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现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17-07-12程钰淇
程钰淇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现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程钰淇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重拾“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向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职学生作为“工匠精神”最佳的传承者,将现代“工匠精神”具备的价值取向:德艺并备、精益求精、知行合一、敬业诚信融入到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立德树人”德育工作的推进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同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德育工作和素拓活动等多渠道的措施,有助于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到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质素技能型人才。
“工匠精神”;职业生涯规划;立德树人;技能型人才
2016年上半年,李克强总理在对政府工作进行报告时说道,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倡导让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定制、柔性化的生产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倡导的“工匠精神”能够被人们所接受。随后,中共中央就发布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文件来响应李克强总理的呼吁,在文件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国家对于体制改革的决心以及对能够进行中国制造技术的人才的渴望。因此,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高质素技能型人才,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一、“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
中国古代技术文明发达,《木经》、《营造法式》、《陶记》、《梦溪笔谈》、《考工记》、《氾胜之书》、《天工开物》等典籍中可见一斑,著名的“李约瑟之谜”也认为中国14世纪就已经具备了17世纪西方工业革命发生所具备的一切条件,并在3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国内学者薛栋较好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认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是以道德精神为中心,强调“以德为先”、“德艺兼求”,通过“心传身授”和“体知躬行”的教育过程,陶铸了中国匠师“强力而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和“兴利除害”的爱国为民精神,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代技术文明。国内学者所引用的“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大多都以此为基础。叶美兰、陈桂香①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具体包括:尚美的情怀、求新的理念、求精的精神和求卓的格目,即:审美之维、创新之维、求精之维和卓越之维。本人认同上述学者的观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认为现代“工匠精神”具备的价值维度:德艺并备、精益求精、知行合一、敬业诚信。
二、“工匠精神”在职业生涯规划培育中的可行性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依据分别是人-职匹配理论、理性决策理论、心理发展理论、职业发展理论。依托于四大理论,衍生出适宜测试在职员工,尤其是创业团队的贝尔宾团队角色测试、测评适合在职员工的职业锚定位测评、适合测试大学生、在职员工的MB⁃TI职业性格测试、适合测试高中生、大一大二学生的霍兰德SDS职业兴趣测试、适合测试在职员工的DISC行为模式测试等等。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本身蕴含丰富的现代“工匠精神”的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指导过程、职业适应与发展、创业教育。在职业规划教育中包含现代“工匠精神”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在职业发展规划部分的职业取向这部分就包含了现代“工匠精神”,职业取向可以让高职高专的学生能够在职业选择上更清晰地对自我进行评价与反省,让他们能够对自己认识的更加全面,这样才能够了解自身的优点与缺点,更好地做到知行合一。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受学生欢迎,能在潜移默化中传授“工匠精神”
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为了能够让课堂的教学更加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就有了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除此之外为了对学生进行更加专业的引导也将多种心理辅导和职业咨询领域常用的方法引入课堂,包含职业锚的选择、画鱼骨头生命线法、成就事件追忆等具体测试模块。职业锚的含义是当人类在必须做出职业选择时,他会一直坚持的价值观或者东西。职业锚对于人们选择以及升职空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锚是职业人必须具备的,而影响职业锚的因素有很多,比如:(1)天资和能力;(2)工作动机和需要;(3)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除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式还能以咨询测试的方式进行,也能以辅导工作室和训练营的方式进行,课堂灌新、课堂价值澄清也是一种别样的尝试方式,还可以请优秀校友中的职场人士到学校里来为学生辅导,展开朋辈教育,亦或带领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职业体验,开展网络课堂等。形成良好的价值引导,在个性化定制职业生涯过程中,牢固树立志向,有助于现代“工匠精神”的养成。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与新“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有共通之处
价值观的引导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润物无声。《职业生涯规划》大纲的总体目标指出:“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除了能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外,也是学生道德修养形成的重要途径,职业生涯规划不论是向内总结或者是向外延伸都能够得出德育这一作用。现代“工匠精神”的德艺并备、精益求精、知行合一、敬业诚信都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德育教育是思政课或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目前也是高职学院立足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模式实现新型“工匠精神”的现实路径。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培养具有现代“工匠精神”人才的意义
(一)为实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广阔的交互式教育学习平台
