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薯1号试管薯生产技术

2017-07-10樊建英张淑青麻永红张铁石封志明李东玉相丛超宋聚红

蔬菜 2017年8期
关键词:母株结薯试管

樊建英,张淑青,麻永红,张铁石,封志明,李东玉,相丛超,宋聚红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1)

目前我国已成为马铃薯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由于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在东北、内蒙古、西北等一季作地区,商品上市时间一般集中在9—10月份,每年夏天5—7月份成为商品马铃薯供应淡季。而“石薯1号”是适宜河北二季作区种植的春季马铃薯品种,一般2月底—3月初播种,5月底—6月初收获上市,正好弥补了马铃薯市场淡季供应。

1 石薯1号茎尖脱毒

1.1 脱毒材料选择

1.1.1 田间株选

选择符合石薯1号品种特征特性(包括株型、茎、叶、花色等),植株生长健壮,且无明显病害症状,相对单株产量及大薯率高的单株。

1.1.2 薯块选择

选择皮色、肉色、薯形、芽眼等符合品种特征,且无病斑、虫蛀的大薯块。

1.1.3 石薯1号特征特性

石薯1号属早熟品种,生育期67 d。株型直立,株高66 cm左右,茎绿色带褐色斑纹,叶绿色,单株主茎数平均1.6个,花冠浅紫色,花繁茂性中等,无天然结实。结薯性集中,块茎椭圆形,浅黄皮、浅黄肉,薯皮光滑,芽眼较浅,平均单株结薯块数4.5个,商品薯率86.4%[1]。

1.2 材料消毒

用刀片从顶芽上切取2~3 cm的壮芽,先放在烧杯中在水龙头下大水冲洗10 min,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表面消毒。将表面消毒后的顶芽在75%酒精中消毒15 s,用无菌水清洗3次。然后用6%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 min左右,最后用无菌水清洗3~4次。

1.3 高温处理

在10倍显微镜下,用手术刀和尖头镊先切取1.0~1.5 mm的茎尖,放在不含任何激素的马铃薯培养基上培养,于25 ℃下16 h/d光照培养。当茎尖长到1 cm时转入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温度36 ℃、16 h/d光照培养6~8周[2],以利于钝化病毒,提高脱毒效果。

1.4 茎尖剥离

取经过高温处理后的试管苗茎尖,用无菌镊子固定,在30~40倍解剖镜下进行茎尖组织剥离。一般剥取茎尖长度0.1~0.3 mm,带2个叶原基,随后接种到马铃薯茎尖培养基上。每个茎尖接种于1个试管中,做好石薯1号的代号、接种日期、接种人员等标记。

茎尖剥取大小对病毒病的彻底脱除影响很大,因此同时做了茎尖剥离大小试验。经高温处理后,进行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病毒脱除主要是为了脱除造成马铃薯退化的以下几种病毒:卷叶病毒、X病毒、Y病毒、S病毒、A病毒。研究证明其中S病毒最难脱除,因此只要脱去S病毒,其余病毒基本都可脱去。

由表1看出,石薯1号茎尖脱毒,最难脱去的病毒是S病毒(潜隐花叶病毒PVS),因此只要能脱去此病毒,其他病毒基本都可以脱净。剥取的茎尖越大,成苗率越高,但不容易脱净病毒;剥取茎尖太小,虽然病毒病脱去较彻底,但成苗时间太长,因此选择茎尖剥取长度0.1~0.3 mm,用脱毒后的试管苗扩繁生产试管薯,在防虫网棚中种植试管薯生产微型薯(原原种),然后选择在天然隔离条件好、气候冷凉、蚜虫不易生存、病原植被少,同时交通便利的地区(内蒙古)进行原种和一级种薯生产。

1.5 茎尖培养条件

培养室温度22~25 ℃,每天确保16 h光照,光照度2 000~4 000 lx。

1.6 病毒检测

当茎尖苗长到6~8 cm、有6片以上叶片时,将每个茎尖苗在超净工作台上切转扩繁,当扩繁后的试管苗长到6~8 cm时,拿出1瓶试管苗进行病毒检测,通过检测后确认不带病毒的株系试管苗,追溯到实验室和它同一个茎尖扩繁的试管苗才是可以使用的脱毒苗。淘汰经检测仍带有病毒的株系。

