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督学出谋划策 校长安心办学

2017-07-07杜以志朱祥慧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7年7期
关键词:督学督导校长

杜以志 朱祥慧

随着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规程》《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工作守则》等一系列文件的落地,督学协助校长服务学校的意图已经日趋明朗。作为校长,已经明确感受到督学莅临学校进行督导带来的好处和变化。当然,周边仍存在一些学校对设置所谓“督学”之位认识不清,还有个别督学对自己定位不准,在这里,结合自身任职政府责任督学以及校长的双重身份,对校长和督学工作进行诠释和描述。

一、提高督学工作的责任意识

督学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督学的职责是监督与指导,校长是学校法人代表,督学当然不能越俎代庖。作为督学,要想履行好对学校监督、指导的责任,就必须在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勤于学习,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用教育督导的专业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让督导工作在程序上和过程中进一步规范起来,工作中积累好经验,这样才不会摸着石头过河。

1.增强对督学工作的定位和认识

常言道:“在其位谋其事”。既然设立了督学,那么作为督学之人,就要正确把握“督”与“学”的关系。督学进校园后,必须既“督”又“学”,“督”是教育原则、发展方向、目标要求,“学”是教育过程、教学行为、方法途径。督学不是什么“钦差大臣”,不能充当教育警察来学校“找茬”“挑刺儿”,更不能高高端坐在上,甚至瞎指挥、乱弹琴。督学以“学”的形式来实现“督”,以“督”的力度来促进“学”。做到监督不添堵,帮忙不添乱。因此,督学说到底,必须成为学校教育的“保健医生”,成为“尽一份责,出一份力”的校长的伙伴,他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学校的教育现象,用聪慧的双耳去倾听学校师生的呼声,用纯净的心灵去感知学校发展的本质。

2.用好受师生欢迎的督导形式

督学的工作手段应该是“督导”。督导应以服务为本,真心实意地帮助校长去研究学校发展战略并找准自身“定位”,引导校长去寻找学校前行的航道并协助扬起前进的“风帆”。变冷冰冰的评价打分为热情的呐喊加油,只督不导,势必乱了分寸,导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发现靓点,捕捉亮点,提炼展现。“督”要讲究方法策略,“导”要发现经验成果。因此,作为督学之人,在工作中更不能想当然地摆上下级的谱、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检查挑刺,必须实实在在地帮助、指导学校发展,用“帮扶而不替代”“引导而不强制”“批评而不遏制”的方式,探寻学校健康发展之径,这样,督学才是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学校才能经得起风浪的颠簸和侵袭。

二、做好为校长出谋划策的“军师”

毫无疑问,校长必须有一个动态的专业化发展路径,这样学校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校长已有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工作阅历资质在迅变的教育变革前,已沦为静态。要想支撑学校发展,让学校能够与时俱进,就必须跟督学抱团,彼此取长补短、寻计问策。“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被任命督学之人,肯定有一定的真本领,校长在办学的过程中,必须善于察纳雅言,跟督学一起探讨学校的发展之路。校长只有用谦虚的态度,用虚怀若谷的行为,才能做到和督学的水乳交融,才会有督学对学校顺水推舟的持续用力。学校才会蒸蒸日上。如果校长在督学面前,以动辄以老子自居,以为学校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势必造成水火不容,很难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当然也是督学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督学进入学校后,必须融进去,设身处地,在服务意识下,进行换位思考、纠偏导正。如果真能够做到以“自家人”的身份进出校园、考虑问题,那么,督学也就成为校长的切合实际的“智囊”了,校长和督学就结成了同向而行、服务学校工作的同盟军甚至共同体了。

1.替校长分忧,为学校服务

每一位校长都很想办好自己所在的学校,督学也一定要体谅校长的良苦用心,做好校长的得力助手,与他们共谋教育教学的工作思路,同研学校发展大计。在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中,督学必须和风细雨,平等协商,做到以理服人。尤其是当校长的理念、认知、策略、做法与督学存在差异的时候,督学更要给予校长一定的理解和扶持。在规避风险、增进成效上,督学必须时刻绷紧一根弦,帮助校长切实提优补差、扬长避短。把督导评估的过程看作是为校长提供有效帮助的过程,设身处地地站在校长和学校的立场考虑督导工作,力求督导动机和指导效果的一致。

2.既“督”又“导”,讲究实效

办学无止境,督学跟校长一样,也是学校的引路人,在充当好教育行政机关的“智囊团”与“思想库”的基础上,必须充当好基层学校校长和师生的“专家”与“顾问”。只有有效地帮助校长拓展视野、凝聚共识、提高标准、形成合力,才真正切实发挥教育督学的引领导向功能和指导作用。责任督学在指导过程中应做到:指导而不说教,建议而不指责,了解实情,有的放矢。这样才会获得校长、教师真心实意地拥护和支持,形成“督”與“被督”的心理共鸣,使督学在“督”的过程中,实现相互的切磋、相互的合作。

三、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独特的办学条件和地理位置,校际之间情况不尽相同,大家普遍感到:校长要真正办好学校,除了自身努力,还必须借力,向谁借力?向督学借力。对学校来说,督学不仅是权威,更是专家,是专业、专使的化身。让督学以“督导”的名义,给自己学校的教职工以激励、点拨和鼓劲。由督学把关、指出不足,说服力才强。负责任的督学是一定有办法帮学校导向的,在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能够指明查漏补缺的方向,确保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明白地执行,达成教职工的满意度。

1.挖掘亮点,推广宣传

在督学的渠道中,必须把学校的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进行宣传,让学校活动的实效能够得到阳光般的普照,同时,用好取经送宝,惠普兄弟学校,让校与校之间的优势得到互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督学必须既是仁者,还是智者,所督之学校才会在山水之间摇曳。即便是规模再小的学校,也会有一个大的胸怀和视野。让教育督学职能得到充分发挥,让激励、指导作用铿锵落地;督学一定要用脑子,更要用心,凭借督学人的独特视角,从学校点点滴滴的工作中去发现、找寻出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帮学校总结经验,提升提炼,推广成果,从而引导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发展自己的品牌。因此,在宣传学校方面,督学的责任重大。

2.查摆不足,及时修补

督学工作必须排除虚假成分,避免形式主义,更不能做“指手画脚”的“看客”。督学在学校督导过程中只有以心换心,督导讲究实效,实实在在地帮学校找问题、解难题,才能得到校长的信赖,校长才会愿意亮出“家底”。当学校出现矛盾、呈现困惑时,责任督学要和校长一起来化解这些,对随时发生的问题,帮助校长“把脉、诊断”,尽力为学校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帮助。因此,作为督学,一方面,要有“解剖麻雀”的能力,在座谈走访、推门听课、问卷调查、校园巡视等过程中用好望、闻、问、切的手段,据实诊断,开出精准的药方,另一方面,要避免校长和教师产生明里赞许、暗中抵触的情绪,避免督学、校长成为表里不一、“两张合不到一起的皮”的状态的出现。同时,对于学校自身存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社会关切问题,督学要和校长一块,探寻问题有效解决的途径,劲往一处使,切实实现工作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校长是办学的领头兵,督学就是校长的知心朋友。督学与校长只有建立起“平等、互信”的双主体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彼此之间充分理解、尊重、信任,在重大决策时相互探讨、寻计问策,才会使学校朝着既定目标匀速前进。只有让校长真正体验到督学给自身学校发展带来的好处,督学的督导工作才是真的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市沂南县第一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督学督导校长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五个步骤找准督导需求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如何处理好督学与校长之间的关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大姚县开展首次责任督学岗前培训
用好督导意见书 助力督导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