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代第一位天才外交官

2017-07-08买玉华李冬

连环画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曾纪泽清政府伊犁

买玉华 李冬

1840年后,沙皇俄国从陆路控制了中亚,继而威胁、渗透新疆,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中亚浩罕军官阿古柏在亡国之后,率军侵占南疆,建立非法政权,并且进攻北疆,攻占乌鲁木齐。沙俄乘机占领伊犁地区。清朝基本上失去了对新疆的统治,“丝绸之路”中断。清朝命左宗棠率湘军排除内外干扰,进军新疆,采取“缓进急战”策略,平定阿古柏叛乱,重新夺回新疆。曾纪泽通过外交努力,艰难讨回伊犁及“特克斯河流域”部分失地,重新稳定了西域局面,打通了“丝绸之路”东段。近代清朝收复新疆,缓和边疆危机,对“丝绸之路”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1.曾纪泽,湖南湘乡(今湖南双峰)人,晚清重臣曾国藩长子,出生于1839年,1890年去世。曾纪泽是处于内忧外患大变局时代少有的开局先锋之一,杰出的外交家,也是当时秉承“经世致用”新思维的知识分子。

2.曾家为书香门第,曾纪泽四岁即入私塾,开始习读经史诗文。曾国藩洞察科举的弊端,不赞成曾纪泽过早学八股时艺。曾纪泽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诗文书画俱佳。在士大夫普遍认为科举才是正途的当时,他却专注于真才实学,这是非常难得的。

3.曾纪泽两次科考应试,皆告落第。从此他绝意科举,转向“经世致用”的学问,学习数學、物理、医学、化学、天文等近代科学,了解到西方工业社会发达取决于物质基础,熟悉西方的政治法律制度和国际关系规则。

4.为了深入研究西学,探索中国自强之路,三十二岁的曾纪泽开始学习英文。1878年,曾纪泽奉旨担任出使英法大臣,由洋务而步入了外交领域,从而登上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5.1864年,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陕甘回民起义的影响下,新疆也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但没过多久,各地起义就被封建势力窃取成果,演变成了一场反对异族统治和反对异教徒的民族大屠杀。割据政权互相攻伐,新疆变成了烽火连天的战场。

6.在新疆地方割据、政权相互倾轧之际,浩罕军官阿古柏挟着和卓后裔张格尔之子布素鲁克,侵入新疆南部重镇喀什噶尔,自封“毕条勒特汗”(意为“洪福之王”),逼走(一说毒死)布素鲁克,又侵占了南疆各地和北疆部分地区。

7.新疆的动乱和阿古柏的入侵,给英、俄争夺新疆提供了机会。英国插手印度;俄国设法勾结和控制阿古柏,趁机侵入新疆。沙俄以“代收代守”为名,出兵消灭了割据伊犁的“苏丹”政权,强占了伊犁九城及附近地区。

8.此时,我国台湾等东南沿海也遭到日本武力侵犯。清政府内部引发了一场“海防”与“塞防”孰轻孰重的争议。权衡利弊之后,清政府接受了以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的主张,决定先用兵驱逐阿古柏,再设法收回伊犁。

9.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饱受阿古柏侵略者铁蹄之苦的新疆各族人民,全力支援西征军的抗战。清军迅速荡平阿古柏入侵之敌,兵临伊犁城下。收回伊犁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10.俄国原本认为清政府根本无力收复新疆,遂假惺惺地向清政府表示此举只是“代为收复,权宜派兵驻守”,等到清军收复乌鲁木齐等城之后,“即当交还”。1871年9月,清廷令署伊犁将军荣全与俄方谈判,俄方避而不谈交还伊犁问题。

11.1872年6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大臣奕i斤照会俄国驻华公使,委曲求全地提出只要交还伊犁,其他各事可从长筹议。俄国公使蛮横无理,要求修改两国边界,企图侵占更多的中国领土。

12.1876年,清军进军新疆,俄国决定向清廷施加压力,表示只有在获得向中国内地派出商队的特权、割占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和穆扎尔特山口之后,才可以将伊犁交还中国。

