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实质与向度研究

2017-07-10王伟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11期

王伟

摘 要:住房公積金是我国的一种强制性、福利性的基金,主要为职工提供,其主要目的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住房公积金问世后,在城镇房屋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伴随着经济水准的提高,房价的上涨,间接加大着人们买房难度,故需加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力度,以更好服务职工。下面,本文从以下几点阐述。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制度 改革实质 改革向度

一、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实质

(一)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原因

职工收入差距大,公积金制度背景变化。住房公积金制度开始实施时,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相对较小,房屋支付能力基本相同,享受该服务的职工均有着共同的待遇。但在经济水准持续提高的现阶段,职工收入差距拉大,致使不同阶层职工的房屋支付能力参差不齐,甚至严重影响着低收入职工的正常住房;制度不公平。一般来讲,不具备购房能力的职工渴望在急需用钱的基础上,找寻各种使用公积金的出路,从而为自身在住房提供机会。现阶段,为职工提供贷款仍是住房公积金职能,因高收入职工能承担购房负担,故享受到的公积金利息明显优于贷款,从某种程度上增加着低收入职工负担;多元化的住房消费,改变着住房保障内涵。

(二)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实质

审视住房公积金功能。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最为主要的职责是重新定位该制度功能,将相对传统的普惠制度转变为特惠、普惠的充分结合。住房公积金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和住房相关的制度,保障性特征显著。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伴随着职工收入差距的加大,不同阶层职工的住房支付超能力差异明显。因此,适当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能为职工提供程度不同的住房需求,以实现最终的保障目的;确定基础的居住保障目标。现阶段,居住者有屋的住房理念逐渐转变为住房有居所的保障,更多强调的是对房屋的权利,但在实际的住房制度改革中,该住房理念被广大居民误解为让更多人买得起房子,以满足最终的住房需求;定义住房消费含义。所谓的住房消费并不仅是住房消费,还是和人们房屋居住相关的消费。经济收入、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变化,要求该制度适当改革,以更好适应人们对住房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二、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向度

(一)更改制度条例,确定服务对象

住房公积金做作为一种政策性的制度,要想更好服务于人们,必须从人们实际情况出发修改条例,明确最终的服务对象。首先,适当拓展公积金的应用范围,提高资金利用率。其次,将基本居住保障作为工作重心,保证中低收入职工的基础保障。最后,放宽公积金的提取条件,降低公积金的使用门槛,便于更好服务于职工。当然,要想满足上述需求,必须确保更改后制度条例的可行性。

(二)扩宽使用范围

现阶段,各地区所制定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职能仍是对贷款的发放,但在房价持续增加的现阶段,大多数无法支付首付的职工,也无法使用公积金购房,从某种程度上降低着住房公积金的服务水平。针对这种情况,需适当扩宽公积金的使用范围,以更好满足基本的消费需求。对于收入相对较低的职工来讲,可根据其收入降低公积金的使用门槛;对于进入城市工作、刚就业的职工来讲,可借助公积金来支持基本的消费。而对于生活特别困难的职工来讲,可用公积金支付物业费、房租等。

(三)建立隔离制度

明确住房公积金的服务对象后,需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具备识别性能的隔离制度,设计识别公积金使用方式、主体的有效制度。政策制度能帮助识别服务对象, 以更好服务公积金使用对象,但对于非保障性的对象有着限制。同时,还应根据消费需求、经济收入的不同,为其设计合适的公积金使用制度,在满足基础消费需求的基础上,适当改善居住需求,严禁投资性的消费;从职工的房屋类型、购买次数等情况上识别,优先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服务,而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讲,可制定提高存款率的制度,给予其合适的补偿,进而保证公积金资金的充足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住房公积金作为为职工住房提供帮助的制度,只有从职工实际出发制定相关规范、条例,才能在满足职工消费需求的情况下,提高公积金的服务水平。因此,需适当改革公积金制度,以提高资金利用率,促进房地产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燕,刘传哲.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实质与向度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6,14(3):145-149,176

[2]陈峰,邓保同.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方案设计——基于普惠与特惠内生协调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4,22(12):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