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考纲 科学备考 提高效率 冲刺高考
2017-07-11辽宁省实验中学徐广宇
辽宁省实验中学 徐广宇
一、“一体四层四翼”评价体系与政治高考复习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是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的切入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专家修订、审定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并于2016年10月中旬在国家教育部官方网站正式向社会发布。
《考试大纲》总纲中,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并首次明确提出“一体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
“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1.把立德树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放在首位
在《考试大纲》总纲中,明确规定“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是高考的核心立场。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修订文件中,有一个反复出现并且不断强化的非常核心的理念,就是“立德树人”,即高考《考试大纲》的育人导向与功能。这也是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取向与特征。
试题立意反映了考查目的,是设计试题的核心和主题。2016年高考全国卷及各省区试卷的政治学科试题都突出了“立德树人”的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机融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和要求,并将这些内容和要求渗透到不同的试题中,选择话题,设计情境,通过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认同,考查考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全国Ⅰ卷第38题以此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并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该题意在引导考生认识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贡献,提高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和自信,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全国Ⅰ卷第39题针对个别人编造并借助网络等媒体传播歪曲历史、否认英雄错误言论的现象,引导考生对错误言论进行批驳,探究守护英雄、学习英雄的实践方式方法。此题立意在于考查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现象所反映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相关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引导考生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认识社会文化现象,增强明辨是非、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影响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立意的试题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设问呈现开放性和选择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不露痕迹地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例如,2016年全国三套卷的第39题第3问,都是开放性设问:
【2016 年全国Ⅰ卷】39.(3)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4分)
【2016 年全国Ⅱ卷】39.(3)借鉴十八洞村经验,就推进精准扶贫提出两条建议。(4分)
【2016 年全国Ⅲ卷】39.(3)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4分)
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做有知识、有能力、会生活、肯担当的中国公民。同时,还要注意进行理性思维训练,在主体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共同发展,有效提高应对开放性与选择性试题的能力与方法。
2.立足基础性与综合性,提高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及自主学习所获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注意,2017年政治《考试大纲》在“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第一个层级能力要求,有一个细微变化:将2016年《考试大纲》中“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修改为“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看似简化文字,实则并不“细微”。因为“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属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学科内知识,而“有关学科知识”所涵盖的知识范畴则远高于思想政治一个学科的知识。
可以说,这个修订实际上拓宽了“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知识领域和宽度。从2016年的高考试题看,已经拓宽了答题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学科领域和范畴。
【2016年全国Ⅱ卷】12.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创作完成后,都城洛阳的人们都认为写得好,争相传抄,一下子使纸帛的价格贵了好几倍,这就是成语“洛阳纸贵”的由来。若用S、D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曲线,下列图示正确反映“洛阳纸贵”的是
【答案】B
【2016年全国Ⅲ卷】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以上试题不能仅仅靠政治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必须在本学科理论的基础上,调动运用其他学科知识。
【2016 年全国Ⅰ卷】39.(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12分)
【2015 年全国Ⅱ卷】39.(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6分)
以上试题不能仅仅靠学生在学校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还要能够调动自己18年成长过程中自主学习及生活中所获得的一切知识和经验。
为此,我们在复习的时候,除了坚持“基础性”,夯实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以外,还要注意“综合性”,注意相关学科知识与方法的复习与训练。简而言之,政治高考不能只考政治。
3.围绕应用性与创新性,重视思维过程,提升“关键能力”
《考试大纲》总纲中的四层考查目标之一是“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主要包括:
①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②调动和运用知识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③描述和阐释事物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④论证和探究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