职业生涯规划课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的就业,对学生未来的事业进行规划,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认识自我、认清社会,明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人才,从实际着手,紧紧围绕企业行业、家长和学生,协同育人,重视职业生涯设定与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目标的关联程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与市场、产业、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修养、道德修养,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有利于高质素技能型人才主体性发展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即“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最终占有自己的本质。”哈瑞·刘易斯也说:“失去灵魂的卓越不是真正的卓越。”这种“工匠精神”的教育旨告诉我们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不仅要重视高职高专生的技术水平,还应该对他们有道德与能力相结合、实现自我的要求。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因为他们所处环境的不同他们在职业的需求上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需要注意的就是因材施教,通过职业测评技术,让学生们对社会以及自我都能够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能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够更加的主动,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还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及监督,对于有疑惑的同学进行引导,对于疲于执行的学生起到监督的作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养成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对学校来说也能获得优良的学风。
(三)有利于优化专业设置及课程整合
在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高职高专的职业学校应该要注重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合作,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服务区域发展的人才,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小型企业的研发工作,除此之外处于领先地位的制造业、具有现代化的服务行业以及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都需要大量的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但是现今社会的这些需求都并不能在高职院校中得到满足,因为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缺少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应该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来为学生提供能够获得实践经验的工作地点。因此,对于学校来说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最合适的,对于企业来说,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才能够更容易的招收到满意的人才。“工匠精神”中的职业精神对于职场上工作的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也正因为在职业规划的同时进行德育,才能够更好的将两者融合,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
四、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现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现实路径
(一)正确自我探索,实现和谐的人际格局关系。和谐的人际环境和自我身心环境的营造,需要高职学生处理好寝室、社团、协会、学生会等各个群体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测试找到自己的MBTI类型②,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己的性格,并帮助有疑问的同学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以及缺点,从优点中找到自己的职业优势,从缺点中更好的完善自我。通过霍兰德职业测评、兴趣岛游戏,让学生们能够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通过兴趣来与朋友交流,和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成立小组、社团,这样就更有利于兴趣的开发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找自己属于那种MBTI类型,通过分析MBTI理论来了解各种类型的人有什么的特点,从而更好的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就能够起到增进沟通和感情的作用。
(二)将现代“工匠精神”融入到职业生涯探索和职业适应与发展部分,将其与职业道德相关的内容相融合,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工作者的身份中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还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们学习自己将要从事的相关行业的领军人物,从别人的事迹中激励学生,让学生重视职业道德观念。
(三)学生在独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或者指导中,应该对学生树立一种将自身与国家、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的观念。利用SWOT③分析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设计职业生涯的过程中,教育学生先立德树人,将普通的工作做出特色,真正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
(四)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中礼仪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礼仪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在职场中更是不容出错的,因此学生的礼仪常识的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讲究文明礼貌才能够展现出自身的修养以及心怀气度。
(五)生涯工作坊是一个帮助学生更快速的学习交流沟通的地方,在这里学生们可以通过活动来锻炼自己学会合作,学会换位思考,并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进行活动主题选择时,应该倾向于选择能够帮助学生锻炼交流沟通能力的主题,这样才能够起到在活动中提高能力的目的。
(六)通过职业生涯访谈,学生可以了解前辈的工作经验,这样就能很快的进行学习利用,还能够通过前辈们的精神意志来激励学生,让学生们能够树立自己的目标。在访谈之后的交流中,还能够让学生与优秀的前辈进行交流,这时的交流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的碰撞,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职场与社会,甚至还能够影响到学生对于自己一生的思考。
注释:
①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
②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在职业规划咨询中是重要参考标准之一。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划分的8种类型为基础,分别是外倾(E)、内倾(I)、感觉(S)、直觉(N)、思维(T)、情感(F)、判断(J)、理解(P)加以扩展,形成四个维度,即通过对照四个维度的描述,测试量表,识别出自己在每个维度上的偏好,取每个维度上偏好类型的代表字母,即可以由四个字母构成你的性格类型,如ISFJ,即内倾感觉情感判断型,ENFP,即外倾直觉情感知觉型。四个维度、八个端点可组合成下表的16种性格类型,大多数人必然属于其中的一种
③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四个字母分别是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代表
[1]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
[3]韩英丽,马超群.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工匠精神”培育[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
[4]何佳赢,何慧星,卿涛.新时期学生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思考[J].山东高等教育,2014.
[5]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
[6]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
[7]杨东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载体[J].教育学术月刊,2010.
[8]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8.
[9]陈耀.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苏州大学,2014.
程钰淇(1991-),女,汉,江西省乐平人,学历:研究生,职称:中级,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