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教材作用达到高考的能力要求

2017-07-11东北育才学校徐廷辉

辽宁招生考试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大纲遗传考查

东北育才学校 徐廷辉

早在2016年的10月份,教育部就已经颁发了2017年的《考试大纲》。同往年相比,考查内容虽有变化,例如删除选修1中的“植物组织培养”,增加“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但总体来看,新的《考试大纲》仍然强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这一点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对于备考复习来说,如何才能达到《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呢?笔者认为在大量的做题训练之外,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平时我们所说的“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经常听到同学们说这样的话“我也知道教材很重要,可是在看教材的过程中却不知道该看些什么,该怎么看”,我想这样略显无奈的话语代表了大多数同学的心声。下面我就从以下两个方面与同学们做一交流,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阅读教材时该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说,都要学习五本生物教材以此来应对高考,更何况还要学习其他几个科目,因此,背诵教材的每一句话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阅读教材时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重视理解重要的概念,尤其是概念中的关键词

《考试大纲》中对理解能力的第一条要求即是“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生物学的教材中有很多概念,这些概念虽然很少在高考试题中直接考查,但是如果能把这些概念深刻理解,对掌握相关的内容非常有帮助,而在理解这些概念时,要特别注重把握一些关键词。例如“有氧呼吸”的概念:“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在上述概念中,“彻底”为关键词,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就很容易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也能够理解为什么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再如“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把握“基因结构”四个字,就能理解如果这种变化发生在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就不属于基因突变,也很容易理解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了新的基因,但并没有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同时能够理解为什么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复制的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在转录的过程中。

2.熟练掌握教材中重要的图形、表格、曲线等

《考试大纲》要求“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图文转换的能力。在利用教材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需要特别关注教材中重要的图形以及相关图形的注解。很多时候,对一个图形的准确理解,比背诵一段文字更有用。例如在区别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时,结合如图1所示的插图更容易理解三种方式各自的特点及三者区别。再如对于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建议同学们能够独立画出如图2所示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在此过程中深刻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尤其是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联系。

图1

图2

其次,在生物学的研究中,人们通常采用“模型构建”的方法来描述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事物。在我们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图形、表格、曲线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对于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如图3),要从两条曲线出现的条件出发,理解前者的最大特点是以恒定的增长率增长,而后者的最大特点是种群数量不会持续增加,在达到K值的过程中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再如掌握了人体感染HIV后体内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的变化曲线 (图4),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以及为什么艾滋病会存在很长时间的潜伏期。

图3

图4

3.不忽略教材的课后习题尤其是拓展题

高中的教材是经过全国的知名专家穷其智慧编写出来的,其中的每一句话、每一幅图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尤其是课后习题,有时候虽然难度不大,却可以教会我们一些方法或技巧。

例如:《遗传与进化》P8拓展题1“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已知栗色和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B和b控制。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批健壮的栗色公马,拟设计配种方案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就毛色而言)。在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完成这项鉴定,应该怎样配种?……”该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涉及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本身难度并不大。但对于同学们来说,尤其是自幼在城市长大的学生,不太容易真正理解答案中“该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的道理是为何。而类似的问题在我们平时的练习或者考试中却是经常见到的。

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个误区,认为要考出好成绩就需要做很多的难题。其实,纵观历年的高考题,其中有一些题就是教材课后习题的变形,尤其是课后的拓展题。

例如:(2011年新课标卷)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图 5):

图5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1)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

(2)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

这个题的考查点为教材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拓展,涉及到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乍看的时候觉得这道题难度颇大,细想此题又似曾相识。在《遗传与进化》P14的思维拓展题2“根据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讨论分析3~n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用数学式表达出来。”上述两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解题关键都是准确把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4.以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为媒介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考试大纲》中对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在历年的高考中都会涉及到实验内容的考查。除了熟练掌握“生物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20个实验之外,在教材中还有很多内容与实验探究相关,尤其是一些经典的科学试验方法,值得引起考生的注意。例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所涉及的经典实验,“同位素标记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等,不仅其本身的内容是考试的常考点,其中所蕴含的思维方法对提高生物学科素养也非常有帮助。另外,有一些和实验相关的内容隐藏在教材的角落,需要靠同学们的慧眼来发现。例如《稳态与环境》P49的“技能训练—评价试验设计和结论”,在这个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会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特点,更重要的对于理解“对照实验”以及理解“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三者之间严谨的逻辑关系大有裨益。

二、以科学的方法阅读教材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把通过阅读掌握书本内容的过程概括为“从薄到厚”和“从厚到薄”两个过程,换言之,读书需要经过“粗读—精读—复读”三个步骤,每一个步骤中的侧重点都不一样。粗读的目的是浏览全书,大致知晓一册教材或者一个章节中包含了哪些主要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精读的目的则是深入到教材的局部,包括教材的每一句话、每一幅图,真正理解教材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知识点;复读的目的则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在理清知识间的脉络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一)粗读

在粗读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快速翻阅教材,结合自己头脑中对知识的掌握,对教材的大致内容进行概括,并自己画出类似教材目录的知识结构图。例如在下面(图6)的思维导图中清晰地归纳出了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的全部内容:

图6

(二)精读

在粗读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对前面的主干知识思维导图进一步细化。以高考中的重点内容“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为例(图7):

图7

在精读教材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课本中的每一句话,每一幅图,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力争读懂、理解、掌握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三)复读

很多同学甚至老师在复习的过程中都能做到精读教材,却忽视了最后“复读”的环节。正如前文所述,此过程的意义在于建立知识网络,理清知识间的脉络联系,而这也正好与《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要求“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相契合。如果缺少了这个环节,同学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头脑就会越混乱,在考试的过程中就越容易出错。因此,“复读”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精读”。例如可以通过图8所示的结构图将《遗传与进化》教材各章节的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归纳:

图8

最后,再一次与所有考生分享我在工作中的体会,“应对高考的复习,尤其是像生物这种为理而又偏文的学科来说,阅读教材至关重要”。也希望所有的考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教材之于高考的重要性,结合《考试大纲》,有重点地阅读教材,掌握科学阅读教材的方法。希望通过阅读本文,能为所有的考生在利用教材展开高考复习的路途中点燃一盏明灯。

猜你喜欢

大纲遗传考查
50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份“学习大纲”帮您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
非遗传承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