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APP应用于天津市全民健身现状的实证研究

2017-07-12魏玉轩

运动 2017年17期
关键词:体育类天津市体育锻炼

王 伟,魏玉轩

(天津城建大学体育学院,天津 300384)

体育APP应用于天津市全民健身现状的实证研究

王 伟,魏玉轩

(天津城建大学体育学院,天津 30038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类APP主要功能和特点进行分析,对天津市居民应用体育类APP健身和锻炼的现状进行调研,以期为天津市民获得更加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和养成良好体育健身习惯,进一步优化体育类APP的推广和传播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体育APP;全民健身;现状调查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目前,“互联网+”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强化体育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十三五”时期的战略目标。同时随着天津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压力加大,身体素质降低、肥胖等问题的出现,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正是在这种综合背景之下,包括“互联网+体育”在内的移动应用(APP)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体育APP因其集社交互动、信息获取、锻炼指导于一体的特性,正日渐改变着人们的体育生活和锻炼的方式。本文通过探寻天津市居民利用体育类APP进行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体育APP的应用对大众健身的影响机制,最终使大众获得及养成更加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和体育锻炼习惯是本研究的重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目前体育类APP和天津市居民使用APP辅助健身的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查阅馆藏文献,并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体育APP、全民健身、体育锻炼等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以前人研究成果作为主要参考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为实现研究目的在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天津市居民随机调查,并以锻炼人群、年龄区间、锻炼时间、频度为维度进行调查分析。总计发放问卷7 000余份,有效回收5 739份,有效回收率为80.19%。调查人群年龄区间18~45周岁。对问卷的信效度检验采用重测法,对比结果显示问卷信度系数 α= 0.88,P<0.05符合统计研究的要求。

1.2.3 数理统计法主要统计移动应用商店100余种体育APP,对其主要功能和应用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并使用SPSS17.0对天津市民应用体育APP辅助健身的现状调查问卷进行数理统计,为研究结果提供数据支撑。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类APP应用现状

在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对体育广泛渗透的大背景之下,体育类APP的发展势头迅猛。到2016年,在美国App Store 应用程序被下载440亿次,大约有20% 的智能手机用户利用至少一个运动健康类 APP来支持他们的运动和健康的目。据本文对天津市居民的调研显示,受访者中有52%的人应用体育APP来辅助锻炼,调研人群中22%的人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1h。20%的人群想要去尝试,仅有9.1%的人表示没有应用体育APP的打算。这说明目前“互联网+体育”已成为当下主流,体育APP已然为大众所热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其来辅助健身。

2.2 体育APP的主要种类、功能与特点

2.2.1 体育APP主要种类目前,市场上体育类APP种类繁多,依其主要使用功能可分为:教练类APP,如健康猫、教练宝等;运动社交类APP,如酷跑、约跑等;场馆预定类APP,如动网、百动体育等;跑步类APP,如咕咚、NIKE+、悦跑圈等;健身指导类APP,如Fittime、keep等;体育资讯类APP,如众多门户网站的手机APP、新浪体育、直播吧等。通过应用终端市场上下载量排名前50的体育APP的主要功能和特点的统计,以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目前使用广泛的APP主要功能为提供学习指导、科学锻炼监测、健身训练计划3大类。其中提供体育学习指导主要有运动知识分享、体育视频指导、体育咨询的获得。提供科学锻炼检测采用GPS轨迹记录(运动时间、距离、速度等)、心律检测、卡路里消耗、部分还提供了脱水量数据。其中大部分APP均具有社交及分享的功能。

