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荔浦县农村创业创新模式研究

2017-07-10莫如林

新农村 2017年8期
关键词:创业创新承包经营产业化

莫如林

摘要:2015年中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战略决策,国务院相继出台鼓励全民创业的系列政策。创业创新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转变农村生产方式、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环。改革开放以来,荔浦农村创新创业方兴未艾,我们以荔浦县农民创新创业的鲜活实践为调研对象,力图总结荔浦县荔浦的特点,分析荔浦农村创新创业遇到和存在的问题,力图探索促进荔浦农村创业创新的方法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农村创新创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创业创新;承包经营;产业化

1 荔浦县农村创业创新发展的成效及特点

与其他县相比,荔浦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既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又没有经济开发价值特别高的农业资源,境内至今不通铁路、高速公路,工业发展基础薄弱,没有一家市直工业企业。这样的发展条件逼得荔浦必须通过鼓励全民创业,壮大民营经济来实现弯道超车。改革之初,荔浦是个传统农业县,36万人口,农民占了30万。因此,历届县委、政府始终把鼓励农村创业创新作为推动荔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一是引导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土地创业。据荔浦縣农业局经管站统计,2016年,建成各类标准化示范基地193个,荔浦成为闻名全国的砂糖橘之乡、马蹄之乡、夏橙之乡,花卉苗木之乡,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二是放开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兴办实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荔浦食品加工业起飞,九十年代木衣架产业异军突起,进入二十一世纪,民营企业向纸业、制药,五金、旅游等产业扩散,开拓了荔浦多元化发展之路。这些企业70%以上是荔浦农民所办,201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从农业小县向工业强县的转身,荔浦农村创业创新功不可没。

2 荔浦县农村创新创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土地流转是荔浦农村创业创新依托。调研中我们发现,荔浦的农地流转存在下列问题:一是土地分散经营制约农地流转规模。由于集体土地通过承包分散到农户,承包地按“远近兼顾,肥瘦搭配”原则搭配,每户承包地分散在多个地块中,只要其中一户不愿流转,周边的土地就无法流转,普遍存在“要转的转不出;要租的租不到”问题。二是土地流转期短,影响投资者积极性。荔浦县土地流转期5年以下的占55%,5至10年的占22%,10年以上的仅占23%。流转期短,影响了投资者的生产积极性和长期投入,制约了农业集约化程度。三是土地流转不规范,引发诸多纠纷。荔浦县的土地流转多是口头协议,即便有书面协议,其内容不全、标底不明、双方权利义务不清,从而留下隐患。我们在荔浦县农业局经管站调研时发现,至2015年5月中旬,全县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书4200份,占应签合同16%。期间全县共发生土地纠纷1368起,其中承包权益纠纷340起,占25%;流转纠纷823起,占60%;征地及补偿纠纷205起,占15%。流转纠纷位居首位,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2.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滞后,影响农村创新创业发展

一是农村专业合作社运行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到位。荔浦县目前在工商局注册登记合作社344家,其中绝大部分是以一个或者几个专业大户为核心挂牌成立,凡是与之发生业务往来的农户都算社员,很多专业合作社不符合《专业合作社法》的组建、内部管理和业务运作规定。有些合作社实际已经解散或长期处于不正常经营状态,“挂名”、“空壳”现象较为严重。二是家庭农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荔浦县在工商局注册设立的家庭农场虽然有399家,但实际上他们中的大多数还停留在专业大户阶段,还是以家庭经营为主,企业化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产业化经营能力和驾驭市场的能也还不够强。三是涉农龙头企业不多,截止今年12月,全县只有25家,流转土地3万亩,龙头企业的引领牵动作用还未从分发挥。四是工商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农业还受到许多政策性和制度性规定的限制,目前多是进入农产品流通加工领域,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农业的渠道不畅问题突出。

2.3 人才欠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批批劳动向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转移就业,虽然近几年有部分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但农村人口空心化、老龄化、科技文化素质弱化的趋势还在持续,人才、科技仍然是制约农村创业创新的瓶颈。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由于涉及知识面广,专业性强,专业人才都比较欠缺。从农业产业化经营角度看,砂糖橘、马蹄、夏橙、荔浦芋、生猪、家禽规模化养殖是荔浦的支柱产业,其中许多生产经营者由于缺乏规模种植养殖经验,缺乏病虫害防治和传染病防治缺乏相关知识,舆情监控和防治能力不足,因此经常遭受重大损失。尤其是砂糖橘产业是当前荔浦最重要的农村产业,由于持续种植已经二十年了,果树老化,黄龙病快速蔓延问题十分突出,如果不及时进行产业替代和农业转型升级,三五年内荔浦农业产业化经营将面临严峻挑战。

2.4 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市场话语权

首先,涉农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和特色产业协会的实力都比较弱小,他们中许多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大多数专业合作社没有自己的品牌。其次,虽然荔浦县是“全国荔浦芋之乡”、“马蹄之乡”、“砂糖橘之乡”,但是仍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叫得响的名牌品牌,农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涉农龙头企业虽然有自己的品牌,但是,产量规模不大,占有的市场份额不多,品牌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

