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冲刺
———从教材中看高考题

2017-07-11东北育才学校于娜苏振敏

辽宁招生考试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本源真题方程式

东北育才学校 于娜 苏振敏

在五月高考最后复习阶段,我们必须要回归教材,强化知识结构,但作为考生的你会回归教材吗?你知道该如何分析教材、利用教材、发挥其作用吗?那么如何为你的高考复习工作做最后冲刺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教材与高考题之间的联系。

一、教材内容在近几年高考题中的呈现形式

1.概念与理论识记的内容

【教材本源】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57页——教材正文:

“又如,在配制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如FeCl3水溶液,为了抑制水解可加入少量的盐酸,以防止溶液浑浊。”

【真题呈现】

(2016年全国Ⅰ卷·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答案】C

【解析】此题中的C选项为教材正文内容的直观呈现。

【教材本源】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54页——教材正文:

“生活中常用的盐除NaCl外,还有C5H8NO4Na(谷氨酸一钠,味精)和 Na2CO3、NaHCO3等。 NaCl和C5H8NO4Na主要用于食品调味,而Na2CO3和NaHCO3被视作’碱’用于油污清洗和面食制作,特别是Na2CO3,俗称纯碱。”

【真题呈现】

(2016年海南卷·2)下列物质不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的是

A.谷氨酸单钠B.柠檬酸

C.山梨酸钾D.三聚氰胺

【答案】D

【解析】本题的A选项为教材正文内容的直观呈现。此题属于STS试题,该部分试题考生在平时可能失分较多,但在高考中是较易试题,这就要求考生对教材和生活常识要熟悉,对社会热点要更加关注。

2.基础实验的相关内容

【教材本源】

化学必修1第7页——思考与交流:

[思考与交流](1)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按下表所示顺序,应加入什么试剂?可参考资料卡片中相应物质的溶解性。

【真题呈现】

(2016 年全国Ⅰ卷·28)(3)“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Mg2+和Ca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

【答案】NaOH 溶液,Na2CO3溶液

【解析】此题为粗盐提纯内容的变形,是教材中“思考与交流”内容的呈现。

【教材本源】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26页——实验2-5:

“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真题呈现】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___。

【解析】教材中离子的颜色曾在2008年的海南题的离子共存中出现“无色溶液……选项中有CrO24-”,因为这是新教材新增内容值得我们重视。

【教材本源】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23页——科学探究: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5%H2O2溶液,再向H2O2溶液中分别滴入0.1mol/LFeCl3和CuSO4溶液各1ml,摇匀,比较H2O2的分解速率……”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66页——科学视野:

“在粗制CuSO4·5H2O晶体中常含有杂质Fe2+……”

【真题呈现】

(2016年全国Ⅱ卷·28)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答案】2Fe2++H2O2+2H+=2Fe3++2H2O;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 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此知识点在教材中重复出现,可谓重要考查知识,同时必修2与选修4教材中重复出现的内容也是需要我们予以重视的。

3.课后习题的延伸拓展内容

【教材本源】

化学必修1第43页——书后复习题:

“12.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可能含有 Ba(NO3)2、CaCl2、K2CO3,现做以下实验……”

【真题呈现】

(2016年全国Ⅱ卷·12)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B.AgCl、NaHCO3

C.Na2SO3、BaCO3D.Na2CO3、CuSO4

【答案】C

【解析】该题是物质的推断题,是书后习题的变形。

【教材本源】

化学必修2第105页——书后复习题:

“3.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400℃左右、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使氨跟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无污染的氮气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真题呈现】

(2016 年全国Ⅰ卷·26)(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①Y管中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生成的气态水凝聚打开K2 ③____ ④____Y管中有少量水珠

③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

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中压强小于外压

【教材本源】

化学必修2第105页——书后复习题:

“5.汽油是常见的车用燃料,如果将它作为化工原料开发利用,则其用途更加广泛。

(2)由汽油裂解得到的乙烯、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写出下列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真题呈现】

(2016年海南卷·15)乙二酸二乙酯(D)可由石油气裂解得到的烯烃合成。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2)①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

(1)B和A为同系物,B的结构简式为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

(3)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

(4)C的结构简式为____。

(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答案】(1)CH2=CHCH3

(3)取代反应

通过展示教材内容在高考试题中的呈现形式,可以看出有些高考试题源于教材的相关内容,无论是正文中的概念、理论还是教材中的不同版块(实验、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科学视野),以及课后习题都是高考命题的方向,所以考生必须要注重教材的各个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精读,并学会预判试题的可能性。

