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发展背景下“互联网+智能纺织”商业生态研究①

2017-07-12金湖江王彩

中国商论 2017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

金湖江 王彩

摘 要: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巨震和后续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纺织生态赖以生存的经济与制度环境,传统纺织生态链正在崩溃,新的基于互联网+纺织生态逐渐演化成型。本文从区域(长三角-杭州都市圈-绍兴)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入手,提出建立覆盖全球的“互联网+智能纺织”商业生态体系的产业发展思路,为地区纺织经济的改革与决策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智能纺织 商业生态 十三五规划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2(a)-120-04

1 引言

1.1 理论背景

经济全球化促使全球竞争加剧,除了原生性企业间竞争,还逐渐形成了跨境商业生态竞争,所谓的商业生态系统,是引用自然生态系统的社会组织概念,它指的是社会中以组织和个人相互作用形成的经济联合体,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市场中介、投资商、政府、消费者等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为中心组成的群体,它们在商业生态中各司其职担当不同功能,又形成合作共生的经济关系。如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商业生态能够通过自我改变/进化以逐渐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但是一旦外部环境发生断裂式的剧变,常导致原生态系统的分解/崩溃,并在混乱之后衍生出新的生态系统。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有证据表明,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已然导致绍兴纺织产业原商业生态的崩解,并正在逐渐形成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商业生态系统。

1.2 文献综述

1993年,詹姆斯·夫·穆尔在论文《掠食者与猎物:新的竞争生态》中,首次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Business Ecosystem)”的概念,之后哈肯在1998年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特征,MitletonKelly在2003年提出生态系统体现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涌现性特征,杜国柱在2008年提出商业生态系统内存在协同演化,证明商业生态体系具备生存和进化优势和外部经济性。

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加速发展,企业竞争更多的在商业生态系统之间展开,一是体现在商业生态与传统行业的冲突上,如电商生态系统的研究意义及发展动态(邵阔义,2012),二是商业生态跨境和全球化竞争上,如从全球化的商业生态视角分析行业发展(商业生态视角的服务外包发展战略——以江苏软件外包为例,周海炜,胡兴球,2014),三是体现在商业生态与技术革新的协调发展上,如陈劲认为,商业生态应结合技术革新形成的创新生态,商业生态系统和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是当前企业管理的新趋势,未来企业的竞争与发展,必须强化生态系统的观点,强化不同组织协同发展、共同进步(智慧聚展——企业基于商业和创新生态体系的战略,陈劲,2015)。

本文参照了商业生态与技术革新的协调发展关系,探讨以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为中心,立足区域发展规划,面向全球,重新组织构建纺织商业生态的方案,为区域纺织经济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意见。

2 后危机时代绍兴纺织行业原生性扩张模式的崩溃

生态系统的崩溃通常是因为极端气候或者重要生存环境被破坏,导致系统内个体和种群的大面积死亡甚至灭绝,最终形成不可逆的生物链断裂,系统崩溃与分解。

绍兴纺织产业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走的是产能规模扩张模式,在供给短缺的20世纪80、90年代,这一模式取得了极大成功,随着国内需求的逐渐饱和,外贸因为政府引导下人民币低汇率和低成本劳动力优势,纺织品外贸取得了新阶段的巨大成功。2008年以全球次贷危机为标志,纺织业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众多发展中国家进入纺织行业,全球纺织产能过剩,二是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纺织产品出口優势不再,纺织行业原生态的扩张模式走到了尽头。

尽管如此,商业生态系统如同自然生态,可以通过调整系统内的个体与组织数量,自我调节以形成相对的稳定性,若无意外,绍兴纺织产业可以通过自我调整、产业升级最终达到系统进化或变迁与外环境相适应。

