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及其策略
2017-07-07田国栋
田国栋
(成武县宝峰中学,山东 菏泽 274200)
摘 要: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还要注重德育知识渗透,让学生有效融入学习活动。本文结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情况,就德育的有效渗透提出相应策略,主要包括严格计算机操作、结合教学内容、讲解游戏危害、组织竞赛性活动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德育渗透;策略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在中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德育渗透,防止计算机犯罪,使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侵袭,为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效果创造条件。
一、使学生严格进行计算机操作,规范自身行为
一些中学生对电脑感到好奇,不按要求操作,随意开启或关闭电脑,甚至删除重要文件,更改桌面背景,设置开机密码,拔插网线等。如果不加以规范和约束学生的操作行为,可能影响教学。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纪律观念,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计算机使用行为。例如,让学生自觉遵守计算机室的管理规定,不擅自修改、删除或更改电脑上的任何东西;爱惜计算机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将垃圾、杂物等带出计算机室。又如,当发现学生在偷偷玩游戏时,可以先用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提醒,让学生自觉停止游戏。如果学生还是继续玩游戏,可以屏蔽学生信号,甚至给予学生警告处分。还可以采用奖励手段,对于遵守管理规定、认真学习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予奖励,从而有效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内容
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向学生有效渗透德育知识,让他们自觉遵守规定。例如,在word学习时,主要让学生掌握文字编排技巧,学会插入图片和文字等。任课教师在进行示范教学时,可以挑选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视频和文字材料。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耳濡目染,逐渐深化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德育功能和教育教学效果。又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可以让学生利用word制作贺卡,并配上文字、图片和音乐等。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贺卡制作技巧,还能增进亲子感情。另外,在制作幻灯片时,还要合理融入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让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取得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讲解游戏的危害,开展德育工作
中学生好奇心强,对很多信息充满好奇,有些学生甚至沉溺于游戏,不专心学习。目前,网络监管仍然存在不到位的地方,有些信息是虚假的,甚至是有害的。再加上一些學生鉴别和判断能力较弱,可能会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习带来不利影响。例如,一些学生沉溺于网恋或沉迷于游戏,进而导致无心向学,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效率提高产生不利影响。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任课教师要严格把关,向学生讲解网络游戏的危害,做好德育工作。例如,当学生打开网页浏览新闻时,任课教师可以此为出发点,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以及是非判断水平,阐明学生不遵循规范要求的危害。同时,任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的作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同时还要对比不按要求操作的危害,让学生开阔视野,深化理解和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接触更多有用的东西。
四、组织竞赛性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德育渗透外,还要注重合理组织计算机竞赛活动,让学生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与道德素质。例如,组织中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发放奖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还可以组织网络安全知识贺卡制作比赛活动,制作宣传海报,在学校宣传栏为学生宣传网络安全知识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技能,增强信息技术安全隐患预防水平。并在竞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知识应用技能,为学生有效使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对于难度较大的竞赛活动,可以让5~7名学生为一组,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任务,并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协调,提高课堂组织与配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技能,让学生既能有效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还能体会学习的乐趣,促进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德育是中学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对有效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提高思想重视程度,综合采取有效措施,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效引导。
参考文献:
[1]蒋理.现代中学德育教育中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探微[J].科学大众,2016(6):26-27.
[2]金维爱.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探析[J].软件导刊,2014(11):24-25.
[3]马琰.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