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新疆“四地五师”农业区域融合发展研究

2017-07-07樊晓林

克拉玛依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供给侧改革

摘 要: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農业的供给侧改革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主题,推进农业发展中的区域合作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突破口之一。新疆“四地五师”区域的农业融合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文章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背景,以“四地五师”范围内各区域农业的资源和优势为研究切入点,提出了农业融合发展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四地五师”;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7.03.04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樊晓林.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四地五师”农业区域融合发展研究[J].克拉玛依学刊,2017(3)18-23.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指出:“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1]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主题,推进农业发展中的区域合作,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突破口之一。新疆北疆西北部区域的“四地五师”①,地域面积25万平方千米,占全疆面积的15%,经济总量占全疆五分之一以上,是新疆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区域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并且特色突出,拥有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笔者对新疆“四地五师”农业区域融合发展的条件、困难和发展思路进行研究,提出促进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新疆“四地五师”农业融合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1.融合发展的优势

在新疆“四地五师”范围内,各组成单位的农业发展既有共同的优势和特征,也因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在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方面表现出的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1)资金和人才储备具有明显优势。产业发展最重要的要素是人才和资金,“四地五师”区域内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较为领先的地区,尤其是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沙湾县、乌苏市等地,在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的指标都处于新疆第一梯队中,资金聚集能力较强。另外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发育程度相对较高,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队伍也不断壮大,为培育现代化的农业企业积累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农业技术人才及加工工业技术人才,在全疆范围看,人才优势十分明显。

(2)粮食生产主产区规模化生产水平较高。新疆“四地五师”区域内位于天山北坡、塔额盆地的塔城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阿勒泰地区部分县市以及兵团第四师、第七师、第八师、第九师、第十师等地都具有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的良好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农业科技水平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也不断提高。该区域粮食生产经营方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规模化经营水平较高,由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加之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逐渐推广,农户经营粮食种植的规模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据调查,塔额盆地各县市农户小麦种植和经营规模普遍在200亩以上,个别种植大户达到千亩以上。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耕种、田间管理、收割的机械化率达到99%以上,规模和种植管理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3)棉花生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从石河子市到博乐市的天山北坡沿山平原地带是新疆重要的优质棉产区。以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垦区为例,该垦区棉花种植和管理环节机械化率达到98%,采摘环节机械率也达到95%以上,2015年单产达到6 408千克/公顷,[2]370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打造竞争力强的棉纺、服装产业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与石河子垦区相邻的塔城地区沙湾县、乌苏市以及博州区域内的精河县、博乐市和兵团第五师有关团场,也培育起了类似的产业优势。虽然2013年以来,受国际市场棉花价格低落影响,棉花种植规模有所减少、效益有所降低,但产业核心竞争力依然存在,在市场环境变好以后,继续发展棉花精加工、深加工,扩大产业优势的潜力还很大。

(4)基于草原游牧的原生态畜牧业基础扎实。“四地五师”区域内具有大面积的优质天然草场,是新疆最重要的传统草原畜牧业发达地区,以经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哈萨克、蒙古等少数民族具有长期放牧的传统,草原畜牧业是这一区域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见表1)。

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草原畜牧业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全部采用原生态的生产方式,畜产品几乎不添加人工饲料和添加剂,这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资源,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如果由强有力的大型现代化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带动,这一优势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耕地资源丰富,农业结构调整余地较大。“四地五师”耕地总面积达到1 225.71千公顷,占全疆耕地面积的20%以上,一些地方人均耕地面积达到1.6公顷以上,该区域内土地资源丰富(见表2),水资源相对充沛,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在水资源方面,该区域是全疆灌溉保障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其中以阿勒泰地区水资源最为丰富,全地区水资源总量达到161.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到24 281立方米。这一优势不仅为发展规模化农业提供了必要条件,而且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潜在的巨大可能。在这一区域中,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特色产业,如药用植物、酿酒葡萄、制酱西红柿、特色蔬菜等产业有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

(6)具有与中亚国家开展农业合作的地缘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同中亚各国均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新疆“四地五师”相邻的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各国成为中国首个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集群区,特别是中亚区域合作各成员国互相减让农产品关税,实施检验检疫、通关等贸易便利化措施,为农业领域互利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政策环境。正在建设完善的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口岸经济合作区、巴克图口岸、吉木乃口岸经济合作区等将成为中国面向中亚乃至西亚、南亚和东欧地区进一步开放的西大门,也将为新疆“四地五师”与中亚各国农业合作提供更广的合作平台及场所保障。尤为重要的是,中国同中亚五国在发展战略上的契合度日益加深,双方政府和民间加强合作的愿望极为迫切,为开展跨国农业合作提供了强大动力。[3]

