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垛
2017-07-10张廷赏
张廷赏
最近翻看《拉萨小时光》这本书时被其中的一段话深深吸引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时光,可能是一个夏日,一个午后,一阕屋檐,一弯清流,一朵野花。在这个冬日的小时光,我不由思绪游荡,想起老家的一个个柴火垛。
在我小时候,村里人把所有的庄稼颗粒归仓后,接着就把放在地头路边的玉米秆、高粱秆、豆秆、棉花秆等,还有树木殘枝、柴草什么的都拾一拾,捡一捡,搂一搂,连拉带背地运回家,然后将柴草堆放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或者堆放在胡同旮旯里的墙角处,也就是能看见的地方。千万不要小瞧这些上不得台面的柴草,这可是每个庄户人家的宝,不仅可以供他们整个冬天烧火做饭用,还是一些牲畜的好草料呢,这才是颗粒归仓。
柴火垛每家每户都有,有的柴火垛分散地放在其他地方,形状各式各样。谁家的柴火垛大,谁家的柴火垛多,那几乎可以判定:这户人家是个本分殷实的好庄稼人,有的还因此娶上一房好媳妇。但因此也把本就不太大的街道挤得愈发狭窄,有的小胡同简直不能立足。如此密密麻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柴火垛,既给我们小孩儿提供了捉迷藏的乐园,也给一些耗子、黄鼠狼做了温暖的窝巢,它们上蹿下跳,快活得不得了。这倒是其次,关键是还带来诸多隐患,特别是冬日天干物燥,这些柴火垛很容易引发火灾。
一天晚上,不知谁撕破喉咙地大喊着:“着火了,着火了!”往窗外一看,只见火光伴着烟雾映红上方的夜空,黑烟像柱子似的在半空中翻腾。喊声打破了午夜的静寂,顿时人慌马乱,喊叫声、狗叫声与急促的脚步声响成一片。两口子吵架可以不去劝说,毕竟你分不清谁对谁错,谁也不能得罪,说不定日后会被和好如初的两口子反咬一口。而着火了可是头等大事,自然要无条件去救。哪怕是与人家有什么不合,有什么不愉快,一旦发生火灾,必是冲锋在前去救火,不然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旦火烧连营,自己家的柴火垛也保不住。看看冲天的火苗,我当时惊出了一身冷汗,慌乱中拿了把铁锨就冲出了门。所幸很快就把火扑灭了,对方的损失不是太大,有惊无险。
如今乡亲们秸秆都还田了,这不仅仅是减少秸秆焚烧的重要措施,而且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现在很多人家都用上了电、煤,柴火垛几乎不见了踪影。漫步在宽敞亮堂的大街上,我心里空荡荡的,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一时也很难说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