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应着力培养的四点意识
2017-07-08刘宏伟
刘宏伟
摘 要:记叙文写作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四点意识: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二、重视培养学生的构思意识;三、重视培养学生的细节描写意识;四、重视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意识的养成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作文素养。
关键词:审题意识;选材构思;细节描写;作文立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2-01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2.088
写好记叙文,对初中阶段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一篇构思精巧、情节合理、描写细腻、主题深刻、融入自己独特情感的记叙文往往会在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成为阅卷教师的偏爱。聚焦记叙文写作教学,不仅仅教会学生一些写作技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下面我从作文审题、构思、细节描写、立意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
重视学生审题意识的培养格外重要,作文审题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审写作内容
审题时要弄清是写人还是记事,写人要看有无要求写什么样的人,记事要看有无要求记什么样的事。如2015年云南中考题“走在花季”,写作内容应紧扣“花季”二字,此“花季”是指人生的“花季”,而非自然界的“花季”。
(二)审取材范围
要从题目中体会取材是否有时间范围、空间范围、数量范围等限制。如2015年黄冈中考题“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那一刻”是指让自己感到内心甜蜜的某一刻,先确定好那一刻,再围绕它写好有关事件。再如“回望来时的路”,“来时”表示过去。
(三)审写作重点
要读懂题目,理解文章的写作重点及详略。如:“终于不再______ ”,详写的是不再的原因;“______ 改变了我”,详写的是改变后的内容。
(四)审蕴含主题
有些题目已经限制了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______让我感动”“就十分美好” “寻找感动”这类题目有明确的体现情感的词语。
(五)审所用人称
不少题目对人称有明确的要求,不能混淆。如:“一路上有你”“想起你的时候”就只能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写。
(六)注意标题蕴含的深刻内涵
有些标题一语双关,既有表层义,也有深层义。如《窗》,既是一扇现实的窗,也是一扇心灵之窗。标题“锁”“养料”包含的意思也足够丰富。另外对于富含思辨意味的标题,要格外注意审题。如作文题:“看得见与看不见”,这是一则关系式命题,这种命题方式很考验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当学生看到一个陌生的作文题,知道题目蕴含的深刻内涵,洞察出题者意图,能够很快明晰写作思路,这样他的作文审题意识已然形成。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构思意识
从生活中找“米”,培养学生作文选材构思意识,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时事新闻,更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但现阶段学生选材贴近生活了,却没有跳出低幼化的圈子,缺少让人耳目一新的素材。要想让作文素材有新意,写出个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构思意识。
(一)从课内文章中体会名家的选材意识
萧乾的《枣核》让我们体会海外游子的思乡情怀,贾平凹的《月迹》叙写了儿童追寻月迹的故事,让我们见证了一颗可贵的童心,邹韬奋的《我的母亲》看似几件寻常的小事,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的才具。还有《社戏》《柳叶儿》《台阶》等等。可以说,课内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从选材的角度看,它会让我们进一步规范文体意识,更让我们知道如何以小见大,即使是看似寻常的素材,也可以写得有意思,有情韵。
(二)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精选当代名家作品,体会独到构思
读朱自清《背影》之后再读龙应台的《目送》,体会文章选材的异同。读魏巍《我的老师》之后再读陈忠实《第一次投稿》,体会选材对于人物形象的鲜活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当代名家作品犹如源头活水,更新了学生的素材意识,丰富了学生的作文视角。
(三)重视学生自己素材的积累与升级
把学生常有的素材分为以下几类:⑴成长感悟启示类 ;(2)成长行动类作文;(3)关注社会热点类作文;(4)亲情友情類作文;(5)乡土情结类作文。每一类鼓励学生积累两到三个情节链,每一类鼓励学生写自己的代表作,形成自己的“私房菜”。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细节描写意识
