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07-08于圣洁

文学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于圣洁

内容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之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引。当今思想文化激荡碰撞,社会思潮跌宕起伏,大学生思维活跃,掌媒时代形成了数字化,信息化和移动化的传播新格局,如何有效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掌媒时代 大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德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內涵。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逻辑运演与实践运行上体现出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内在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这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明确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目标,同时提供了深入思考的新切入点。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4G时代的掌媒,将移动通讯与互联网结合,使得手机等掌上媒介实现了网络互联。当下微博、微信的广泛使用,掌媒的优势无可比拟,掌媒摆脱了对网络连接设备的依赖,且更具有自由性和经济性,学生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沟通、讨论。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顺应掌煤网络时势,因势利导,融入和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资源。大学生行住坐卧于弥漫着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无形中能促进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同,增强其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觉,进而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一.开设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线上线下课程,提高文化认知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数大学生目前未能领会其中深刻的精髓,对这类相关知识的认知只停留于表面,浅薄狭隘。尤其是以理工为主的院校,在培养工程师专业素养和工程师职业道德的同时,也需要对当代青年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进行不断渗透,力争弥补理工科院校学生和当代青年学生人文素养匮乏的劣势,从而培养全面复合型社会人才。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课堂与社区(生活园区)是两个活动比较紧密的场所,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多数集中在课堂、实验室等,社区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互联的重要平台。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引入大学课表,同时开展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区范围内通过线上和线下征集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图片和视频等,集中梳理、甄别、汇总。通过学校官网等主要宣传媒体公众号,以微课程、论坛等形式呈现并推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学习与互动,帮助学生实现文化认知的自我洗礼。

二.营造渗透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实现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将校园活动与传统文化融合,强化主流导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寻根溯源、去汲取智慧,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渗入日常生活点滴。多途径、全方位、重引导的开展校园文化主题活动。整合志愿服务、大学生“三创”等校园文化活动资源,挖掘企业、协会等校外资源,积极搭建学生理论教育和交流的平台。注重新兴媒体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宣传与引导,在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校园活动中,克服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而带来的精神和修养的贫。对待传统文化,我们需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将这其中的智慧应用于当下,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镜鉴,成为适应社会交往的有用资源。

充分调动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积极性,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自身建设,建立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机制,每月政治生活至少安排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讨论,依托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创新党员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和带动性。

三.通过实践,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文化知识是基础,而能力培养是关键。通过将传统文化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加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繁荣发展,是文化自信应有之义和源头活水。[2]以文化自信建设自信的文化,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的引领力。在实践中,要积极弘扬、传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中华优秀文化,抵制市场经济冲击下文化传播的低俗化、封建化、过度商业化等倾向。[3]在高校,应加强宣传和鼓励大学生参与实践。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训练等活动平台,让更多的学生用切身行动来体会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理工科院校,要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促进师生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理工科专业优势,以专业实验室、创新创业能力实训活动为载体,营造以科技创新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和践行。

四.结束语

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与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坛激荡,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为迫切、更为重要。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始终抓好的铸魂工程,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实践养成,强化主流导向,树立典型示范。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构建现代化传播体系,将掌媒网络合理利用,变成我们的有利工具,形成与时俱进的、利于学生发展的交流格局,让我们的文化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蒋婷燕,刘又嘉,张剑.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教学研究融合的视角[J].山东青年,2015,12

[2]强卫.以文化的高度自信和自觉建设文化强国[J].党建,2011

[3]焦连志,黄一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8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