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音乐走向流行化
2017-07-10马冬莉
【摘要】现今钢琴演奏已不再以单一的形式、风格和情感出现在21世纪的音乐大潮中。钢琴音乐中风格与技艺的结合与创新,以及更多元的曲风逐渐和中国式钢琴名曲相融合,展现出民间音乐、民族神韵,创作出集时代性、民族性于一体的流行化钢琴创意演奏。本文将从钢琴音乐流行化的发展创新进行剖析,来分析现代钢琴音乐的流行化。
【关键词】钢琴音乐;创新发展;流行化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钢琴音乐流行化的重要性
“随着钢琴的发展和演变,钢琴演奏技法的组成与形式不断复杂多样化,各种弹奏技法变的广泛而实际。”钢琴作为一个重要的自我情感表达媒介,其演奏形式有着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特点,形式的多样以及风格的多变是它朝着流行化发展的源源动力,不容忽视。正如舒曼在《论音乐与音乐家》中所说:“我们应该为一个充满诗意的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对现代一切进步的创作现象给予支持。”钢琴演奏也只有充分考虑曲子本身的时代性,缓解单一、纯技术练琴的枯燥感,才能将音乐的流动感如歌唱般地触动人心,而不仅仅通过播送音乐来顺应社会变化,这些都无时无刻地提醒着只有我们要不断创新出符合当今时代潮流的作品,才能被大众所接受。
同时,钢琴音乐作为一种时间性、空间性的动态艺术,旋律飞舞流动,交合相融,其可塑性为其中西融合、多元化口味、曲风的流行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现如今“高雅”也不再是孤芳自赏的代名词,而是音乐与人心灵相沟通的唯美缩影。中西乐器相融合的创新打破了传统乐器独奏或合奏的定式以及生活中通俗上口的中国经典民歌改编成流行钢琴曲或四手联弹作品等,都展现了钢琴演奏的流行化发展趋势,加强了音乐作品的可听性,使得“众乐乐”不再遥不可及。
二、钢琴音乐的流行化发展
(一)钢琴演奏形式的创新
“在钢琴演奏领域,狭义的创造性,究其本质而言,就是形式美的问题,当演奏者把具体作品演奏的被人们承认美的时候,就是人对知觉材料与演奏材料,在不断交替选择与构建过程中的创造”。随着人们日益丰富的文化物质生活,钢琴演奏的形式也开拓纳新,带来了视觉的直观冲击。经典中国民歌改编成通俗钢琴曲、电声和常规乐队等等。这些新鲜血脉的不断涌入,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对音乐的全方面需求和理解。钢琴演奏也不再只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奢侈品,而已成为稼接人与音乐沟通的桥梁。
2012年春晚李云迪与王力宏创意双钢琴的精彩斗琴场面、激情摇滚歌唱演绎与钢琴演奏的完美碰撞相结合,2013年春晚的钢琴演奏又巧妙地加入了 “扑克牌大换琴键”、“大变活人”、“乾坤大挪移”等魔术表演,将钢琴的优雅与魔术的梦幻相融合,在不知不觉中将大家带入到典雅与诙谐的氛围中,开创了舞台全新表演模式。
与此同时,这种流行新趋势刺激了更多器乐演奏形式流行化的发展趋势。如“玖月奇迹”组合、“非凡乐队”组合等,越来越多的器乐流行化发展形式给人带来视觉上的饕餮盛宴,并在履行神圣文化使命的同时,显示出自己虔诚的爱乐精神和艺术个性。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看到越来越多的经典钢琴名曲在忠于作品原创的基础上改编为具有流行音乐风格的乐曲,加入符合当今流行音乐的伴奏风格,结合所学的钢琴技巧和一定水平的乐理知识来灵活运用,去弹奏自己喜欢、爱唱的歌曲。在技术性练习的基础上又富有知识与娱乐性,使钢琴演奏顺手拈来,提高了钢琴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比重。
(二)钢琴演奏风格的创新
在钢琴音樂中,听觉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马克思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因为钢琴演奏的根本宗旨是揭示乐曲的内涵,刻画特定的意境,表现作曲家的基本情绪,是一门“听觉的艺术”。[3]这使得在钢琴演奏水平与造诣的客观判定上,凭借耳朵这一感官来衡量更加可靠。
作为电子音乐的奠基人之一,雅尼开创了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新世纪音乐。例如在2013年和中国古筝演奏家常静一同表演的创意器乐演奏《琴筝合鸣》就是这种新开创的音乐形式的最好展现。“这首震撼人心的《琴筝和鸣》便是由3支名曲组成,包括雅尼成名作《圣托里尼》和专为中国而作的名曲《夜莺》、以及由我国经典的民族管弦乐曲改编的钢琴曲《金蛇狂舞》。”把钢琴与各种风格的器乐的结合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器乐舞台演奏形式,使音乐可以自由行走于各种音乐风格之间,这种新颖的音乐演奏形式以及所传达出听觉的震撼,潜移默化地刺激着更多音乐曲风朝着流行化发展。
