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为主线”视角下阶段式终身体育理论体系构建
2017-07-10鲍树洋
鲍树洋
摘 要: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不尽相同,有些人是为了获得健康,有些人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有的人是为了获得大家的认可,有些人只是为了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通过对不同年龄以及工作领域中的体育锻炼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参加体育锻炼以及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锻炼观念的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对所选择的体育项目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提出以“兴趣为主线”构建终身体育理论体系。
关键词:兴趣 终身体育 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b)-0002-02
“活到老,学到老”终身教育思想早已深入人心,伴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终身体育也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教育基本理念。终身体育理念旨在通过学习掌握了体育锻炼的知识方法以及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达到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同时我国教育部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素质教育理念后,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世纪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教育目标,更加急迫需要进行体育教育改革,早日构建终身体育理论体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古语也从侧面展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在大多数学系统中普遍存在,反映了当前的学校系统不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老师也没有把引起学生的体育兴趣作为体育教育的主要教育目标。当前的学校系统体育教育不能够很好的为终身体育服务因此需要进行教育改革,在体育活动中抓住兴趣这条主线,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思想,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做社会主义接班人。
1 问题的提出
在每年的“全国大学生体质测试”中会发现体质测试成绩较好的学生并不是体育课上认真听讲的学生,而体育课上认真听讲的学生往往体质测试成绩并不理想;体质测试成绩90分以上的学生超过90%有良好的课余体育锻炼习惯,60%以上的选择唯一的运动项目。对他们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因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超过70%的学生把兴趣爱好作为最主要的原因。对社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终身体育锻炼理念并经常进行运动的人群占30%左右,其中在这些人中超过85%的人选择唯一的运动项目,65%的把兴趣爱好作为进行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动因。
2 终身体育阶段式思想
体育是一个多年的,连续的过程,但根据人的身心发育情况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学者们一致认为应将终身体育一个完整的连续的过程,分阶段进行分析,更好的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实现各阶段的目标达到终身体育。通过查阅资料以及专家访谈本文将把终身体育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学前阶段体育活动、学生阶段体育活动、工作后阶段体育活动”。本文以兴趣为主线根据不同时期兴趣对体育锻炼中所起的不同的作用分为“引起兴趣阶段、兴趣督促提高阶段、兴趣养成习惯阶段”。
3 兴趣在终身体育各阶段中的作用
3.1 学前阶段的引起兴趣阶段
学前阶段时的体育活动主要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行走至幼儿园阶段的体育活动,一般以体育游戏为主,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都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比较容易受身边的环境以及人物的影响,体育运动项目方面没有明显的偏好,集体类项目较为受儿童喜歡。这一阶段时需要家长或者幼儿园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游戏,引起儿童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掌握正确的坐、立、走、跑、跳姿势为今后的体育锻炼打牢基础。教师和家长可通过以下途径积极引导儿童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1)编制有故事背景的体育游戏;(2)探险类体育游戏;(3)卡通人物扮演类体育游戏;(4)通过购买颜色鲜艳,外表可爱的玩具类体育用品道具,让儿童从体育游戏中享受快乐。
3.2 学生阶段的兴趣督促提高阶段
学生阶段跨度时间较长,每个人的学习经历又各不相同。为方便研究本文将学校系统分为三个阶段: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大学阶段;将学校体育活动分为各阶段学校体育课以及相对应的各阶段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学校阶段虽然为分阶段进行但仍然需保持目标一致性、连贯性以及整体性,从整体上把握学校阶段各个阶段的教学文件及要求,保证整个学校系统的完整性。小学阶段可看作学前阶段到学生阶段的一个过渡阶段,此时学生刚进入小学接触正规的体育课,体育课老师开始教授多种运动项目,此时教授的内容多为基础内容让学生对各运动项目有大致的认识,并通过多项目的练习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全面协调发展。技术动作不做特别严格要求。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经通过小学阶段对各运动项目有所了解,身体发育也出现差异,开始展现出对某运动项目的偏好,这一阶段学校及老师应该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尽量满足学生兴趣的需要。一旦学生对某一项目展现出兴趣时他就会通过上课学习,参与课下体育锻炼以及查阅资料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中学阶段是引导学生选择运动项目以及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黄金时间。大学阶段可以看作是从学生阶段到工作后阶段的一个过渡阶段。大学体育课目前都采用的是选项课上课制。选项课一方面可以让老师教授更多更深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对该项目感兴趣的同学更好的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把该项目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手段。学生阶段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1)通过讲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重要作用;(2)通过组织比赛以及游戏对抗的形式进行体育活动;(3)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3.3 工作后阶段的兴趣养成习惯阶段
工作后要进行工作另一方面又缺少了学生阶段的强制性体育课,人们进行体育锻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以此项目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坚持终身就达到了终身体育的目标。工作后可通过以下途径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1)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及网上平台交流体育锻炼;(2)通过与兴趣相同的同事或家人朋友约定锻炼时间;(3)通过定期参加相关比赛或体育活动。
4 建议
4.1 把握人的各个阶段身心发展规律
兴趣、爱好属于人们在学习、认识新鲜事物过程中的非认知因素,非认知因素并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它主要通过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来影响认知过程。因此它受人的认知因素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人的认知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把握人的各阶段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引导人的认知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非认知因素的促进作用。
4.2 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
终身体育本是一个连贯的完整的系统,为了研究的方便以及更好的实现终身体育,构建了阶段式终身体育,这就需要处理好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保障,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扩展、延伸。从为实现终身体育最终目标的基础上为各阶段设置递进、连贯的目标。
4.3 兴趣与科学要求相结合
终身体育中兴趣与要求是并存的,因为任何体育运动科学锻炼会给人们带来健康、快乐,完全倚仗爱好、兴趣不加限制进行体育锻炼经常会导致伤病甚至残疾,因此在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时一定要在科学的指导之下进行。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发展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 丁根清.浅谈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J].科技致富向导,2010(15):40.
[3] 毛振明.建立地方体育课程指导方案必要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2.
[4]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意见统计分析报告[Z].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