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税收助力长沙实体经济发展的调研分析*
2017-07-10贺仙峰
□ 贺仙峰
(长沙市地方税务局,湖南 长沙 410002)
地方税收助力长沙实体经济发展的调研分析*
□ 贺仙峰
(长沙市地方税务局,湖南 长沙 410002)
长沙地税部门充分发挥税收管理职能和税收数据大集中优势,强化实体经济税收分析,着力“政策、服务、改革”,不断提升“放管服”水平,努力当好经济发展、领导决策参谋助手,为长沙实体经济持续发展、供给侧改革提供有力税收保障。长沙实体经济当前存在实体经济税收总量仍然较小、实体经济集约发展新增动能不足的问题与瓶颈,建议为实体经济腾空间、造品牌、夯实效、开绿灯。
地方税收;长沙实体经济
一、税收助力:长沙实体经济在利好中迎来发展机遇
(一)发展大战略,实体经济日渐壮大
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科学谋划,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着力改革创新、开放融合、品质提升、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努力建设能量更大、实力更强、城乡更美、民生更爽的长沙,出台诸多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指导性文件,实体经济日益壮大。地税部门统计,2014年以来长沙实体经济税源登记正常户逐年上升。2014年税源登记正常户266945户,2016年发展到352715户,三年内增加85770户,其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个体纳税人176517户,占到352715户的50.05%。税收总量和比重逐年攀升。地税部门数据显示:近几年,长沙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行业优化升级,实体经济正在日渐壮大。
表1 2014-2016年长沙实体经济地方税源情况(单位:户、亿元)
(二)减税大红利,实体经济应享尽享
地税部门在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上求实效。2014-2016年,共为实体经济企业减税113.12亿元。特别是2016年,国家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密集出台,地税部门减税高达72.52亿元,为历年减税最多的一年。其中:改善民生减免31.5亿元,鼓励高新技术减免5.07亿元,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减免0.98亿元,转制升级、节能环保、支持文化教育体育减免1.47亿元,支持三农减免0.65亿元,支持其他各项事业减免22.1亿元。尤其营改增,较好地确保了实体经济企业税负只减不增。从行业看,建筑业、房地产业、生活服务业税负分别下降6.75%、5.68%、27.21%,使实体经济企业应享尽享减税降费大红利,释重前行,涵养再生更多税源。(表2)
表2 2016年地税部门结构性减税情况(单位:亿元)
(三)政策大扶持,实体经济支撑形成
近几年,国家出台扶持实体经济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地税部门充分用好用活用足这些优惠政策,助力企业枝繁叶茂、独木成林。长沙实体经济在优惠政策的“营养”下,企业转型升级动力不断增强,形成以制造业为优势、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大众创业为活力的发展格局。地方税收总量上反映,制造业成为拉动长沙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位居实体经济第1位。2017年来势更加强劲,1-4月税收入库18.04亿元,增长7.84%。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位居第2、第3、第4、第5位(表3)。
表3 2014-2016年长沙实体经济行业地方税收情况(单位:亿元)
(四)放管服大提速,实体经济如鱼得水
地税部门统计分析认为,“放管服”提速,使实体经济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释放。数据显示:国地的全面合作,让资源很好串联,业务“一窗联办”,共驻政务服务中心6个,86个办税服务厅互设窗口,企业办税更加便利。地税部门推行“网上办税为主、自助办税和其他社会办税为辅、实体办税服务厅兜底”的办税模式,实现当场办结的“立等可取”到网上办税的“足不出户”。在街道政务中心、园区、专业市场安放39台自助办税终端,多项功能全国领先。推出10类27项便民措施,减少填报表单37种、涉税资料562项,减幅39.42%。走访纳税人10162户,解决问题782个。与9家银行建立“银税互动”战略合作,解决长沙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2016年154户守信纳税人获批贷款9.7亿元,实体经济发展如鱼得水。
二、长沙实体经济当前存在的问题与瓶颈
(一)实体经济税收总量仍然较小
虽然近几年长沙致力产业调整和行业升级,实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方税收总量由2014年140.18亿元、占比27.96%提升到2016年的183.85亿元、占比37.75%。特别是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占比上升较快,由2014年8.73%、4.36%、3.31%,上升到现在的13.04%、8.65%、5.39%,三年提高4.31、4.29、2.08个百分点,多点支撑格局初步形成。但实体经济税收总量较小,2014-2016年479.23亿元的总量,不及1个房地产业556.96亿元的总量。通过供给侧改革,房地产、建安业去产能、去库存,占比虽有所下降,由2014年40%、16.03%降至现在31.18%、6.8%,三年下降8.82、9.23个百分点。但从2016年营改增后,从地税部门719户缴税50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来看,房地产、建安业369户,数量占到51.32%,仍居半边江山。而制造业(95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5户)、批发和零售业(50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9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9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户),6个实体经济行业208户达不到房地产、建安业2个行业的数量。反映长沙实体经济结构调整仍有短板和瓶颈。
(二)实体经济集约发展新增动能不足
