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货看中国近代经济
2017-07-11抚顺市第二中学关茂林
抚顺市第二中学 关茂林
岳麓版教材《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序言有一段话:洋货潮水般涌来,不少国人对此痛心疾首:“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外国的船坞出现在华夏的海港,洋人的工厂建到中国的腹地。千百年不变的农耕文明,其基石在大机器的碾压下一点点发生松动。
2016年高考文综合试题第28题: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以上两则内容都渗透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变化,也成为今年师生热议的中国近代经济问题。许多年龄较大的人不时提到以前使用过的洋油、洋灯、洋火、洋布等,这些生活用品对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今天在教材和高考试题中看到的,实际上是对考生近代史经济生活几个重要问题的考查。要掌握好中国近代经济,就应理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对中国的影响
14~15世纪欧洲社会的商品经济逐渐发展,欧洲人渴望得到更多的贵重金属和来自东方的贵重商品。15~16世纪初,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完成了新航路的开辟,他们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到18世纪,欧洲的殖民和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北美、大洋洲都卷入了世界市场。欧洲内地和亚洲内地也越来越多地为世界市场生产商品。到18世纪中期,随着海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张,许多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开始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工业革命的时代到来了。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在英国、德国、美国、法国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出现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促成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和生产力的大发展。之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大企业时代到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逼迫等方式,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他们利用坚船利炮,把全球卷进了世界市场。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他们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而中国被迫卷入了世界市场。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国门,以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五口通商,以大量廉价商品和剩余资本占领中国市场,导致以“男耕女织”为核心的中国自然经济快速解体,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工业生产资料不得不依赖市场,中国成为市场商品购买者。另外,包括农产品、工矿产品在内的原材料大量出口到工业发达国家,中国成了市场的原料供给者。因此,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抗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中国就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含义有两层:一层是成为列强推销商品的市场,另一层是自己的商品生产适应国际市场需要,为外销服务。例如,中国人习惯喝绿茶,西方人爱喝红茶。结果,中国大量生产红茶。西方人要是不买红茶,茶农便大亏,因此尝到了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的痛苦滋味。
而自然经济的解体,一是指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的破产及其与农业分离。男耕女织,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的结合是自然经济的主要形式,也是封建制度的基础。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国家依靠侵略特权的保护和机器工业品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价值的70%。原“衣被天下”的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农村因而受到很大冲击。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逐渐破产,造成耕、织分离,这是自然经济解体的重大标志。二是指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还从中国大量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的生产发展。外商操纵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的丝、茶生产服务于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并日益商品化。这种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诱使土地所有者改变农业生产的目的,不得不面对农产品市场,调整种植结构以增加收入。生产目的的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自然经济的性质,为自然经济的解体敲响了丧钟。
二、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败、解体,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由此改变,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鸦片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而且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1.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教材资料记载:1846年的时候 “松 (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2.洋务企业的兴办
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发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在安庆内军械所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这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家官办军用企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寓强于富”的口号,开始创办民用工业。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洋务企业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3.民族工业的出现
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出现了以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工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市场经济比较活跃,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日本侵华时期,民族工业遭受重大损失。
4.官僚资本的负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抗战做准备,开始集中国家的经济力量,为此实行了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一些当政的腐败势力渗入其中,把部分国家资本占据为官僚资本。至抗战中后期,官僚资本的势力不断扩大。官僚资本家凭靠手中的权力推行“经济统制”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受重大损失。官僚资本还不断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
5.列强的商品倾销
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和五口通商,把大量商品倾销进来,同时,还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大批丝、茶从通商口岸运出,这就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6.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出现了买办,他们除经营商业贸易外,还通过获取大量佣金、回扣,聚敛财富,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发挥着较大影响。产生了洋务派,推动着早期现代化。民族资本家发起实业救国,艰难前行。官僚资本家借权力大肆掠夺,造成社会矛盾激化。
三、近代商品经济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1.社会生活
鸦片战争后,西装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的服饰开始发生变化。民国时期,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并流行。洋装在中国的流行,促进了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何璧的产物。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西式的糖、烟、酒和饮料也传入中国,逐渐为百姓所接受。受自然物产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影响,饮食的变化速度相对缓慢。鸦片战争后,西式住宅开始出现在沿海大城市里并不断增多,例如:上海外滩和天津第五大道。民国时期的大城市出现了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其中花园洋房最引人注目。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大力推行剪辫和放足,传统的婚姻习俗,社交礼仪也发生改变。19世纪中期,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的注目。
2.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水运: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铁路:19世纪80年代初,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通车,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19世纪末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航空: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1918年,当时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同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筹办航空事宜处”。影响: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通讯工具的变迁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领事邮政代办处”,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邮传部”,邮传正式脱离海关。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到甲午战争前夕,中国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民国时期,电报电信事业一度发展缓慢,直到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
4.大众传媒的变迁
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放映电影最早的记录。到20世纪30年代,仅上海一地就有30所电影院,每日去影院的观众达10万之多。近代报刊和电影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在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影响下发生的,这些变化反映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