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

2017-07-09王金龙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6期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市政道路

王金龙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越来越快,而在城市建设中市政道路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其使用寿命,但是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软土路基问题,大大增加了施工的难度,也影响着施工质量。本文研究探讨了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其控制要点,以期为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提供可以借鉴的资料。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市政工程属于国家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特别是水、气、电、路和环境等更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市民,对于市政工程的重要性都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居民出行的载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的中国,“堵”几乎成了城市道路的常态,路面的拓宽、新道路的建设、原有道路的维护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如果道路的质量不能保证,一条道路建设没多久可能就需要维修,而维修又会造成“堵”,而且这样也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所以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而要保证质量,除了我们经常会提到的不能偷工减料外,技术也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地基的处理技术。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如何处理好软土地基,这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我们都必须重视而且要熟练掌握和运用。

一、软土地基的特性以及在道路施工中的危害性

(一)软土地基的特性

软土地基指的是具备淤泥或其性质的一种土壤结构,通常软土地基中的土壤是饱和软黏土,一般情况下呈现出深色或者灰色,呈细粒状。一般软土地基中水的含量处于液限土质之上,并且孔隙通常大于1.0,沉积类型主要为沼泽、谷地、湖泊、滨海以及河滩沉积。软土地基一般出现在湖泊河漫、河流入海口等地方,此外在内陆水资源丰富的区域也会有软土地基,沿海城市比较常见。软土地基具有不均匀性、低透水性、低强度、高压缩性、流变性以及触变性等特点。具有以上特性的地基上建筑物容易发生沉降,大大破坏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1]。

从这种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中来看,其对于工程项目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而这一点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同样也不例外,因为其含水量较高,相应的承载能力也就表现的极为不足,一旦承受较大外界作用力的话,必然也就可能出现一些变形问题,给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以及相应的应用安全性带来较大威胁。

(二)软土地基对道路施工的危害

从现阶段软土地基区域构建市政工程项目时,没有处理好的相关项目来说,其在后续长期的市政工程项目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沉降问题和涌土问题。

沉降问题的产生很容易给后续市政工程项目的正常应用带来不良影响。因为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较大,相应的孔隙比也就比较大,进而也就容易被压缩,并且还容易出现渗透问题,这些问题和表现都很容易造成相应的沉降问题产生,并且这种沉降量还是比较大的。随着市政工程项目的不断应用,这种沉降问题所带来的衍生危害更是极为恶劣,比如对于市政道路自身的安全性会产生较大影响,导致其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安全事故缺陷,而对于市政道路周围的一些管线同样也会出现较大的不良影响,容易造成其断裂或者是损伤问题的产生,需要引起足够关注[2]。

涌土问题主要就是指相应的软土地基处理中填土过多,从而造成相应的填土高度超出了限制,导致整个路基结构受到了剪切破坏,最终形成相应的涌土滑坡现象,该问题对于整个市政道路建设稳定性的影响也是比较突出的。在具体的施工处理过程中,相应的路堤施工出现了明显的缺陷,没有较好适应软土地基的处理需求,进而也就容易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于路基的倾斜度来说,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引发一些施工缺陷,这样必然会造成基础结构的承载力体系不够稳定,容易带来较大的威胁。

三、软土地基处理基本原则及处理措施分析

(一)软土地基处理的基本原则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软土地基的处理需要考虑软土自身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施工方案,避免由于软土土质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升整个道路的使用寿命。软土地基的处理需要遵守几个基本的原则:首先,对于道路的地基部分进行加固,提高整体的抗剪能力,防止后期道路的下沉;其次,尽可能地改善软土动力性能,防止软土地基变形对于整个道路安全产生不良影响;第三,对于软土地基的弹性问题要合理预防,维持整个道路的结构保持恒定、均匀的沉降,控制地基的渗透性,避免由于渗漏造成的地基损害。地基处理方式首先要保证施工路径的不变化性,最大化满足市政道路的设计需要,通过科学的施工管理提升经济效益,节约施工成本,定时的完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保证市政建设工作的有序展开。

(二)市政道路建设中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强夯法施工技术

强夯法技术一般都是选择起重機械设备以及重锤进行操作,将重锤吊到相应高度,然后促使其自由落体,如此也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有效地冲击力,对于软土地基形成夯实效果。强夯法施工技术操作极为便捷,不需要进行过于繁杂的施工处理,相应的施工难度比较小,并且在一些砂性土以及杂填土中能够得到较好的运用,夯实效果也较为理想。当然,这种强夯法我们要注意好噪音对周围产生的影响[3]。

2、置换法施工技术

置换法是对影响整个地基或是道路稳定性的软土结构进行全面的置换,选择应用强度高且渗水效果好的砂石、砂砾、硬土等建筑施工材料及时补充,将整个软土层替换掉,提升施工区域整个的稳定性和强度。施工中需要注意,软土置换量较低,区域性的软土层厚度小状况下,该种手段可发挥较好的效果。反之软土置换量过高,经济投入量过大,大幅度提升施的技术难度,为施工企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市政道路项目采取置换法前,需要对区域的软土土层展开严格的测量和勘察,根据软土层的面积以及厚度,确定置换数量,经过准确计算,预估经济投入成本。选择该种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施工现场条件选择最佳的应用材料,置换的时候,把握从内部到外部,逐层的置换,每层进行压实,保证置换后的稳定和强度,到预估的效果,满足市政道路建设的具体标准。

3、排水固结法施工技术

在厚度较大的冲填土育饱和软土等类型的地基中,比较适合使用排水固结法施工技术。这种方法中是垂直设置排水井的,并对排水条件进行改进,利用渗电、抽水、抽气以及加压等方法来促进排水固结速度与强度的增加,进而使得土基承载力得以提高,解决沉降问题。通常情况下,排水固结法分为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以及电渗排水法等等[4]。

4、垫层法施工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在软土地基上铺设砂石材料,进而在此材料上筑基,在软土地基表层形成硬壳的同时,还能够提高透水性。在选择砂石材料时,应当就近取材,尽量降低成本。比如可以将工厂废弃的渣子、山坡石头废料等作为施工材料,确保所选材料的级配要好,在达到地基预期处理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

结语

总之,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对整个道路的施工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极易产生涌土、沉降等问题。所以,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软土地基问题应当对地基处理基础进行合理的选择育分析,根据市政道路建设项目中软土地基的具体特点和基本表现进行重点探索,切实提升最终固化水平,最大限度地提升工程质量,保证工程寿命。

参考文献:

[1]许昭萍.浅析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6(3):184-184.

[2]张廷军.关于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4(7):193-194.

[3]薛大伟.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综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31-32

[4]黄琳香.市政道路软地基处理方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J].江西建材,2013(03):231-232.

猜你喜欢

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市政道路
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措施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一千瓦电视发射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
浅析三门核电厂设备冷却水系统运行失效和处理措施
试析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某市政道路照明设计
初探市政道路的维修和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