地税部门数据显示,实体经济中,除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4大行业呈现一定规模发展外,其它实体经济行业存在:集约程度不高、产业融合短缺、发展规模较散、空壳企业增多、青黄布局难接。虽然长沙具备“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一带一部”首位城市等区位优势,但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大行业税收来看,长沙的技术转让、自主创新、外包服务、交通物流、文化娱乐等新增动能不足。从近几年减免税也可得到印证,鼓励高新技术中的技术转让、自主创新、科技机构转制、外包服务;转制升级中的企业重组改制;支持文化教育体育中的体育等减免金额非常小或为“0”。长沙经济反映一定程度上主要依托投资和项目拉动型、建安房地产开发型、城乡居民消费型和外部产品输入型发展,而技术研发、自主创新、外包服务、转制升级、信息革命、总部经济、产品输出等产业、行业上,实体集约发展不够,某些领域或处于“零界”状态,或处于体量尚小阶段。除制造业外,长沙企业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响当当、重量级的“长沙智造”、“长沙生产”、“长沙总部”、“长沙品牌”还不多。
(三)实体经济传统行业持续低位运行
从地税部门了解的情况看,由于受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和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实体经济中的传统行业受到更大冲击,生产经营成本较高、企业融资困难、政策扶持力度不大等因素影响,导致发展动能失速过快,制约了传统行业的突破发展,持续处于低位运行状态,拉低长沙整体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比如:2014-2017年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处在-6.33%、9.12%、-39.26%、-24.16%的负位增幅运行;娱乐业分别处在-14.17%、-5.25%、-52.67%、-41.21%的负位增幅运行。这种状态同样表现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家具制造;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行业,陷入难以转型突破的状态。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行业有待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金融利导、政策指导“四导”优化升级,才能走出低谷,“春暖花开”。
三、建议对策:为实体经济腾空间、造品牌、夯实效、开绿灯
(一)园区发展要为实体经济腾空间
市委市政府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国家创新创意中心“三个国家中心”建设,是长沙破解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短板、提升实体经济集约发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动能的科学决策和重大部署。而园区是智能制造、交通物流、创新创意的重要平台。市委市政府应在园区布局上科学统筹、合理调整、加强配套,为实体企业进园入户搭平台、腾空间、优结构、创条件。地税部门调研反映,目前园区建安房地产、政府投融资公司进园入户较多,耕地占用税、契税等一次性税收比重偏高,而实体企业生产经营性税收占比偏低,形成园区面上“繁荣”。抽样13个园区年纳税前10家企业,天心经开区、岳麓工业集中区、金霞经开区、宁乡金洲工业集中区等园区就有6家以上企业为建安房地产、投融资公司。这种挤压园区实体经济、虚增园区经济指标的做法,会产生园区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误导,掩盖实体经济发展真实状态,难以持续性发展。
(二)优势整合要为实体经济造品牌
长沙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解决集约程度不高、发展规模较小、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不够等瓶颈。必须整合区域优势,加速交通、商贸、技术、创新、人才、信息等实体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建设铁路、公路、空港、港口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推动仓储、运输、流通、旅游向现代集约化、全域型转型。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工程勘察等产业,着力打造工程设计之都。突出地理信息技术、制造业信息化等领域在全国领先优势,快速抢占离岸服务外包制高点,着力建设离岸服务外包交付中心。加快动漫、影视、传播出版、湖湘文化等文化创意产业升级,构建中部创意之都,并带动住宿和餐饮业、娱乐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培育响当当“长沙制造”、“长沙生产”、“长沙总部”、“长沙品牌”等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使长沙经济发展做到:项目投资与消费拉动并重、总部效应与品牌输出增多、实体支撑与城乡就业齐驱。
(三)项目投资要为实体经济夯实效
2017年市发改委发布全市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其中:新型城镇化及农业产业化31项、工业高新技术256项、节能环保14项、服务业94项、商贸物流91项、城市商业综合体17项、湘江新区30项共计533项,预估投资6827.69亿元的实体经济项目投资与建设。项目之广、投资之多、力度之大,将对地方税收增长、政府财源保障增添新的动能。但项目投资必须为实体经济夯实效。调研中发现,存在项目不落地、土地搁浅闲置、企业产量与税收严重不匹配、相关税收难以征收到位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市委市政府应督导区县市加大项目推进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调配。对项目引进,应对发展前景作论证性研究;全面摸排全市土地闲置情况,针对性提出解决意见。特别是在供给侧改革中,对那些低产能、高消耗、僵企业,要加快转、并、改、淘的步伐,为新兴实体经济布局新的发展空间,实现新的突破。
(四)政策措施要为实体经济开绿灯
实体经济要得到快速发展,企业本身“造血”功能必不可少,但政策培育与扶持更不可少。税务部门要为实体经济开绿灯。目前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已覆盖科技发展、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文化体育、三农建设、社会保障、就业扶持、民生改善等各个环节领域。在培育与扶持实体经济中税务部门应用好用足用活这些优惠政策,送优惠政策上门。同时利用好与9家银行建立的“银税互动”战略合作,努力为诚信纳税、发展受阻的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政府其它部门,要为实体经济开绿灯。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融资成本、经营成本和制度性成本。要利用“三个国家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大机遇,出台政策支持,落实产品支持,兑现承诺支持,让实体经济企业走创新立企、质量强企、人才兴企的具有长沙特色的发展道路。
F810.422
A
1008-4614-(2017)03-0009-04
2017-3-20
贺仙峰(1971—),男,湖南长沙人,长沙市地方税务局收入规划核算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