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校运动生理学教材对比简析
2017-07-10张媛
张媛
摘 要:运动生理学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课,是人们从事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健身和运动训练的重要科学基础。本课程在体育院校覆盖面较广,涉及专业较多,对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以及优化体育教学等方面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为进一步提高运动生理学教学质量,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当前运动生理学教材,对比分析国内、外运动生理学教材特点,从教材结构、教材内容、教材编排特点等方面,简析我国运动生理学教材的优缺点,为运动生理学课程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运动生理学 本科教材 体育院校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b)-0115-04
Abstract: Exercise physiology is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basic theory course in sports science, which is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found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fitness and sports training. Exercise physiology has a wide coverage and involves many majors in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improving motor skills and physical fitness of the students as well as optimizing sports educ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xercise physiology textbook in China by comparing the domestic textbook with foreign materials, based on structure, content and layout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materials.
Key Words: Exercise physiology; Undergraduate textbook;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運动生理学是门年轻的学科,19世纪体育运动已在西方国家广泛开展,但没有运动对人体形态与机能影响的研究报道。19世纪中叶之前,人体运动的生理学特征等问题几乎无人注意。19世纪后期,有关肌肉活动时的能量供应问题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1889年法国的Fernand Lagrange出版了第一本运动生理学教科书,书名为《人体运动生理学》(Physiology of bodily exercise),可视为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起源。我国运动生理学研究起步较晚,程瀚章、蔡翘等人于1940年编著《运动生理学》,1951年赵敏学编著了《实用运动生理学》,随着对运动生理学这门学科的逐步重视,我国《运动生理学》教材建设不断发展创新,但仍存在不足和亟待改进之处。
1 我国运动生理学教材建设历史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院校的一门必修基础理论课。目前我国运动生理学教材建设设有两个系列,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系列(简称体院版)和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教材系列(简称高师版)。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从1961年至2009年共有5个版本:这5个版本均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61年版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名称为《人体生理学》主要是以医学院《人体生理学》版本进行编写,沿用人体生理学的名字。1978年版《运动生理学》是在1961年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儿童少年解剖生理特点的内容。1984年版本是在1978年版本的基础上,为加强教学中的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该版增加了运动生理学实验课内容,以便使全国实验课内容规范统一,书的总篇幅由45万字增加为65万字,增加的内容主要为实验内容。1990年版,在体系上保持了原教材的特点,部分章节有较大增删,在内容上力求概念准确,知识有所更新,以增强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该教材一直用到2002年。面对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版反映时代发展特征、符合高等学校教学需要的教材,与时俱进,也是当前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教材出版选题评审后设立的国家级教材出版目录,是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教材建设并向更高层面发展的重要举措。2006年,按照教育部对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出版要求,《运动生理学》教材进行全面修订和改编,改编后的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内容丰富了很多,建立了新的教材体系,分为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同时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如增加了老年人的生理学特点与体育锻炼、运动处方制定的生理学基础、生物节律与运动能力、免疫机能与运动能力。该教材还对有氧、无氧工作能力一章做了较大的改动,去除了氧债、无氧阈的概念,增添了运动后过量氧耗、乳酸阈、个体乳酸阈等内容。该教材更注重应用性和全民健身方面的内容。
2 国内、外运动生理学教材对比
2.1 教材基本概况对比
根据近现代生理学的发展特点,新版运动生理学教材通常分为“基础篇”及“应用篇”两部分。“基础篇”主要以人体的器官、系统为章节,系统地介绍了人体生理学基本内容,以及与运动训练和体育健身有关的机体反应与适应特点。而“应用篇”则多按照运动生理学专题划分,突出运动生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为运动训练和运动健身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以2012年王瑞元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的《运动生理学》为例,此教材为16开本大小,近580页,黑白印刷,共计70万字左右,前十章为基础篇,第十一章至二十三章为应用篇。相比之下,国外《运动生理学》教材,以Scott Powers, Edward Howley主编的《exercise physiology》教材为例,通常使用16开本大小,近500至600页不等,彩色印刷,精装。教材分为三大部分:Physiology of Exercise;Physiology of Health and Fitness;Physiology of Performance等。其中,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运动训练相关生理学知识,为整本教材的主要组成部分,分为13个章节;第二部分主要为健康相关生理学知识,分为5章;第三部分为与运动表现相关的生理学知识,共包括7章内容。
2.2 教材形式设计对比
国内运动生理学教材形式简单,每一章内容包含提要、小结与思考题三部分,而国外教材形式多样,每章内容分为Learning Objectives(学习目标)、Outline of Topic(学习提纲)、Key Terms(重点掌握)、In summary(小结)、Ask the Expert(专家问答)、A Closer Look(聚焦)、Research Focus(研究热点)、 Clinical Applications(临床应用)、Study Questions(问题)、Suggested Readings(建议阅读)、Up-to-Date References(最新文献)等。