但事实上,2011年之后,纺织行业出现了大面积的企业倒闭现象,分析其原因,多数是因为2008年为对冲全球危机国家出台4万亿元财政投资及超级宽松货币政策,众多纺织化纤行业企业纷纷融资扩张;而2010年~2011年,房价/物价/CPI指数大涨,之前超级宽松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后果开始显现,政府主导的经济政策紧急刹车,货币政策急剧紧缩,导致之前融资扩张的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死亡如同瘟疫沿着资金链一步步扩散,银行等金融机构受到刺激纷纷采取保护性紧缩与收贷,更进一步的加剧了危机,由此商业生态系统已形成不可逆式的崩解。

3 绍兴纺织产业升级与发展要求

3.1 绍兴纺织产业转型与升级

2008年,为了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及经济形势变化,绍兴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性纺织制造中心、国际性纺织贸易中心和国际性纺织创意中心的目标。之后,绍兴出台《加快纺织产业集群升级行动计划》文件,要求在2011年完成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升级,初步实现“三个中心”建设目标。

《绍兴市纺织产业提升发展规划(2008—2012)》提出了绍兴市纺织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实施“差异化、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战略,走内外并举、量质并重的发展道路。通过强化产业链,促进产业和产品提升;通过提升价值链,增强核心竞争力;纺织制造和纺织市场联动,以市场带动产业升级,实施纺织集群升级工程,发挥绍兴纺织产业、轻纺市场的集群优势和集散能力。

2011年,绍兴提出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计划,推进新型纺织原料研发生产基地、绿色印染研发生产基地、纺织创意基地和纺织品贸易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国际性纺织制造中心、贸易中心、创意中心,加快纺织产业向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现代纺织产业集群转型。

3.2 “长三角-杭州都市圈-绍兴”区域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国际经济进入金融危机以来的深度调整期,国内经济进入转型期,增速下行,经济发展面临动力切换(从传统扩张投资增长转向新技术经济增长)期间的失速危机,除了调整增量,做优增量之外,需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構建经济生态圈,提升国际竞争力。

为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发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国务院在2016年出台了《国家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引导人口加快向重点开发区域集聚。合肥、南通、扬州、泰州、宁波、绍兴、台州、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城市,要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合理布局产业空间。”

“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钢铁、石化、汽车、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纺织服装重点发展高端化、功能化、差别化纤维等高新技术产品,积极嫁接创意设计、电子商务和个性定制模式,推动时尚化、品牌化发展。”

绍兴从经济区位看,位居长三角经济带,从属杭州都市圈,毗邻宁波都市圈。一方面,绍兴区位经济空间受近距离杭州和宁波都市圈的挤压,发展空间不足;另一方面,绍兴本地高等院校缺失,上海、杭州、宁波等都市圈又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导致绍兴技术人才不足,绍兴人口结构类型已由年轻型转为成年型,并向老年型迈进。未来绍兴区位发展以接轨上海和融入杭州都市圈为主,承接先进地区的高端产业转移、先进技术外溢和创新人才外流,产业结构上错位竞争、走特色发展道路。

3.3 两化融合发展互联网+纺织产业经济

互联网技术的多渠道、多终端、多介质形成的社会网状结构,导致绍兴地区传统纺织的产业集群优势正逐渐消亡,线上电商逐渐替代线下市场,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订制虽缓慢但正在蚕食传统品牌、设计、制造。不仅如此,互联网经济还具有以下这些特征。

(1)赢家通吃与网络集聚特性

因为互联网恐怖的信息传播速度和庞大用户群体,一旦某一话题形成初步热门焦点,善加引导便会形成比滚雪球更快的几何集聚效应,网络发酵传播后将关注对象的正面优势或负面缺陷不断放大,最后形成赢家通吃的互联网经济现象。

(2)用户至上的极致产品与服务理念

目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电商服务质量,无论是交易成本、效率或者售后服务,都已全面超越了传统销售,互联网商品的质量与服务已成为竞争的主战场,客户至上,为客户提供超出其预期的产品、服务和体验的极致服务理念是未来主流。

(3)共享与互赢的开放式平台

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随着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产业界限变得模糊,互联网平台只需掌握大量客户资源,即可无线延伸,以产业组合,形成独立的商业生态。

