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7-07-09陈惠珠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6期
关键词:低年级行为习惯培养

陈惠珠

摘 要: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语言、思维、行为方式,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作为教师,要把培养良好的习惯当作育人成功的核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尤其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生;低年级;行为习惯;培养

人的部分行为由遗传决定,大部分行为是靠后天习得。小学生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环境,环境不同造就他们不同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由于小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所以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应因材施教—因人才施教,因教材施教,方式方法尽量具体可操作,贴近他们生活,为学生所接受。学生抗拒的并不是我们的教育内容,通常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小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环境、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态度、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学校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义不容辞地应该承担起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任。

一、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在社会上经常能够听见这样的反映“大学生不会叠被子、不会洗衣服、不会做简单的饭菜、不会问路等等”,近期媒体报道“女大学生失联、受骗”也不在少数。当今社会家庭中独生子女比例较高,打工浪潮遗留下来的留守儿童较多,许多孩子从小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而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的影响孩子人格的塑造。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一经形成便具稳定性,成为一生的自动化行为,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说明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对他的学习、生活、人生道路、人际关系有着重要影响。萨格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一旦形成自然而然就会暴露在公众面前。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但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一培养过程必然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的影响。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中也体现着老师的方法和智慧。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处在养成之中,可变性强、可塑性大。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行为,同其他行为方式(如生活習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对学习的本身,而且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够形成和完善儿童个性,对儿童的主体发展乃至对提高整个下一代的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通过个体带动群体,在培养学生个人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可以形成良好的班风,使整个班级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充满凝聚力。

二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开学初,我们会发现:街头巷尾不少家长一手替孩子拎书包,一手牵着孩子,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校园内,上课铃响后,一年级教室外,家长似赶集,甚至有的孩子依偎在家长怀里哭闹,不肯进教室。这些画面告诉我们,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离不开家长的呵护。针对这种情况,我先和家长沟通,再与同班的科任老师达成同识,在班会课上开展“比一比谁最棒”的活动。活动紧扣自己的事自己做:上(放)学自己背书包;上学不要家长陪;在学校不哭不闹;我会自己系鞋带、穿衣服……课间和体育课上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跳绳、踢板、拍皮球、做游戏增进孩子之间的友情,慢慢地我们发现这些还未穿上校服、还未佩戴红领巾的孩子喜欢上了小学生活,他们在校园阳光灿烂,欢呼雀跃。

2)规范集合集会行为

新学期学校组织的第一次集合,一年级的学生就表现出慢、乱、吵的现象。为了规范集合、集会行为,体育课上老师反复训练队列队形,但是站好的队形解散后,重新集合,大多数学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还是乱成一团。这时,我就思考要使学生集合规范,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集合集会的纪律:(1)必须做到快、静、齐;(2)不准讲话,不准东张西望,不准搞小动作;(3)解散时要服从老师指挥,有秩序,不拥挤。另外,我想出了一个使孩子们不站错位的方法:依据教室的座位把学生分成四大组,依次编为第一大组、第二大组、第三大组、第四大组。集合、集会就以大组为单位站队。训练时先把每大组的孩子按高矮顺序纵队站好,从排头往后依次报数,让每个学生牢记自己是第几大组第几号。体育课上反复训练集合——解散。这样在短期内孩子们就能迅速地站好队。同时老师用激励的语言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站得真好,又没有声响。哪怕有孩子小声讲话,搞小动作,我也装糊涂,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表扬比批评收效更大。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环境卫生包括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养成的卫生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不高声喧哗、不在墙壁桌面上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桌椅、窗口的清洁。个人卫生要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长期、持久性的工作,要时时讲、天天讲,做到百讲不厌。同时教师自身的形象及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所以在平时我比较注意以身示范,比如,我会把讲桌收拾得整整齐齐,擦得干干净净,一节课后,如有粉笔头散落在地上,我会弯腰捡起来丢进垃圾桶。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会照着样子去做。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榜样,定期评出“行为标兵”,要求全班同学学习。平时,我还收集一些好行为好习惯和不良行为的图片在班上展示、对比,使孩子们认识到不良行为不但能造成环境污染,还能威胁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如有的孩子喜欢吃零食,有的孩子喜欢咬铅笔、吮手指,这些不良现象我们发现后及时要求学生改正。另外,社会和家庭也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我们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达成共识,让家长参与检查和督促,良好的行为习惯离开了家长的督查就是一句空话。

结论

总而言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的日积月累,更需要教师不断地督促和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教师必须持之以恒,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作为教师,我们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足了工夫,就会取得实效,就是做了一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好事。

参考文献:

[1]吴艳梅. 谈谈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J]. 学周刊,2014,06:217.

[2]李强. 浅谈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4:236.

[3]徐倩倩,刘桂梅. 小学低年级课堂即时性评价策略研究[J]. 才智,2016,17:91.

[4]袁丹丹. 关于基础教育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J]. 中国培训,2016,12:126.

[5]贺瑞妮. 谈小学低年级习惯养成的重要性[J]. 西部素质教育,2015, 12:128.

猜你喜欢

低年级行为习惯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