记叙文需要细节描写,精彩的细节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更鲜活,使文章内容更有感染力。特级教师徐飞坦言:“细节描写被不少教师作为作文教学的训练点,并总结出细节描写的若干方法,但这样的训练还只是停留于‘技的层面。学生能否在作文中熟练地运用细节描写,取决于日常非写作状态下的观察习惯和感受能力。只注重细节描写的方法指导,仍然游离于写作教学的本体之外。”学生细节描写意识养成与教师的引导息息相关,我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课内文章中经典的细节描写为示范,认识到细节描写的魅力
《背影》中父亲翻越月台买橘的动作、神态描写,《孔乙己》中人物的动作描写等,适时引导学生摘录、体会,从而感受到细节的魅力。
(二)引导学生学会凝视、观察生活
定格生活画面,捕捉触动心灵的瞬间,用细节语言再现画面,更有目的地凸显人物形象。
(三)借助联想,还原生活画面
如学生写自己家人夏日打农药的情形,请有类似经历同学描述,再请同学结合生活体验创作。以下为学生习作。
妈妈佝偻着身子在稻田里行走,稻长得很高,妈妈整个人好像被淹没似的,我在田头只能看见那高高竖起的打药管和她所戴的草帽。当妈妈走近时,我发现她的嘴闭得紧紧的。一阵浓浓的农药味传来,熏得我一阵干呕。高温下,妈妈的眼睛眯成一条线,衣服早已湿透,甚至往下滴水。妈妈时不时把头发捋起来,用袖子擦额头上的汗。当妈妈走到我眼前时,我清晰地看见她额头上晶莹的汗珠顺着那刀刻般的皱纹流下,那汗水滴在了稻叶上,也滴在了我的心里。
课后,我问这个同学,你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吗?她说自己没看过,但同学的描述让她觉得情形仿若就在眼前。可见联想会让人找到细节描写的感觉,这样的作文自然多了一份生活气息。
四、重視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
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主题。“千古文章,立意为上”,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决定着文章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
(一)立意应体现要求
1.健康准确 不能流露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应尽量多一些赞美,少一分揭露;多一些讴歌,少一分曝光;多一些理解,少一分宣泄。
2.鲜明突出 要紧密围绕中心来组织材料、进行构思、要注意扣题、点题,使文章浑然一体。
3.深刻新颖 “深刻”指文章有思想深度,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的底蕴。“深刻”要求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的东西,要能在常人的观点或说法上再进一个层次。“新颖”指努力做到想别人不曾想,写别人不曾写,让人耳目一新。
(二)立意应注意方法
1.出奇制胜。如:“感谢______”,最容易想到父母、老师等,表现亲情、师生情方面的主题,拓宽一下,感谢“挫折”,表现成长类主题。
2.深入挖掘法。如:“给自己点个赞”,我们就要思考为什么给自己点赞,或许是生活中我们常常给他人点赞,却忽略对自己的认可、赞扬。这样的立意可以确定为我们不要吝惜对自己的赞扬,生活因我而更美好。
3.以小见大法 。无论多深刻的主题,表现它的时候切入点一定要小。从生活小事出发,从动人细节着手,切忌空洞概括。如以“纽带”为题,书法、象棋拉近了两代人的距离,成为两代人情感的纽带(传统和现代的互相融合)。
4.卒章显志。层层蓄势,当蓄势到一定“火候”时,结尾的妙语点化,将文章的立意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5.联系时代法。在当下的社会旋律中找出具有社会正能量的主题,如追梦、责任、良知、社会公德、环保等等。
当学生注意自己作文的立意,并且能够有目的地在文章结尾由事入理,点明中心,这样的作文就有了明确的主题意识。
邵志芳老师说:初中记叙文写作应让文章充满趣味美、情味美和蕴味美。记叙文“三美”意识的自觉培养,能为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助一臂之力。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在追求“三美”的同时,迫切需要注意到培养学生作文审题意识,注意培养学生的构思意识,注意培养学生的细节描写意识,更注意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作文写作需要反复的训练,但更需要意识的养成,当学生带着鲜明的目的完成作文时,作文的质量不言而喻。一句话,学生意识的养成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作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邵志芳.让写作在美学的柔波里轻舟荡漾——记叙文“三美”意识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17):23-24.
[2] 徐飞.指向原点的作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1(1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