二、由教材编写相关模拟题

1.教材对概念叙述或应用进行原文描述

【例1】下列与生产、生活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锂是最轻的也是活动性极强的金属,是制造电池的理想物质

B.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C.煤的气化、液化及石油的重新调整,都是化学变化

D.一些橡胶或塑料制品中要添加抑制剂(减缓反应速率)

【答案】B

【解析】选项A来源于化学必修2第43页教材正文。选项B来源于化学必修2第103页习题5。选项C综合了化学必修2第95页至第97页的内容。选项D来源于化学必修2第53页的 “思考与交流”。

2.科技热点

【例 2】2016年6月,IUPAC宣布113、115、117和118号新元素被正式加入到元素周期表中,117号元素符号为Ts,则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18

B.与其同族的其他单质熔沸点从上至下依次降低

C.Ts是非金属元素

D.其原子半径比118号元素的大

【答案】A

【解析】此题是关于科技发展及原子结构的试题。

3.教材新出现目前高考没考的热点

【例3】工业上,从海带里提取碘的部分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⑤中分离溶液时含I2的溶液可能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答案】C

【解析】此题源于化学必修2第91页实验4-2。教材中该页“资料卡片”——空气吹出法海水提溴,在2013年、2015年海南和上海卷中考过。

4.原理中的平衡常数依旧是常考热点

【例4】已知:25℃时某些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与某些盐的溶度积常数:

A.向浓度均为 10-2mol·L-1的 NaCl和 K2CO3溶液中分别加入AgNO3溶液,则Ag2CO3沉淀先产生

B.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的离子方程式是:

A.步骤①用到的加热仪器是坩埚

B.试剂a可能是CCl4

C.0.1mol·L-1HCN 与 0.1mol·L-1NaCN 等体积混合的溶液中:c(HCN)+c(H+)=c(Na+)+c(OH-)

D.向0.1mol·L-1的HCN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 c(HCN)∶c(CN-)=2∶1,此时溶液 pH=10

【答案】C

【解析】原理中的平衡常数是新教材增加的知识内容,前几年一直考化学平衡常数。在命题稳定的基础上,能否创新一下,在溶液中存在的四大平衡(电离、水电离、水解、难溶物沉淀溶解)中平衡常数进行相应应用或计算?此题较难,综合性强,高考可能会出现其中的一项。

5.实验中关于气体压强的运用、实验方案评价、定量或定性的判断是2017年命题的热点或方向

【例5】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大理石、稀盐酸及NaOH溶液,在下图装置中添加相应药品后,能够通过控制相应开关或活塞“自动”制备碳酸钠溶液(不考虑导管中存在溶液的损失)。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的名称是____;B烧瓶中应装入____,除了右图仪器外还必需的仪器是____,最后在烧杯中制备碳酸钠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

(2)实验时首先打开活塞3,关闭活塞2,X溶液可以是____;然后再关闭活塞3,打开活塞2,其目的是____。

(3)该装置有不妥之处,可能使制备的碳酸钠溶液不纯(不考虑试剂的用量或药品损耗)的主要原因是____。

(2)苯或煤油;使产生的CO2增多,烧瓶内的压强增大,将小试管中的NaOH溶液压入烧杯中,以产生碳酸钠溶液

(3)由于盐酸挥发,使 CO2气体中混有 HCl,使NaOH与HCl生成氯化钠杂质,造成制备溶液不纯

【解析】此题根据反应NaOH+CO2(足量)+H2O=NaHCO3和NaHCO3+NaOH=Na2CO3+H2O原理,将NaOH溶液分为两等份,一份通入足量CO2后,将得到的溶液再与另一份NaOH溶液混合,即得碳酸钠溶液。该题亮点在于利用气体压强使溶液自动流动,并达到题意。另外也可以将此题继续增加设问,碳酸钠溶液中NaOH或NaHCO3是否存在的相应判断(图像或定量)。

总之,在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考生要重视回归教材的基础知识,特别是要加强对高考考查频率高、分值权重大的重点内容的复习。在此基础上,分析理解教材内容在高考试题中的呈现方式,或者说高考对教材内容的考查方式,寻找教材知识和高考试题之间的联系,强化自己运用教材知识解答高考试题的意识。“重视教材,回归教材,精读教材,落实基础”,这才是高考冲刺的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本源真题方程式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巧配化学方程式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挑战一级方程式
保函回归本源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
析错因找方法 溯本源寻对策
教养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