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探新

2017-07-08陈传华

学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心理状况农村留守儿童

陈传华

摘 要:留守儿童的教育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十分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从留守儿童的成长方式、特点,以及由此对其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方面分析,提出从家庭、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怀,同时建立更为科学系统化的管理系统,从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心理状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2-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2.119

一、引言

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为了家庭的收入,很多农村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多数儿童成为了留守儿童。孩子们常年与父母相隔两地,逐渐与父母产生隔阂。即使有父母抽空回家探视,也无法弥补亲情的缺失,从而导致留守儿童产生人际关系过于敏感、敌意、偏执以及过于缺乏安全感,心理得不到健康的发展。我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阐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方式

(一)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状况及其方式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是祖辈监护人,这一类监护主体是指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根据调查显示,这一类监护人大约占据监护人总数的85%。而他们的年龄大多都是六十岁以上,并且大多都是文盲。因此,在儿童的教育方面无法达到很好的指导,在儿童健康成长方面有一定的制约因素。其次是以叔叔、婶婶、姑姑、姑父、舅舅、舅妈、姨妈、姨夫等为监护主体的父辈监护人,在调查中,这一类的监护人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多,大约是10%左右。但是,在这一种的监护方式中,由于监护人也会有外出打工的现象或者是被监护者和监护者子女及其本人产生矛盾冲突等问题原因会造成监护权流动等问题现象,对儿童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然后是同辈监护者,这一类监护主体是指哥哥、嫂子、姐姐、姐夫等,大约占4.2%的比例,这类的监护人大多都是年龄较轻,生活不稳定性较大,对儿童的监护性有不确定因素。

(二)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方式及其特点

通过近年来我国相关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分析可见,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特点:

首先,呈现社会支持的朋辈性。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无法与父母一起生活,亲情的缺失使得他们更渴望与别人交流、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然而,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又不愿意向监护人或者是教师吐露内心与寻求帮助。因而,他们大多向自己的朋友和同伴吐露内心、寻求理解、寻求帮助、寻求支持。其次,呈现亲子关系残缺性。根据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或者是一方一年都没有回家的大约占2.11%的比例,一年回家一次的大约占41%的比例,这一类的情况中,父母大多都是春节期间回家,在家居住的时间大多不超过15天。而半年回家一次的父母大约占43.76%的比例,大多是在春节与三夏“双抢”期间,在家时间不长。父母一个月回家一次所占的比例大约是7.62%,其他的回家情况大约占5.51%。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农村留守儿童在亲子关系方面具有残缺性。最后,呈现出社会交往存在自主性和闭锁性等。农村留守儿童身处非正常的一个家庭氛围,对父母情感的缺失使其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更趋于闭锁性。没有父母的监管,农村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又趋于自主性。

三、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影响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方式对其心理状况所造成的影响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方式所呈现的特点的阐述,进而分析其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所造成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社会支持的朋辈性特点进行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这种成长方式特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其归属感与安全感,但是对其情感的不断成熟和健康性格、人格的不断形成和成长有很大的阻碍。其次,从亲子关系的残缺性特点进行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对父母关爱的长期缺乏,一方面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亲密度逐渐降低,导致儿童情绪消极、内心封闭、孤独、抑郁忧虑等不良的人格因素,从而使得儿童行为不良、学业不良等问题。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留守儿童为了证明自己就会寻求独立、自主,对培养自我认知和自主能力有推动作用。然后,从教育的管理松散性进行分析,一方面隔代的抚养或者是寄养易出现溺爱等现象,过分的迁就和保护容易造成留守儿童过于任性、脾气大等性格特点。另一方面可以给留守儿童更多自由的空间,易于培养儿童自主、勇敢、顽强的性格发展。最后,从社会交往的自主性和闭锁性进行分析,一方面长时间的压抑得不到很好的舒缓,使其与外界缺少交流,易形成孤僻等性格,易沉迷于低俗的游戏中。另一方面,留守儿童自主的交往会使其满足归属感、自尊、安全等需求。

(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对策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是长远和宏大的一项工程,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阶层,更好的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相关的政府部门和机构应通过对专门人力与物力资源的配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每一个留守儿童心理的变化并及时进行相关措施。其次,学校需要加大对学生心理状况方面的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相关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疗。然后,父母不管是否在外打工都需要对儿童不断地进行指导和关爱,及时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最后,集中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对网络、传媒、电话等多种媒介,不断地拓宽农村留守儿童和父母交流的平台与途径。

四、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陪伴所形成的成长特点,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不同的影响。如何更好地解决其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的不利因素,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多种力量一起作用,加大對留守儿童及其心理健康的关注,不断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建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探新[J].现代教育管理,2007(5):37-39.

[2] 曾为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2.

猜你喜欢

心理状况农村留守儿童
急诊护士干预后焦虑状况改善研究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
浅析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降压舒心操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理状况的影响评价
降压舒心操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理状况的影响评价
输卵管结扎术患者心理状况分析与护理干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