13.清政府派刚愎自用的户部右侍郎署盛京将军崇厚作为驻俄国的使臣(头等钦差大臣),前往俄国谈判。1879年10月,崇厚未经清廷批准,就擅自与沙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瑗珲专条》和《陆路通商章程》。

14.《里瓦几亚条约》割让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和特克斯河流域大片领土外,还赔款五百万卢布。条约内容传出,举国大哗,群情激愤,“街谈巷议,无不以一战为快”。左宗棠坚决反对这个条约。

15.左宗棠提出一个和战并用的方针,即先进行外交谈判,再做决战疆场的准备。清政府在全国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将崇厚革职问罪,并声明崇厚所议各项条约违训l越权,不予批准。

16.俄国闻讯,派军集结于我国西北边境外,又派舰队到远东海面示威。清政府不得不调兵遣将,赴新疆备战。清政府计划于1880年2月派遣驻英法使臣曾纪泽兼任出使俄国大臣,与沙俄谈判改约事宜。

17.两年的旅欧生涯,使曾纪泽懂得当时的国际环境大为可用。他接受任务后并没有急于赶赴俄国,而是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曾纪泽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了俄、英、法三个国家对这件事情的态度。

18.曾纪泽了解到俄国国内矛盾严重,不愿作战,英、法两国担心俄国在战争中获利过多,势必影响自身在中国的既得权益。曾纪泽借助英、法两国的反战舆论,使俄国感到无形的压力,同意重订新约。

19.接着,曾纪泽又研究了有关伊犁问题的资料,确定了谈判的具体方案。他认为,这次谈判应该在划界、通商、赔款三个方面进行。这三方面中又有轻重缓急之分。划分边界是最重要的,边界一旦划分将永久不变。

20.通商条款次于划界,只需将丧权过多的部分加以修改即可。与前两条相比,赔款所占分量最轻,如果在更改边界方面能争回一些权利,不妨对赔款适当增加。如果一概不成,只能拖些日子等待机会了。

21.1880年7月底,曾纪泽一行到达俄国圣彼得堡。他向沙皇递交国书,以便确定他兼任的驻俄公使地位。俄国故意用冷淡的态度来对待他。对于递交国书一事,俄方也是拖了很久才作安排。

22.曾纪泽让聘请的两名英、法顾问,与他们的驻俄使馆取得联系,借以摸清俄方的底细。8月4日,中俄双方代表初次见面,俄外交副大臣格尔斯“面冷词横”,责问曾纪泽:“全权大臣崇厚所订的条约,岂是你二等公使所能更改的?”

23.曾纪泽义正词严地回答使臣:“无论头等二等,都不准违背国家意志而擅自签约。条约必须批准才能生效,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俄方又指责中国关押崇厚、增兵设防,声称“势难再议新约”。

24.曾纪泽在三天内三次电告总理衙门,请朝廷准许赦免崇厚。8月12日,清政府宣布将崇厚免罪开释,顾全了俄国的颜面。23日,俄国同意正式与中国就《里瓦几亚条约》的修订举行会谈。

25.首次会谈,曾纪泽提出:俄国交还伊犁全境,塔城、喀什中俄疆界不变,俄商在新疆的贸易不能处处免税等。俄方代表一听便非常不满,说:“如此一来,岂不是全部推翻了?”因此,谈判一开始,曾纪泽就陷入困境。

26.8月25日,俄国决定拒绝同曾纪泽谈判,另派驻华公使布策到北京直接与清政府谈判,还决定中国如增加赔款并调整其他地方的国界,可以不坚持割占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地区。28日,俄方将会议内容通知了曾纪泽。

27.清政府得知布策要到北京谈判,异常惊恐,立即指示曾纪泽,在《里瓦几亚条约》之内“力争几条”也就可以了,但谈判必须在俄国进行。这样一来,无异于给曾纪泽原来的初衷泼了一盆冷水。

28.9月18日,曾纪泽迫于朝廷压力到俄外交部要求召回布策,并表示“但有可让之处,我必酌量相让”。

29.看到曾纪泽的态度后,俄外交部官员热梅尼写信告诉陪同沙皇外出的外交副大臣格尔斯:“侯爵(指曾纪泽)和他的政府确实有和解的希望。”