2.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从2011年第一届北疆西部地区融合发展研讨会召开以来,新疆“四地五师”融合发展成果丰硕。在农业融合发展方面,除了在农业技术推广和普及方面的深度合作外,区域内克拉玛依市与相邻的塔城地区和兵团第七师、第八师、第九师、第十师都建立了密切的农产品购销合作关系,阿勒泰与兵团第十师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供应合作关系,塔城地区也与相邻的兵团第七师、第八师、第九师部分团场在农业联合开发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其间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首先,缺乏重点产业合作发展的突破性成果。对区域内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促进作用不够明显,尤其是缺乏带动力强的大型优质农业产业化企业。其次,融合发展的平台建设进展不够理想,主要的融合发展平台,如产业园区建设比较分散,区域内缺乏一个主要产业竞争力和带动力均很强的大型产业园区,园区建设的各自为政现象还比较普遍。再次,合作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够完善,尤其是成果共享机制不完善,造成企业和各方政府合作意愿还不够强烈。最后,合作层次、起点还不够高,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以面向世界的眼光和视野共同建设面向中亚和欧洲市场的新兴产业基地和新发展极的长期战略思维、构建高层次发展平台的定位不够明确。这些问题还需要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 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促进新疆“四地五师”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农业自身的要素和资源大幅度优化配置,让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在质量和数量方面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生产方与消费方的无缝对接;农业的供给侧改革也是新形势下新疆“四地五师”农业继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但相对于其他领域的发展,需要补齐的短板还有很多,比如区域内单位农产品生产和供应的区域统筹缺乏手段,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能力不足,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农业进一步发展需要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大力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渠道加大投入、采取切实措施改善合作环境,等等,同时也需要在区域内加大融合发展力度。其中,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强相关各方政府间的协调和沟通、建立合作机制、构建合作平台,是加强农业区域合作的重要保障,在宏观层面对农业的发展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强化需求和供给的调控,完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衔接,提高区域内农业的经济整体效益,促进新疆“四地五师”农业合作迈入良性发展轨道。

首先,要利用区域的分工合作大力提高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程度。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论述过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一个经济区域的各方可以利用生产某种商品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并用产品来交换其他产品,这就是基于分工的绝对优势理论。[4]173大卫·李嘉图则在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他认为各地区可以利用不同产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进行地域分工,并各自从中获利。[5]288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土地、水资源、资金、人才(劳动力)、市场等要素均需要合理配置。合理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市场的力量。目前,在新疆“四地五师”区域内,上述要素合理配置的关键环节——要素市场还很不发达,跨行政管理区域流动的限制也还比较多,这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首要问题。

第二,要充分发挥统一市场的力量,更有效地衔接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的关系。保罗·罗宾·克鲁格曼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产品价格弹性与总收益关系的理论,他认为,市场容量对总收益有直接影响,市场容量足够大、产品销售量越大,总收益越大,相应地产品的价格弹性越大。[6]191保罗·罗宾·克鲁格曼还在《地理与贸易》中提出,经济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越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将越强,总收益也将越大。[7]19“四地五师”融合發展的直接好处在于建立统一协调的农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机制后,市场容量更大、市场信息沟通更加及时、生产者可以获取更加有效的农产品产销信息,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益,总体上可以取得更大的效益。这也是当今世界主流经济学家支持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要通过区域合作促进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使农业生产者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对于农产品来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安全、优质、精细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和精细加工水平也相应地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深入也就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实力强大、技术先进和品牌、规模效益明显的龙头企业的培育,而在一个区域内,培育一个这样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需要相关各方的通力合作。新疆多年来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经验和教训都证明,没有区域的协同和融合,各地、各县市、各单位单打独斗,大家都抱着“肥水不流外人田”思想,极有可能将产业链分割得支离破碎,谁也难以成就大业。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并在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区域合作,培育壮大高层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一条必由之路。

第四,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工促农、农牧兴工,实践证明是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布局中的基本原则。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一个完整产业链的形成,已经跨越了三次产业,发挥区域内各自产业优势,土地、草原和水资源丰富适合生产原料的地方,工业基础较好适合兴办加工企业、生产加工制成品的地方,资金雄厚、地处物资集散地、适合兴办市场的地方,可以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分别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施展长处,实现布局优化,合作共赢,使得整个产业链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推进新疆“四地五师”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新疆“四地五师”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在新疆打造一个具有独特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高地,充分发挥优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性举措,也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1.建立区域农业合作协商机制。新疆“四地五师”地域跨度较广,又分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区域,还存在着地方、兵团和中央企业管理体制的差异,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框架下,管理协调的难度很大,要真正实现融合发展,最大的挑战还在于建立有效运转的合作协商机制。这种机制应该包括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政府层面的合作协商,主要解决政策环境的协调和宏观调控措施的一致问题;企业层面的合作协商范围更为广泛,主要应该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信息的互通、企业间商务和技术合作信息的交换共享、产品销售环节的合作、品牌建设的协作等方面。从合作机制建立的工作程序看,应优先安排政府间合作为主,以此引导企业间的合作。当前要优先考虑的是各方政府间加强高层会晤、互访交流,建立沟通磋商机制;在一些重大政策性问题上,也可以请求上一级政府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出面协调,达成相互合作意向,批准签署重要文件、协议,奠定合作的基础。由此开始,引导和组织企业间、行业协会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协商。