目前,杭州电商、跨境电商以及山东、广东等地的个性化订制均已走在互联网+纺织的前面,一旦形成先发优势,绍兴纺织产业可能错失历史机遇,另一方面,至少在长三角—杭州都市圈范围内,绍兴纺织不应在对方已形成强大竞争优势的主场平台上展开竞争,而应该开辟独立的战场,形成错位集群竞争优势,实质上就是建立自己的纺织产业生态。

4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纺织产业生态

4.1 确立绍兴纺织在区域经济中的定位

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互联网引发的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绍兴纺织产业根据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接轨上海,融入杭州都市圈,联合宁波都市圈,以纺织贸易+纺织制造为基础,联合杭州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产业、物流服务、金融服务,联手宁波的港口服务,基于纺织大数据中心,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O2O)的“互联网+智能纺织”全球智能纺织生态。

4.2 创建“智能纺织服务+智能纺织制造”互联网+纺织平台

根据互联网+技术变革和区域十三五规划,依托绍兴纺织“产业+市场”的集群特色优势,基于纺织大数据中心,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互联网+智能纺织”产业。

4.2.1 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智能纺织服务体系

(1)鉴于互联网技术革命确立了消费者主权,由此消费市场将逐渐转向消费者主导的个性化定制买方市场,借助互联网,消费者以团购/众筹的方式大幅降低了个性化定制的成本;同时互联网覆盖全球,可实现短时间内对标合适的制造商,达到资源的高效配置;随着VR虚拟现实和3D扫描技术的提升及产品普及,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难度预期将大幅降低至平民层级,即人人皆可定制的程度。

因此,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已从三个维度:成本、效率、难度扫清了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障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将引导纺 织服装行业的变革,在这一趋势下,绍兴纺织应抓住时机,尽早研究建立消费者服务导向的智能纺织服务中心,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高品质、及时高效的纺织与服装的定制服务。

(2)以O2O方式建立智能纺织服务体系。所谓的O2O指的是企业既做实体又做电商,线上平台向线下实体延伸,线下企业向线上发展。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咨询的发达,贸易采购的中间环节逐渐被压缩、淘汰,存量客户贸易和标准化产品的贸易往线上迁移,另一方面,增量客户和非标准化产品需要现场验证和体验,因此线上的电商平台需要搭建线下的实体体验店。

智能纺织服务体系首先以绍兴“中国轻纺城”为基础,结合“网上轻纺城+纺织大数据”,建立智能纺织服务中心,其次将线下“中国轻纺城”业务逐渐转移至线上,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存量和标准化贸易的效率提升;同时,在全球主要纺织服装城市设立线下体验店,一方面提供产品体验,另一方面通过基于VR虚拟现实和3D扫描技术的纺织与服装定制终端,即时在线设计/定制/下单。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将中国轻纺城推向世界,建立全球智能纺织服务体系。

4.2.2 建立全球配置的智能纺织制造体系

纺织产业作为传统行业,其技术门槛低,竞争激烈,在世界各国广泛分布。作为纺织产业重镇,绍兴纺织近年来深受环境污染、成本上升、汇率波动的困扰,虽有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市场,但竞争激烈,行业不景气,企业或退出或迁移,绍兴的纺织经济竞争力正在下降,概而言之,纺织不是绍兴的,而是全球的。

(1)建立配套的智能纺织制造中心

智能纺织服务中心作为前台,通过终端提供的定制服务,面向全球承接客户订单,采集客户信息,生成任务。与智能纺织服务配套,建立智能纺织制造中心,承接订制任务,通过智能工序分解,数据优化后,调用系统生产—制造单元,实现任务精准投放—制造—回馈至智能纺织服务中心。

(2)分层级组建全球化智能纺织制造体系

以智能纺织制造为核心,按系统契合度差异分层级组建智能制造体系。

核心层:由智能纺织中心直接支配/控制的纺织生产/服务单元,吸纳投资者,以资本投资的方式组建智能生产车间,作为标准化生产单元直接交付智能纺织中心管理使用,投资者定期获取系统投资收益。对于增量产能和智能改造后新型标准化生产单元、全球客户体验终端,纳入这个层级。