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为此,我们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重视思维过程,强化思维训练,不仅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能够正确合理、清晰流畅地表达出探究论证的过程。训练的内容不仅有“量”,更要有“质”。必要的时候可以对某些试题反复训练,直到能够让自己在修改以后独立写出一份满分的答案。
4.在人和真实生活情境之间的互动中,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学科核心素养实际上就是一种把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格。要养成这种素养,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在一个又一个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主题或项目中通过体验、探究、发现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己的品格。因此,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是人和真实生活情境之间持续而有意义的互动……”(摘自2016年第9期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陈友芳的《情境设计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获得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业成就,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
评价情境是指由试题的语言材料所构成的试题特定的语言情境。评价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场,引发考生调动学习内容(如生活经验、学科知识、技能、方法),解决情境中的学习任务,是检测考生通过学习后获得的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水平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在调动知识、技能与方法,解决问题,表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舞台。
2016年全国Ⅰ卷第19题“华阴老腔”、第38题“一带一路”;全国Ⅱ卷第21题“大国工匠”、第38题的“互联网+”、第39题的“精准扶贫”等题材;全国Ⅲ卷“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奖”等情境都反映了国家当前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知识生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这些情境引导考生树立积极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引导考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生活,激发考生使命感和担当意识,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这些情境也为提升考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在具体问题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了载体。
为此,我们的复习备考,一定要善于发现使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将学科知识主题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在真实生活情境主题中,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发现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己的品格,形成情感,滋养心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情境,将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社会进步发展的成就化作鲜活的情境题材,让学生真切感受和理解国家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成就,提高学生对国情的认知和理解。
二、政治学科冲刺阶段复习建议
1.政治备考要“从实际出发”“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脚踏实地才能踏石留印”。
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三轮复习虽有所侧重,但本身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并不是孤立的三个阶段。
2.冲刺阶段复习任务:知识专题整理,解题方法归纳。第三轮复习是第一、二轮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的提升。主要任务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分值上,重点提高第Ⅱ卷(非选择题)的得分率。(2)在知识层面上,帮助学生重点掌握好能体现政治学科思想和反映高考本质要求(选拔性)的重点知识。(3)在能力上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第一轮复习中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和提高)。
3.复习具体策略:要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注意从“微观—中观—宏观”建立三观知识体系。微观落实就是要按《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夯实每一个知识点。中观层面可以是每一课、每一框中的主干知识的综合,构建知识体系;或是以主题词的形式,形成本主题的知识集成块,如物质观、联系观、实践观等。宏观把握就是要构建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总体上了解各个单元的主题和核心知识。
4.目前的形势:通过一、二轮复习,学生对高考考点做到了基本掌握,但知识体系尚未构建,知识迁移能力较差,还未形成成熟的解题模式,考试抢分能力有待于提高。
目前的任务:三轮复习应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三轮复习中要更加注重建构中观和宏观知识网络,落实解题能力。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是考生答好答全试题的关键所在。
5.采取“知识主题探究”复习模式,推进冲刺阶段复习。该模式的核心方法是:以高考试题最为关注的知识“主题”为统领,通过知识专题复习引领时政热点探究,并渗透解题方法指导,将知识重组、热点探究与方法指导融为一体,立体推进。
6.整合知识专题。三轮复习不是一、二轮复习的浓缩,知识专题的整合也不是教材结构的精简。应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按照学科理论本身的逻辑(既遵循教材体系,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系),将规定的考点知识加以整合,要重点分析考点间的内在联系,把相关知识点重新归类、梳理,形成新的网络,以达到加深把握基础知识的目的。
7.综合性知识专题是对某一方面相关知识进行的专题式、综合性的整合,政治学科综合性知识专题是对《考试大纲》中相关考点按照教材内容和时政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的专题。在政治学科复习备考中,对考点进行重新整合,形成综合性知识专题,有助于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有助于考生把握知识概念之间特别是相关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考生有效地调动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8.三轮复习知识专题的具体操作方法。学生工作:(1)整理本专题的知识,形成结构网络,择优展示。(2)整理本专题易错知识点和易错典型试题。(3)本专题知识经典的高考题分析。(4)如果你是高考命题人,你会选择本专题哪个考点以何种题型命制试题以提高区分度?教师工作:(1)学生对本专题知识整体把握有何不足?(2)本专题知识的知识易错点还有哪些?(3)总结本专题知识和其他单元哪些考点有联系,高考往往会以何种方式考查?(4)本专题知识经典的高考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