2.集中力量建设高起点的合作平台。区域农业合作需要一个平台,除了建立区域内政府间的协调沟通机制外,选择具有明显地缘优势的地方建设技术起点高、规模大、能够形成产业集群的地方,建设重点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园区,是新疆“四地五师”区域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关键性措施。目前,新疆“四地五师”各方、甚至县市、团场各自都建有种类繁多、布局分散的农业产业化工业园区,而大部分园区规模小、配套设施不全,招商引资效果欠佳,形成一种资源浪费。对这种局面应当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扭转,要对区域内各类工业园区进行清理、定位,对一些缺乏竞争力、规模过小、发展前景不明朗的农业产业化工业园区应当进行整合,有些条件不具备的园区应当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加以改造,转向其他用途。对一些规模小、加工技术水平低、效益差的企业则可以采取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整合;同时,选择地缘优势明显、交通运输条件优越、资金和技术人才资源集中的区域,建设起点高、规模大、具有明显吸引力的高层次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园区,真正搭建起区域内农业产业化持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平台。

3.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便利农产品流通。目前,新疆“四地五师”之间的农产品流通大多还处于民间自发状态,无论是规模、还是层次水平都还有提高空间;主要以区域内农产品市场现货批零贸易流通为主,缺乏大宗商品的期货贸易和流通中介组织,网上电商流通也不够发达,完善市场机制、扩大农产品流通贸易合作的潜力依然很大。在有关各方继续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外向型蔬菜、特色林果、畜禽养殖和畜产品加工、花卉和种苗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还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基础上,面向中亚及周边市场提供优质的特色农产品。中亚国家在有机食品如粮食、棉花、牲畜及其皮毛等农产品上具有相当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通过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市场优势,建设中亚邻国优势农产品加工基地,不断提升区域农产品贸易水平和档次。

4.积极推进农业投资领域合作。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新疆“四地五师”农业合作中,最稀缺的要素还是发展资金要积极推进融资领域的改革和合作,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通过政策鼓励,吸引国内外、疆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在“四地五师”区域内寻找农业投资商机,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及饲料加工、农业投入品生产、农业机械设备、农产品市场以及仓储物流设施等领域开展投资合作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投、融资领域加强合作有许多渠道,目前可以做的工作主要有:一是建立农业合作基金,建议新疆“四地五师”政府共同出资建立农业合作基金,对重要融资平台和重点农业建设投资项目给予支持;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融资平台,加大股市、债市等渠道的融资,利用国家新出台的PPP项目融资政策等;三是强化金融部门对农业投资的支持。克拉玛依市要积极利用昆仑银行总部的优势,对重要的农业建设和合作项目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重大产业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

5.扩大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新疆“四地五师”在农业科技教育、生产管理技术、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等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特别是兵团第八师,在農业教育、科研等方面优势十分明显;塔城和阿勒泰地区则在牲畜良种繁育和推广方面有独特优势。相关各方应通过联合研发、技术引进、人员交流、资源共享等手段,促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深度合作。要利用各种合作机制,共同制定农业科技合作共同行动的专项计划,依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设立农业科研合作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员培训等合作,建设更多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融合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转移,重点在加强主要农作物品种改良、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提高农作物单产、新品种培育引进、病虫害防治、生产管理技术应用、保鲜储藏加工和畜牧业的优良品种繁育、先进养殖技术推广、饲草料生产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全方位提高区域内农业科技水平。

注释:

①四地五师:指新疆北疆西部区域的克拉玛依市、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及兵团第五师、第七师、第八师、第九师、第十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206/c1001-29059337.html,2017-02-06.

[2]新疆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6.

[3]董忠 .共同推进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农业合作[EB/OL].http://news.china.com.cn/sczl/2014-06/26/content_32779349.htm ,2014.-06-26.

[4]亚当·斯密.国富论[M],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5]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周洁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6]保罗·罗宾·克鲁格曼.经济学原理[M].黄卫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7]保罗·罗宾·克鲁格曼.地理与贸易[M].张兆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供给侧改革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浅谈以艺术类学生创业为导向的河北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