伴生层:对于现有(存量)纺织企业,以认证/授权生产的方式纳入智能纺织制造体系,适合个性化订制/设计/生产型企业,与智能纺织中心关系相对紧密,采用收益分成与授权认证评价方式进行管理。

外生层:对于具备相对成本优势的各地纺织企业,以订单采购、外包加工等方式合作,作为智能纺织体系主体的补充,帮助实现全球资源与市场的有效配置。

4.3 纺织生态体系的多方协作关系

4.3.1 地方政府:主导产业整合转型及协调经济生态

由于历史原因,绍兴经济呈现“小政府,大市场”的特征,长期以来,行业的产能分散,竞争激烈,企业实力弱,资金与技术储备均不足,转型升级难。因此,绍兴十二五期间开始整合纺织产业,扶持企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智能纺织生态建设,在外:需契合长三角、杭州都市圈的发展规划,衔接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例如杭州跨境电商、物流中心、区域金融等规划。在内:则需推动中国轻纺城走向世界,在产业整合的同时推动智能化改造,引导资本以“智能服务+智能制造”为中心,完成纺织生态体系的全球布局。

4.3.2 金融机构:依托区域金融提供资本支持

結合区域发展规划,“智能纺织服务+智能纺织制造”智能纺织生态的建设有赖于上海—杭州区域金融发展规划,通过金融机构媒介,将区域金融资本引入智能纺织生态系统,根据禀赋优势,面向全球按供应链分段、分层优化配资资源,在世界各地建立“纺织生产模块”,由智能中心统一调用,智能控制、精确生产,形成全球“云制造”的智能纺织制造体系。

4.3.3 研发机构:提供互联网+智能技术支持

智能纺织中心应成立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梳理、建立产品项目研发体系,与杭州、上海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多种合作关系,例如,在重点技术、课题上,可长期提供资金支持,长期定向合作研发寻求突破;在具体项目建设上,以项目招标、项目外包等方式,寻求合作,取得项目建设和后期维护的技术支持。

另外在人才培养上,例如全球纺织体验店等外派业务人员培养,需要与地方高等院校开展长期合作,采用如订单培养、短期培训、人才输送等。

5 结语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技术进步正在改变生产力,社会生产与协作一定程度上都是围绕着生产工具进行的,比如大工业时代的蒸汽/电力机械设备、后工业时代的自动化设备时代、当前信息技术时代的网络与计算机。纵观社会经济发展史,可以发现,社会生产围绕核心生产工具的协作产生了商业生态,商业生态系统扩张与衍生,逐渐改变、形成新的生产关系,因此,生产关系也可定义为大型综合的社会生态系统。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互联网+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越来越多的生产、服务、消费围绕着互联网展开,区域十三五规划均提出两化融合(信息化、工业化)的工业发展目标,以互联网为中心的社会生产关系正在形成,面对如此时代潮流,绍兴纺织产业应开放心胸,放眼全球,建立以互联网+智能纺织为中心的全球纺织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

[1] 邵阔义.电商生态系统的研究意义及发展动态[J].金融电子化,2012(8)

[2] 周海炜.商业生态视角的服务外包发展战略——以江苏软件外包为例[M].科学出版社,2012.

[3] 陈劲.智慧聚展——企业基于商业和创新生态体系的战略[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4] 国家发改委.国家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R].北京,2016.

[5] 杭州市政府.杭州市十三五规划[R].杭州,2016.

[6] 绍兴市政府.绍兴市十三五规划[R].绍兴,2016.

[7] 高寿华.比较优势与比较优势陷阱-基于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4).

[8] 王瑞荣.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4).

①基金项目:绍兴市十三五规划社科研究基地专项课题结题论文(后危机时代绍兴“互联网+纺织”商业生态研究,135J006)。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