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表演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2017-07-10曹楠
【摘要】当前文化在不断发展,学校舞蹈专业办学也发展良好,每年都会有很多的学生去学校求学,学校的办学规模也逐渐扩大。但是当前舞蹈教学模式还是较为传统,模式单一,专业课具有很大的同质性,为了解决问题,提高舞蹈教学质量,就需要积极的进行课程改革。本文分析了中国舞表演专业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国舞表演专业;课程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中国舞表演专业教学中还存在教学模式单一、陈旧的问题,这对人才的培养造成了限制,为了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需要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这是学校舞蹈专业教师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合理调整课程模块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办学的目标,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对课程进行改革,合理的调整。要达到中国舞专业课程设置标准,还要具备学校自身的特色,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应该要合理的设置文化课程,很多艺术学校在教学中都不重视文化知识教学,只注重对专业艺术技能的培养,文化学习一直被当做副课。舞蹈艺术一般都是由直观、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去表达人的心理活动和情感,通过舞蹈要传达出舞者的精神世界,能够揭示人性的深度及文化底蕴,展示出生活的真谛,因此对于舞者来说,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文化课程,并且要根据中国舞表演专业的学习方向,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学生在掌握舞蹈技能后要转向剧目实践创作上,那么文化课就应该以文学赏析为主,让学生多欣赏一些艺术作品,为创作积累素材[1]。其次,学校可以开设第二专业,除了中国舞表演专业之外,可以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科目作为第二专业,如中国舞表演专业下就有古筝兴趣班、声乐、美术兴趣班等。舞蹈并不是独立的,其和音乐、戏曲、美术等专业都具有紧密联系,因此让学生选择第二专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同时还可以加深其对舞蹈的理解与体会。再次,可以适度加强专业课教学,学生在舞蹈基本素质上存在差别,有的学生基础功不是很好,舞蹈能力差,这是因为每个学生对于舞蹈的体会和理解都存在差异,要想改善这一问题,就需要采取多样途径解决,其中加强文化课学习就可以改善这一问题,也要注重对身韵课的教学,将这门课程当做一门基础课,要将这门课的教学贯穿于整个过程的教学中,由浅入深,不断培养学生对舞蹈的感觉,可以让学生逐渐流畅的完成高难度的舞蹈动作,提升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舞蹈表现能力。最后,邀请专家开设鉴赏讲座也是一种有效方法,学校平时会在舞蹈鉴赏教学中带领学生分析优秀舞蹈,培养学生们的鉴赏分析能力,通过表演艺术家等相关人士开设讲座,也可以增加学生对舞蹈的了解、拓宽知识面。
二、提高基本技能技巧,结合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技巧,学校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充分考虑市场所需要的人才标准,对中国舞表演专业课程进行创新,改革课程教学,能够做到中外结合、古今结合,将课程改革同课程改革有效结合起来,促进中国舞表演专业改革发展。
(一)开设芭蕾舞基础训练课程
有人认为芭蕾舞和中国舞是相互矛盾的,但是经过实践證明引进外教,进行基础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功水平,提升基本素质,让形体变得更加修长,在舞蹈动作中也更加协调和规范,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领悟和理解能力[2]。基础训练就是对基础动作进行学习和练习,以此来提高学生舞蹈的韵律感、柔韧度、节奏感以及协调性,为学生之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在基础训练中必须要严格要求,如果有一个细节没有掌握好,就会影响舞台效果,如果想要在以后的艺术活动中纠正就会有一定难度,因此中国舞表演专业应该开设芭蕾舞基础训练课程。
(二)改革民舞课
民舞课程按照中国舞表演专业标准可以划分为5大民族8大内容,在教学中,如果直接将以往的民舞素材应用到教学中,只会让学生觉得学习任务繁重,教师在讲解时也会觉得无从下手,要想改善这一情况,就需要教师先从单一元素动作开始进行改革,重构从众多的传统民族素材中进行整体提炼,编制一系列民间舞蹈,将各种风格都包含在内,让传统民间舞蹈也具有现代气息,让课程更加合理,学生在接受和掌握上也更加容易。
(三)毯子功教学改革
毯子功是舞蹈训练中的基础课,其就是为了辅助舞蹈训练,原本由原吸取基础上发展而来,对其训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3]。然而传统戏曲教学中只重视技能、跟斗的结果,却忽略了对动作规范性的要求,在过程中,空中的脚背、物质和膝盖等的要求。课程改革需要认识到这一问题,能够对舞姿进行规范,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可以在毯子功的训练中加入相应的内容,比如艺术体操规范、体操规范、芭蕾舞训练要求等,让毯子功课程能够更加规范,更具艺术性。
三、注重安排实践课程
专业教学是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学生需要具备全面的表演能力以及舞蹈创作能力,让学生以后可以在各个舞蹈表演和编导、教学等工作中胜任,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考虑各岗位知识技能之间的共通性,同时还需要满足独立性,这就需要多进行舞台实践,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这也是有效的对课堂进行延伸的途径。在课堂实践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的即兴编创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地给学生制定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创作舞蹈或者动作,并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分析评价,这样就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对舞蹈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编创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舞表演专业进行课程改革是必然的,但是课改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因为需要全面考虑各因素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确保课程改革的有效性,因此学校课程改革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蔡艳.高等职业教育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03).
[2]朴红梅.高职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02).
[3]奕亚敏.舞蹈表演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2(04).
作者简介:曹楠(1988—),女,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硕士研究生,周口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舞表演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