2 石薯1号试管苗生产

2.1 组培设施

试管苗生产的地点必须干净、干燥,四周不能有严重污染源。组培场地必须有独立的实验室、洗涤室、灭菌室、接种室和培养室,且每个室必须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

表1 石薯1号茎尖剥取长度与脱毒效果调查

2.2 试管苗用培养基

马铃薯试管苗生产属于营养繁殖,直接从叶腋芽长成新植株。使用MS培养基,根据试管苗生长状态,适当调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配方用量就可以生产试管苗。

2.3 接种操作

接种工作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超净台开机后,要先打开紫外灯10 min空间杀菌,关闭紫外灯后10~15 min才可以上机转接苗。上机操作前先用75%酒精擦洗工作台面和清洁手臂,接种用的剪子、镊子都要事先放于300 ℃的高温灭菌器中灭菌,灭菌后将器具放于支架上晾凉后再用,以免灼伤接种材料[2]。通常每人配备2~3套用具交替使用,注意每次使用换下的刀剪器具必须再次放回300 ℃高温灭菌器中灭菌,避免器具交叉传毒和病菌交叉感染。严格控制接种过程中人为造成的真菌、细菌污染。一般试管苗苗龄25~30 d。

2.4 试管苗培养环境

培养室每日保证16 h光照时间,光照度2 000 lx。白天温度22~24 ℃,晚上16~20 ℃为宜,培养室相对湿度70%~80%[2]。每天进行紫外线灭菌30 min,空气中用75%酒精喷洒消毒。保持培养室清洁、干燥及周围环境的干净卫生。

3 石薯1号试管薯生产

3.1 试管薯壮苗母株培养

健壮的试管苗是试管薯诱导的关键,只有在诱导结薯前,培养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叶色浓绿的试管苗,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试管薯。

3.2 培养基的配制

壮苗培养基多采用液体培养基,在制备培养基时,不加入琼脂,每个培养瓶中加入5~6 mm深的液体培养基,采用浅层液体静止培养的方法培养母株。使用MS培养基加0.5%的活性炭、矮壮素50 mg/L,促进健壮试管苗的形成。

3.3 试管薯母株培养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试管苗剪成带2~3个茎节的试管苗株,均匀地放入培养瓶液体培养基表面上,试管苗靠叶片的浮力浮在培养基表面静止培养,母株培养室温度要求白天20~24 ℃,夜间16~20 ℃,每天16 h光照。

3.4 诱导试管薯培养基换入

培养2周左右,当每个茎段发育成1个5 cm左右的健壮试管苗时,将母株放于8 h光照条件下的培养室继续培养,当试管薯母株苗长到接近培养瓶口时更换结薯培养基。将母株试管苗移至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棉擦净瓶口,将原来培养基倒掉,每瓶换入8 mm深的结薯培养基继续培养2 d。结薯培养基使用MS+6-BA 5 mg/L+矮壮素500 mg/L+白糖8%。

3.5 试管薯诱导培养

结薯培养基换入2 d后进行观察,将发生污染的瓶苗淘汰,然后将瓶苗转入全黑暗的暗室进行试管薯诱导。诱导条件:白天温度22~25 ℃,晚上16~18 ℃,无光照。一般10 d可以看到试管薯的形成,60 d试管薯即可收获。注意试管薯生产期间,要保持培养室内清洁、无菌及周围环境的干燥卫生,避免试管薯发生污染。

3.6 试管薯收获

当培养瓶中有试管薯形成时开始记录,大约50 d左右,直到母株试管苗开始老化,试管薯表皮发亮即可收获。收获时将试管薯摘下,根据大小进行分类,试管薯表皮水分晾干后,放于保鲜袋或网纱袋中,在2~4 ℃冷藏条件下存放。

[1]张淑青,樊建英,李东玉,等.“石薯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蔬菜,2016(12):77-79.

[2]连勇.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母株结薯试管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葛沽萝卜成株繁种技术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试管难题
不同密度木里苔草的母株、子株及生物量的研究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美丽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