正如雅尼所说:“我的目标是用情感和人们沟通,我捕捉到了生活的感受并把它融入到音乐之中,音乐将会给人们带来希望的冲击。”我希望也坚定的相信,随着我们的音乐风格流行化发展必将给我们带来愈发真实的听觉震撼,以及音乐的情绪和感染力。
(三)钢琴演奏意境的创新
我们生活中所谓的“意境”就是通常艺术审美特征所营造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和氛围。钢琴演奏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它的综合性因素极大地丰富和增强了钢琴艺术的表现能力,更加生动具体地描绘了乐曲的意境美。
由“世界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的《水边的阿狄丽娜》、 《献给爱丽丝》、《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优美的钢琴旋律,让夜深人静,卸下一天疲惫的你,忘却烦恼,随着那静静的声音、缓缓流淌的优美旋律,至人心扉。我想这也正是其音乐至今仍被追捧、迷恋的原因。时下,音乐家们也愈发关注于此,更是将主观(欣赏者内心情感的激发)与客观(钢琴演奏旋律的表达)两方面和谐统一,因心造境,情景相容,尤生意境。
国际钢琴大师雅尼曾说过:“他要让听众的身体乃至灵魂像莫扎特效应一样谐振共鸣,把听众带往一个神奇的音画空间,让听众对自己的器乐心领神会,在潜意识上受到感动”,这种对待音乐的态度正道出了音乐家们对音乐作品演奏境界的追求。随着人们对自身、对自然界认知水平的提升,同一 件事物的描述在当今可以用立体3D、舞台特效、剪切、嫁接等高科技手段来呈现视觉、听觉的立体感相结合,使人们对音乐的感悟也日趋益增,带来心灵最深处的情感共鸣。
三、钢琴音乐流行化的意义
回顾钢琴音乐整个发展过程,音乐家们兢兢业业地探索已在历史的书卷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钢琴音乐经过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新民族乐派、先锋派音乐及新浪漫主义等不同流派的演变,这些作品反映了不同作曲家的个人理想、审美趣味,也反映了时代、地域、乃至民族的风尚。各个流派的音乐家都在竭力使钢琴担负起“乐器之王”的使命,为钢琴演奏宝库添上浓郁的一抹色彩。
历史证明,“寻求适应社会发展状况的新风格是钢琴音乐得以继承独立生存的关键。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汹涌至今,蔚为壮观,影响着艺术的发展。”[5]对于动荡的20世纪来说,21世纪将是一个社会经济建设相对稳定快速发展的年代,人们追求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对于音乐的审美要求也相应的发生改变。作曲家不再标新立异,而是站在世界文化的宏观角度,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展开,保留那些经过历史证明最优秀的东西,融合更加广泛的元素并加以创新。 这种音乐风格,保留有过去的传统,也有实验的经验,作品的构成以观念来创新。
新的时期里,随着当代流行音乐日趋辉煌和成熟,钢琴演奏不再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它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已经受到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的亲睐,流行音乐的商业化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复古与怀旧的形式被采纳、结合在流行音乐当中。中国内地通俗歌曲的创作日趋成熟摆脱了兴起之初对欧美、港台风格的模仿,与我国民间音乐、神韵相结合,创作了集时代性、民族性于一体的中国风格的流行曲风。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也融入在当代流行音乐中,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着中国文化元素的流行曲调,生命力也会愈加旺盛、持久。这种源源不断的强大文化再生机制,促成钢琴音乐流行化的发展趋势,也将为21世纪的钢琴演奏带来新的风格特征。
参考文献
[1]沈舒文.论在钢琴演奏中建立听觉的重要性[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6(03).
[2]张鸣雨.雅尼乐音—雅尼音乐欣赏手卷[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1.
[3]胡千红.钢琴音乐流派与风格的特征[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马冬莉(1980—),女,汉,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