2.5 融资渠道不畅,金融扶持不足

目前荔浦农村创新创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为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民间融资。荔浦农村创业创新大多数以家庭为核心,创业资金主要来自家庭积累、其次来自亲友借款、银行贷款。资金短缺是荔浦农村创业创新过程中遭遇的经常性难题。原因主要是因为农民家庭积累少,自有资金不足;银行信用贷款门槛高,信用额度不足;农民可抵押物不多,银行抵押贷款额度少;直接面向农村、农民的金融机构少,资金流向农村、农民的金融渠道少而不畅。

3 优化环境,促进荔浦农民再创新业

3.1 坚持集体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维护农村创业创新活力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这个制度首先让农民成为土地主人,有效保障了农民土地权益,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创造性。其次,这个制度赋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让农民成为独立市场主体,为农民、农业、农村与市场的结合奠定了基础。再次。这个制度赋予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和离开土地的条件与机会,既可以在家乡创业,也可以到城市务工经商办厂,圆了无数农民的进城创业梦。最后,这个制度为农村创业创新提供了兜底保障。一方面,承包地的收益为农村创业创新提供了原始积累;另一方面,即使创业失败,在城里无法立足,回到家乡,承包地还能让他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见,这个制度兼顾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既能保护农民正当权益,充分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又能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还为農村创业创新提供兜底保障,有其深刻的制度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3.2 放开搞活农地流转,增强荔浦农民土地创业活力

如何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如何满足13亿人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荔浦和其他地区的实践说明,解决这个难题,必须通过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让大部分农村人口向城市和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同时让土地向种养能手集中,进行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为创新和完善农地经营制度,全面增强农业发展活力,必须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放开搞活农地流转,进一步推动农村创业创新潮的到来。

3.3 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必须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市场主体,让农民脱胎换骨;必须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实行产业化经营;必须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促进新型农业生产者与市场的无缝对接。这场变革是农村创业创新的新领域新机遇。从荔浦农民的创业实践和创业需要看,促进这场变革有五个抓手:大力发展以专业大户为依托的家庭农场;引导和鼓励农户土地股份合作,促进农业企业化经营;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地流转,吸引更多能人到农村创业;试行农地托管,拓展农村创业新领域;鼓励农户发展三产融合型农业,拓展家乡创业新领域。

3.4 发挥荔浦特色优势,培育扶持支柱产业

3.4.1 我们的调研和荔浦农民的创业实践说明,农村创业创新的蓬勃兴起与持续推进,离不开两大要素的协调作用:一是农村创业创新动力的激发与保护,二是培育扶持主导产业,为农村创业创新提供阵地和产业支撑。

3.5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荔浦农村创业创新拓宽舞台

荔浦当今人口38万,农民30万,人均耕地少于1.5亩。人多地少的县情决定了单靠土地创业大多数农民很难走向富裕。弱化土地保障功能,减少农民对土地的直接依赖,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地流转风险,增强农民离土的安全感,是促进农民进城创业的必由之路,为此,必须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根本上破除妨碍农民进城创业的体制障碍:建立农民离开土地的激励机制,让进城农村创业创新乐业;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各种生产要素;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城乡双向流动;完善农村社会化保障机制,解除农户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

3.6 完善科技扶持政策,提高荔浦农村创业创新能力

从荔浦的实践经验和实际需要看,完善科技扶持政策,提高荔浦农村创业创新能力,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同时发力。一是涉农部门要联合发力,抓好全县砂糖橘、马蹄、夏橙、荔浦芋等特色产业和猪、牛、鸡鸭等规模养殖病虫害防治和传染病防治,搞好舆情监控和防治服务,尤其是柑橘黄龙病的防治,这是当前对荔浦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创业创新成果的最大威胁。二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因地制宜筛选适合本地发展的品种与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优质高效绿色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三是积极与大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加强合作,借助外力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四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五要创新农村创业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

3.7 拓宽农村融资渠道,为荔浦农村创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解决荔浦农村创业创新融资难得问题还需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一要深化改革,赋予农民财产性权益权能的融资能力。二要引导鼓励涉农金融企业创新融资方式,根据农村创业创新需要和可能,提供多品种、多额度的信贷产品。三要鼓励农民联合起来,走股份合作道路,依托股份合作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

参考文献:

[1]《2015年荔浦县政府工作报告》.陈代昌.2015.03

[2]《2016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周家斌.2016.02

[3]《2016年荔浦县政府工作报告》.陈代昌.2016.03

[4]《农民工创业就业现状分析》.张慧媛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5第三期

(作者单位:中共荔浦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创业创新承包经营产业化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强化承包经营合同管理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四荒”土地承包经营权能抵押吗
创业创新:青年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边疆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
对如何减少和有效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矛盾纠纷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