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班级凝聚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7-07-10牛娜娜郭凯龙
牛娜娜 郭凯龙
摘 要:为考察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班级凝聚力的影响,研究采取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抽取大一年级两个班共12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实验研究,对实验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为期6周的领导力训练。结果表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开展拓展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班级凝聚力水平,且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对男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水平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研究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班级凝聚力以及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拓展训练 班级凝聚力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b)-0047-02
1 问题的提出
拓展训练源自于18世纪30~40年代英国的“Outward Bound”,后来发展成为西方学校及社会各界非常盛行的一种包含身体训练、生存技能训练、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教育培训方式[1-3]。目前,拓展训练已逐渐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研究表明,拓展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大学生素质培养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内容,既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又达到拓展训练的目的,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行为和提高自信心,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运动员团队精神。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能够通过特定的情景模式和环境条件下的训练,使受训者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班级凝聚力。
研究尝试将拓展训练应用于高校体育课教学中,考察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班级凝聚力的影响,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班级学习生活,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提升班级凝聚力,以及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1)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开展拓展训练,能够有效升大学生的班级凝聚力水平;(2)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班级凝聚力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2 实验对象与方法
2.1 实验对象
从山西省某普通高校大一年级中随机抽取4个班12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班(共60人,男生32名,女生28名)和对照班(共60人,男生32名,女生28名)。對实验班的体育教学中增加拓展训练,对对照班则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方式。
2.2 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取2(实验处理:实验班、对照班)×2(性别:男、女)×2(测试时间:前测、后测)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实验处理和性别为被试间变量,测试时间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大学生班级凝聚力,如表1所示。
2.3 实验材料
采用《大学班级凝聚力问卷》(熊娇,2010)来评价大学生班级凝聚力。问卷包含组织认同、管理支持、人际和谐、集体参与、团队业绩5个维度,25个条目。经检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4 实验程序
2.4.1 前测
教学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测试内容为大学生班级凝聚力。
2.4.2 实验处理
实验从学生入学第一学期第一节体育课开始,历时15周,每周授课2次,每次90min,其中对实验班拓展训练为每三周1次,训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面对面介绍、信任百步行、团队协作、信任、超越自我等项目。教学过程包括对训练目标、作用、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讲解,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和操作。实验班和对照班统一由同一位教师授课,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课时数、教学地点和考核方式等条件均等。
2.4.3 后测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后测,测试内容与前测相同。
2.4.4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2.0对所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水平前后测差异性分析
为检验拓展训练是否对大学生的班级凝聚力有影响,研究首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班级凝聚力水平在实验前后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
对测试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前测时的班级凝聚力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后测时差异显著;实验班前测和后测差异显著,而对照班前测和后测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水平无异,但经过对实验班进行拓展训练后,实验班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且实验班后测得分明显高于前测得分。由此验证了研究假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开展拓展训练,能够有效升大学生的班级凝聚力水平。
3.2 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水平性别差异分析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不同性别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水平的前后测得分进行方差分析,以检验拓展训练影响大学生班级凝聚力的性别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主效应,时间与性别的交互效应,组别与性别的交互效应,时间、组别与性别的交互效应在5个维度上均达显著性水平,表明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班级凝聚力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且对男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水平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女大学生。
4 讨论
实验研究表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开展拓展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班级凝聚力水平,表现在组织认同、管理支持、人际和谐、集体参与、团队业绩5个方面。通过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在拓展训练教学过程中,通过班级集体活动,团队协作,能够增强学生对班级的组织认同感,而高组织认同感对提高学生在班级的集体参与意识和提供班级管理支持具有积极影响,继而在团队业绩方面也得以提升。此外,班级成员之间沟通的加强也会对班级成员的人际和谐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实验结果还表明,拓展训练在促进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总体和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原因可能在于,受男女生个性心理特征、道德约束以及社会文化赋予男女性的角色定位等方面的影响,使多数女生较少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集体参与意识较低,在班级活动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而男生则相对积极主动。通过拓展训练教学,女大学生对班级凝聚力及其5个方面均得到提升,但女大学生的班级凝聚力水平以及对其的影响程度仍低于男大学生。因此,在实验结果上呈现出明显差异。
5 结论
(1)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开展拓展训练,能够有效升提大学生的班级凝聚力水平。
(2)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班级凝聚力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男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水平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女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王全军.拓展训练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班级凝聚力促进效应的实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8):49-53.
[2] 卞小华.素质拓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平原大学学报,2008,25(3):23.
[3] 李薇,肖丽哲.拓展训练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2):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