30.陆军大臣米留金也认为:“清政府真是被我们的作战准备和外交家们的建议吓坏了,非常愿意在圣彼得堡结束谈判……只求不把谈判移到北京。”

31.俄政府见对清政府的讹诈奏效,同意召回布策恢复谈判。其实,布策并没有前往北京,只是在欧洲游荡,等候下一步行动的指令。

32.10月2日,被俄国单方面中断了两个月的谈判复会,但是俄方一再纠缠曾纪泽是否具有全权签约授权的问题,妄图使曾纪泽屈服,作出实质性让步。

33.曾纪泽懂得,不做让步打不开僵局,但是他坚决反对割让沿海土地作为沙俄交还伊犁的补偿,只同意将伊犁西边的一些地方酌情让给俄国。

34.这样的退让并没有使俄国代表满意,布策一再重申崇厚所签草约不能更改,如果要改,中方必须写明中国沿海哪些地方可以割让。曾纪泽一听,这一要求比崇厚草签的条约还要苛刻,自然坚决予以拒绝。

35.布策又玩弄手段,借口曾纪泽没有全权,扬言要由驻华代办凯阳德在北京同清政府的总理衙门直接交涉。

36.鉴于此,曾纪泽声明:以前草签的条约废除,伊犁暂不收回,但通商问题可以继续商谈。曾纪泽语气强硬地说:“中国不愿有打仗之事,倘不幸而有此事……纵使一战未必获胜,然中国地方大,虽十余年亦能支持,想俄国不能无损。”

37.沙俄意识到他们遇到了与崇厚决然不同的中国官员,而曾纪泽也摸到了俄国怕打仗的软肋。在后来的谈判中,俄国提出要中国赔偿兵费一千二百万卢布,比崇厚草签条约中的五百万卢布高出一倍多。

38.曾纪泽说:“索取那么多,中国情愿打一仗,如果打败了,再给。”表示没有开战就先索“兵费”是毫无道理的。俄方见曾纪泽在赔款方面松口,就说只要给钱就行。最后商定中国赔付俄国伊犁“守费”九百万卢布。

39.在通商方面,条约中删除了部分崇厚草签的通商条款。俄方认为这笔所谓的“守费”多少可以缓和国内的财政赤字,就在12月底提交了一份条约修改稿,扬言没有时间继续争论了,如果再不同意,俄国自有办法。

40.曾纪泽只得电告清政府。同时他对条款内的一字一句悉心斟酌,力求明确译实,以预防将来履行时可能发生的流弊。由于《中俄伊犁条约》以法文为正本,曾纪泽就亲自督导工作人员,仔细校对条约大纲。

41.当时人员不够,曾纪泽不顾疲劳,亲自誊写汉文本的条约大纲。

42.对于曾纪泽的外交才干,他的谈判对手也不得不叹服。热梅尼说他“甚为骄傲,且对一般政治甚为通晓”。格尔斯也称赞曾纪泽办事谨慎、才智兼优,认为他能办大事。

43.1881年2月24日,历时十多个月,曾纪泽终于奉命簽署了《中俄伊犁条约》,从而废弃了崇厚草签的《里瓦几亚条约》。两约相比,争回了崇厚原约中被沙俄强行割去的乌宗岛山及伊犁南境特克斯河一带的领土。

44.而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约七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除谈判开始时被谈论过外,此后再也没有被提起。根据条约规定,清军于1882年重返伊犁各城,受到了各族人民的欢迎。

45.曾纪泽学识兼备,能充分运用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自身的外交技巧,增强中国在谈判中的地位,从而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左宗棠称赞曾纪泽“奉命出使,交涉事件,随事执中,宽而有制”。

46.曾纪泽当年与俄交涉,为中国收复伊犁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和贡献,中国各族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猜你喜欢

曾纪泽清政府伊犁
跟曾国藩学“训”孩子
曾国藩长子:没功名而成大器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伊犁之旅
丝绸之路与伊犁
浅析晚清政府灭亡的军事经济原因
清政府在西藏用兵驻军及其历史作用
曾纪泽折冲樽俎索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