以《exercise physiology》教材骨骼肌结构和功能这章为例,共设计了5个“A Closer Look”,分别对骨骼肌疲劳、骨骼肌收缩偶联、骨骼肌分型、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的力量对比以及骨骼肌肌萎缩等问题进行聚焦分析,但国内教材中的骨骼肌疲劳、骨骼肌收缩偶联、骨骼肌分型等内容被穿插在不同章节,以小知识点的形式呈现,相比之下国内教材中缺少快、慢肌纤维力量对比及骨骼肌萎缩等内容。此外,在个体肌纤维类型特点这一小节内容中,国外教材穿插有一个“Research Focus”知识框,提出当前对肌纤维类型的研究热点问题,如为什么速度最快的人体骨骼肌纤维是IIx型肌纤维而不是IIB型肌纤维并介绍这一结论主要来自20世纪80年代末德国和意大利科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设计这些内容,培养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思考能力,进而为今后参与相关研究工作奠定基础。还有一个版块也是国内教材缺少的,即“Ask the Expert”知識框,在这一部分,国外教材编排了一组与国外专家问答的内容,首先提出一个大家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太空飞行对人体骨骼肌有影响吗?教材选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教授Kenneth Baldwin作为专家,首先简单介绍这位专家的基本情况,之后设计相关问题3~4个,通过专家解答逐一阐明每个问题,最终使学生了解太空飞行对人体骨骼肌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机制是什么,有哪些预防措施等。由此可见,国外教材由于在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丰富的表现形式,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讲解、分析相关理论知识,从趣味性、科学性、应用性、研究性等多个方面充实了课程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教学环节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2.3 教材结构体系对比
就教材内容而言,国内、外运动生理学教材均体现内容多,篇幅大的特点,国外教材的内容甚至更丰富。在内容设计方面,国内、外教材的侧重点有较大区别,国内教材基础篇内容大多与人体生理学编排特点相似,即延续人体生理学教材知识点,知识点较多,覆盖面大。整本教材基本沿用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骨骼肌机能,然后依次为血液、循环机能、呼吸机能、物质与能量代谢、肾脏机能等顺序。就某一章而言,前面几节内容往往重点介绍人体生理学相关知识,而与运动训练相关的生理学知识通常仅体现在本章末尾的一小节内容中。以第五章呼吸机能为例:第一至三节内容均为人体生理学中的基本内容,最后第四节为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与运动相关的知识编排有限。相反,国外教材内容设计则更加体现运动生理学的特点,而非以人体生理学内容为框架,例如,SECTION1:Physiology of Exercise部分中,前五章内容分别为:美国运动生理学的历史及未来;内环境的控制;生物能;运动代谢;运动训练激素反应等(见表1)。此外,国内运动生理学教材中较少涉及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营养、运动处方等其他课程内容,而国外教材则不同,其融合多学科知识,从多方面阐述某个问题,因此教材中经常涉及上述课程内容。
3 运动生理学教材改革建议
3.1 整编和凝练
运动生理学教学时数显著减少,而篇幅却逐渐增加,由于分为“基础篇”和“应用篇”前后两部分内容,加之课时紧张,为了保证课时进度,往往会导致基础篇知识学生掌握不扎实,应用篇知识没有充分的时间予以讲解,因此有必要对教材进行整编与凝练。建议应重新界定“基础篇”与“应用篇”的知识内容,“基础篇”的内容不应以人体生理学的内容作为主线进行编排,而应从运动生理学实际出发,编排属于运动生理学范畴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篇的同时就能够较好的掌握运动生理学相关基础知识。对于“应用篇”,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将基础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是否可以尝试将应用篇内容与基础篇相融合,基础知识后搭配相应的应用案例或实验操作,这样学生可以有的放矢。
3.2 更新和改进
教材在形式上应予以更新和改进,在形式安排上应借鉴国外教材形式多样性的特点,每章开始即列出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大纲、关键词或概念。鉴于运动生理学知识体系的特点,教学内容多,理论性强,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到抽象、枯燥、缺乏兴趣,结合这一现状,教材每章节内容应更加丰富多彩,可以“小插曲”的形式对教材内容予以扩展和延伸,例如基于相关知识点,通过设计与专家之间的问答对话,既向学生介绍了相关专家与学者,同时又使学生很轻松的掌握了相关知识,培养了自己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课后自学提供了可能性。此外,还可穿插一些最新研究进展、相关知识所涉及到的国际、国内学术论战,知识课外拓展等,多方面丰富教材内容,生动有趣的内容设计使学生逐渐感受到生理学知识的重要性,自己也会在实践中摸索、总结,遇到问题能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3 删减与补充
国内运动生理学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知识点较多,更多的以人体生理学体系为基准,而在教学实践中,有些章节的内容没有实用性且与运动生理学的关联较弱,因此可考虑删减。例如第三章血液中第三节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内容、第五节血型与输血原则、第七章肾脏功能以及第九章感觉机能等。另一方面,教材还应补充与运动生理学紧密相关的知识,如国外教材中涉及的“运动过程中的代谢特点”内容,其从安静、安静向运动状态转化、运动后恢复等不同阶段从运动频率、强度、方式、持续时间等不同方面分析能量、物质、气体代谢特点。再例如,国外教材专门列出一章内容讲解运动过程中酸碱平衡问题,这是国内教材所忽略的。
4 结语
教育工作关键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之一,教材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运动生理学教材的改革要按照国家颁布的专业目录与专业性质,结合实际加大外文教材的引进与编写力度,使运动生理学的学科发展与国际接轨。在教师、学生中普及对国际运动生理学发展的认识,提高我国运动生理学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焕品.运动生理学课堂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新课程(下),2013(6):122-123.
[2] 涂相仁.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以《运动生理学》教学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09(9):108-109.
[3] 袁爱国.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视界, 2015(25):84.
[4] 马廷超.我国高校运动生理学教材建设现状与设想[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5):172-175.
[5] 胡敏,龚惠兰.体院通用《运动生理学》教材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2(1):40-43.
[6] 王瑞元,苏全生.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7] Scott KP,Edward TH.Exercise Physiology[M]. McGraw-Hill Education,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