不能一意孤行,它必须考虑到可能给子孙后代带来的危害。国家再三强调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不能只求一时一地的经济利益,否则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并非金钱能衡量的。在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方面,更应该遵循和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3.2 完善文物保护相关体制

各项条款是由政府制定的,而旅游业一般由私人企业构建。信息不对称、部门缺乏沟通、经济利益驱使,使文物保护相关体制的完善存在缺口。而文物古迹具有不可再生性,相关部门应清楚地认识到保护历史文物的责任,从完善体制开始规范旅游行业的发展,减少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文物的损坏。文物保护并非仅游客的责任,相关部门应首先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3.3 注重合理开发旅游产品

对文物的保护体现在各个方面,如不随意触碰、图画、拍照等,文物作为中国历史的代表,或许隐藏着某些秘密,“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也”。另外,游客每到一个景点,总希望带些纪念品回去,因此旅游业综合产品的开发也非常重要。可根据当地的风俗特色制订手工艺品,以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和内涵。

3.4 培养专业性旅游的人才

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需要三类人才:管理型人才、研究型人才和特别人才。管理人才负责景区各方面的组织与协调,研究型人才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做文物艺术、考古、民俗等方面价值的衡量,特别人才指的是鉴定和修复人才,他们是历史文物的“美容师”。这三类人才积极合作,能够促进文物保护与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3.5 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工作

国内一些历史文物走出封闭,面向公众,它展现了大国历史的魅力,同时也呼吁游客对此爱惜,因为它是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财产。《文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政策应真实的落实起来,不断地宣传,强化旅游从业者及游客的意识,若违反规定则依法制裁。

众观全文,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具有同一性和矛盾性。同一性主要从经济发展和文物展出的角度分析,矛盾性主要体现在旅游开发中可能造成文物古迹的破坏,但两者总体来说是相互依存和促进的关系。从体制、意识、法律等方面加大对旅游业和文物保护的力度,那么可促进二者间可持续发展。

[1]程涵,姜华.浅谈如何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J].管理观察,2011,(6):64-65.

[2]洪涛,张传林,李晓春.试论文物保护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J].学理论,2014,(1):79-81.

[3]张蕊,翁凯,林芹芳.论我国文物保护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平衡发展[J].大众文艺理论,2012,(6):127-128.

[4]罗先元,高雅娟.试论认识和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J].社会科学,2013,(2):55-57.

猜你喜欢

历史文物文物保护旅游业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文物保护工作的方法创新初探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