2.2.2 功能与特点(1)体育APP可有效激发锻炼参与者的兴趣爱好。动机是指激发、引导和维持个体行为,并使该行为指向特定目标的一种动作。持续的动机是体育锻炼发生的主要来源,是锻炼参与者的内部需要及与参与运动的环境诱因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内部动机是一种内部激发的行为,其中兴趣和好奇心是重要的情感动机主要来源。本文在对健身人群中初次使用体育APP的动机的调查中,出于好奇、对运动感兴趣、娱乐好玩分别排名前3位, 占百分比分别是91.87%、90.66%、85.71%。而盲目跟随、赶时髦和关注朋友圈动态的百分比较少,分别是23.07% 和17.63%,其属于内部动机,它们占比都较高。由此可见,好奇和兴趣可能是对体育锻炼行为的有效促成。(2)体育类APP的数据呈现和“成就感”有利于健身习惯的形成。数据调研中利用APP辅助锻炼的人群进行自我激励和运动后的“成就感”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分别为42.82%和40.19%,也有39.14%的人群对使用分享和互动的功能予以肯定。运动类APP的激励性主要体现在运动后数据的准确呈现。其主要是绝对评价,能够有效形成自我概念,提升个人体育锻炼的行为频度,从而有利于强化体育习惯的形成。此种情况的产生可能和如下因素相关:身体中卡路里的消耗、身体形态的改变、身体素质的改善;运动距离、速度等趋向于较好表现的体现;各类分享、排名、点赞及交流等社交行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在数据呈现时,人们能够对自身的运动情况有明确的了解,争取达到更高的锻炼目标和自我实现。(3)体育APP个性化服务有利于全面实现锻炼参与者的不同需求。大部分被调查者使用后表示满意,认为对运动的积极性和计划性有帮助,多半以上用户将GPS轨迹记录、数据检测与呈现和提供训练计划视为常用且最有用的3个功能,50.51%的用户认为运动类APP的最大意义在于可以提供丰富的系列数据,提高锻炼效果,67.45%认为可提供专业训练计划和指导。

2.3 对应用体育类APP健身的受众分析

2.3.1 使用体育APP健身人群依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天津市应用体育类APP的锻炼人群年龄段居于18~45岁之间。符合锻炼人口的年龄特征。其中,17~25岁占比27.35%、25~35岁占比53.27%、35~45岁占比40.16%。其中人群中男性占69.18%。

2.3.2 使用人群主要目的对用户使用APP辅助锻炼的目的调查分析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肥和塑形及促进身心健康,此外,休闲娱乐、减压和调整情绪、促进运动技能提高、提高个人能力和自信心及其他体育动机分别占49.09%、32.27%、28.54%、20.45%、18.57%和6.41%。据调查显示,每周锻炼3次,每次1h以上的用户,使用运动类APP的主要种类为提供数据和GPS轨迹记录类(距离、速度、心律检测)、提供健身指导类及社交互动类(约跑、参与小组等)占比例较多,分别占49.84%、38.91和20.59%。其中89%的人群均认为通过使用APP完全可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性、目的性及制订出相应的训练计划具有积极促进作用。20%的人群认为其可以防止伤病的发生。用户普遍认为,使用APP最大益处在于它可以最全面的运用数据统计,使得锻炼过程更直观和有效。对使用运动APP锻炼坚持半年以上的人群在锻炼时间、锻炼频率维度的数据统计中发现,64.19%的人比未使用之前锻炼时间和每周频率显著增加,增加1倍左右。30.17%的人群相对增加50%左右,10.19%的人群在锻炼时间方面维持不变或相对减少。从受众的良好反馈可以认为使用体育APP健身基本可以满足健身人群的运动需求,同时还可促使锻炼效应更加直观和有效。

3 结 语

(1)目前体育APP已然为大众所热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使用体育APP来辅助健身和锻炼。使用体育APP健身基本可以满足健身人群的运动需求,同时还可促使锻炼效应更加直观和有效,锻炼时间显著增加。(2)天津市大部分用户认为体育APP对运动的积极性和计划性有帮助,多半以上用户将GPS轨迹记录、数据检测与呈现和提供训练计划视为最实用的3个功能,并对健身效果有帮助。(3)用户使用APP辅助健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肥和塑形及促进身心健康,此外还有休闲娱乐、减压和调整情绪、促进运动技能提高及提高个人能力和自信等。

[1]刘传海,等. 运动类 APP 对体育锻炼行为促进和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6(3).

[2]何军,黄宏芮.运动类APP对体育锻炼行为促进和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J ].体育世界:学术,2017(3):765.

[3]黄希庭,张力为,等.运动心理学[M ].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4.

[4]陈佩,李晓晨,陈东良.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以东南大学为例[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7):109-111.

G812.4

A

1674-151X(2017)17-14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7.079

投稿日期:2017-06-22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移动网络终端应用于天津市全民健身服务技术体系构建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6ZLZXZF00250)。

王伟 (1978—),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体育类天津市体育锻炼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体育类非物质化遗产的角色定位
中职学校开展体育类体验式德育主题活动的探索
天津市东丽中学“六·五”环境日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