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院校第二外语课程设计

2017-07-09徐丹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7年1期
关键词:理工科韩语学时

(信息工程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 试图对理工科院校第二外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学校专业特点以及学生需求,以二外韩语为例,设计第二外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时,从而形成一套适合理工科院校的第二外语课程设计方案。

[关 键 词] 理工科;第二外语;课程设计;韩语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3-0072-01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是国际文化、经济、社交等多方面全方位融合的时代。这种国际环境和市场经济环境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需要掌握一种外国语言的较高技能外,还需要具有另外一门外语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在全国各高校实施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非通用语的第二外语课程犹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然而,这类新兴课程大多数属于选修课,课时又少,且缺乏统一的课程体系,尤其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很多都是参照文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没有结合自身的专业和特色进行设计,使很多课程成了摆设,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第二外语课程是针对外语专业学生开设的零起点外语课,近年来,以英语为第一外语的主流形势下,部分理工科院校的非外语专业也相继开设了各种形式的第二外语课程,第二外语与专业外语在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目的等方面有很多不同,而非外语专业的第二外语课程又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第二外语课程,具有更复杂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方案,从而更好地提高理工科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

一、理工科院校第二外语课程现状分析

在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理工科院校开设了分别针对本科学员及硕、博研究生的第二外语课程,语种以俄、日、德、法、韩等为主,而实际的教学状况可以说是各校各异,既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也没有规定的教材及学时。以信息工程大学为例,典型理工科院校,本科无外语专业,目前开设了本科大学英语必修课,以及小比例的大学日语、大学俄语、大学法语课程。目前二外韩语课程的开设情况如下:针对本科学员开设了综合素质项目,名称为韩语俱乐部,30学时,选修性质,教师自编教材,以韩国语入门知识、基础语音、韩国文化等内容为主。针对研究生学员开设了第二外语选修课,80学时,教师自编教材,以韩国语入门、基础语音、基础语法、韩国文化等内容为主。基于以上现状,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教师方面

理工科院校一般无外语专业,外语教师大多集中在大学英语课程,小语种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每门语种仅有1至2名教师,师资结构大多为年轻聘任教师,师资力量单薄,不利于教学、学术交流的开展,从而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材方面

教材是教学中不可替代的环节,现在市面上的外语教材虽然很多,但专门针对理工科学生的第二外语教材少之又少,导致只能引用一般的第二外语教材,而这些教材普遍有难度大、内容陈旧、针对性弱、趣味性不强等特点,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学模式方面

学时安排不合理,特别是针对本科学生开设的课程学时太少,教学效果不明显;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导致教学手段不丰富,形式单一,学习氛围不活跃。

二、理工科院校第二外语课程设计建议

(一)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理工科学生的第二外语课对外语教师的知识结构、职业素养及教学能力都是一种挑战,外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知识水平,同时,学校应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增加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与国内外其他优秀院校建立合作与交流的关系。

(二)强化教材建设

為了适应理工科学生的学习需求,组织编写专用教材迫在眉睫,建议教师团队总结本校教学经验,借鉴其他优秀专业教材,编写符合理工科学生知识需求的教材,提高教材的实用性与趣味性,优化教材内容,注重视听说结合能力,增加实践环节,形成系统的第二外语教材体系。

(三)强化丰富教学模式

适当增加课时,提高第二外语课排课的比例,针对本科学生开设第二外语选修课,每学期应不低于40学时,并连续修两年,针对研究生一年级开设第二外语必修课程,每学期不低于80学时;利用电教、音像等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丰富的教学形式,锻炼学生视、听、说等综合方面的能力;由教师组织开展韩语角、韩剧配音比赛、韩语广播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在未来的发展形势下,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领域,都对学生的第二外语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理工科院校更应满足这些要求,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第二外语课程体系,在教学模式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完善教材等教学配套设施,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岳晟婷.独立学院第二外语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

[2]郑岩.高校第二外语教学策略初探[J].才智,2010(12).

[3]崔红男.浅谈韩国语教学现状及改进方案[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9).

[4]刘树琪.理工院校第二外语语音教学漫谈[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学报,1994(2).

[5]曹尚文.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努力把政治理论教学改革提高到新水平总参某部政治部主任曹尚文的讲话[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S1).

作者简介:徐丹(1985—),女,汉族,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人,硕士,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应用语言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理工科韩语学时
不理
谁说我们学韩语只是为了追“欧巴”?
多媒体技术在韩语教学中的应用
韩语惯用语的特点及教学方法浅析
学习不是“刷学时”
浅谈韩国语的语言特点
理工科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研究
试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学时问题
师范类院校理工科科研发展问题探析
有关理工科线性代数教学改革必要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