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的三个“养生贵人”
2017-07-07张东亮
张东亮
浙江卫视热播节目《王牌对王牌》第二季迎来了张国立、王刚、张铁林“铁三角”重聚,不仅勾起观众满满的回忆,也创下2017年综艺板块收视率第一的佳绩!最令人惊讶的是,虚岁已经70整的“和大人”王刚,至今依然精神饱满、谈笑风生、举止儒雅,并自诩为“体格健壮的70后”。当被问及有什么青春不老的养生秘笈,他笑声爽朗地说,自己能拥有健康乐观的人生,最应该感谢三个人――毛主席、妻子和英国女婿。
● 致信毛主席,中央让他“注意锻炼身体”
1948年冬,王刚出生在辽宁锦州,母亲是一名戏剧演员,父亲是玻璃厂的车间主任。荧屏上的王刚,给观众的印象是儒雅大气的。但小时候,他在学校里是个典型的坏孩子。
上小学四年级时,虽体格瘦小,但王刚已经成为班上最“淘”的孩子王。当时学校教室的暖气管道是建在地板底下的,有一次期中考试,王刚早早答完了卷,就爬到前排座位下的洞口钻了下去,他点着蜡烛往前爬时,把地板下的废纸点着了,顿时整个教室的地板都在冒烟。在老师和学生的惊慌中,王刚像土行孙似的从地下冒了出来……此外他还逃课、打架。
类似的事情折腾多了,学校叫来王刚的母亲,开始劝退他。在母亲的再三请求下,校方才答应“留校观察一段时间”。回到家里,王刚挨了爸爸一顿暴打。在学校,老师也号召全班同学孤立他,说王刚是个坏孩子。所有学生家长,都不让自己的孩子跟王刚玩。
孤独难过的时候,王刚突发奇想,花一夜时间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表达了一个孩子对毛主席的热爱,他还在信封中放了两幅自己的水彩画,一幅是大白兔吃萝卜,一幅是解放军保卫祖国。另附一张他和妹妹王静的合影照。第二天,王刚就把这封写着“北京毛主席收”的信,投进了邮筒。
二十多天后,王刚突然被叫进学校办公室,校长拿出一个寄给他的牛皮纸信封袋,下面竟写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被询问是什么亲戚的来信时,王刚平淡的回答把校长和老师吓了一跳:可能是毛主席给我回信了。
只见信中写道:王刚小朋友,你6月24日写给毛主席的信还有图画和照片都收到了,谢谢你,今寄去毛主席照片一张,请留作纪念。希望你努力学习,注意锻炼身体,准备将来为祖国服务。
从此,王刚开始“谨遵毛主席教诲”,一方面通过跑步、游泳、打沙袋强身健体,一方面努力学习。1961年的寒假,受到鼓舞的王刚埋头认真地看了2个月的书,包括四大名著、《三言二拍》,还有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选》。说来也怪,此后王刚就真的变成了一个好学生,原本瘦弱的身体也渐渐强壮起来。
文革大潮中,王刚在东北农村当了两年下乡知青,后因文采和口才出众,有幸被推荐入伍。在沈阳军区文工团服役期间,他时常到冰天雪地的边疆哨所慰问演出。这段农民和军旅生涯,让王刚拥有了受益终身的强健体魄,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 亲情助力,花甲奶爸顿悟人生
1978年,30岁的王刚与沈阳军区歌舞团报幕员小杜结婚。但因王刚把精力都放在事业上而忽略了家庭,仅结婚1年多,两人就离异了。此时,他们已经有了女儿王婷婷。
王刚在部队一待就是26年,直到1995年才转业,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任节目主持人。因幽默机智的主持风格颇受观众欢迎,他参与创办了三个名牌栏目——《综艺大观》《东芝动物乐园》《朋友》都一炮而红。
但就在事业如日中天时,王刚的情感生活再次遭遇挫折——2001年4月,因在要不要孩子的问题上矛盾激化,他与第二任妻子成方圆正式离婚。这段为时5年的婚姻,未给王刚留下一儿半女。
2008年7月25日,王刚与第三任妻子、解放军艺术学院副教授郑艳东生下儿子丁丁。60岁的王刚老来得子,双手捧着那个鲜活的小生命,他不禁感慨:“我们整整相差一个甲子,这好像一个轮回,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忙碌了大半辈子,已处于半退休状态的王刚,本打算安享晚年生活,现在看来不行了。当自己70岁时,儿子才10岁,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上學、留学、结婚、买房,每一步都是巨大的花销……于是,王刚对妻子说:“我想趁现在身子骨还硬朗,再拼几年,为你和儿子积累一笔财富。将来我老了,也可以安心地走。”郑艳东听罢,感动不已。
王刚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在职教授,每周要上4节课。除此之外,他每个星期还要在北京电视台和辽宁卫视分别主持《天下收藏》和《王刚讲故事》两档节目,对60岁的他来说,这个工作量已经不轻,何况还要接一些演出和广告。
2008年底,张国立邀请王刚加盟《铁齿铜牙纪晓岚4》,继续扮演“和珅”时,王刚大手一挥:“我是多次对你说过,这辈子不再演和珅。可为了儿子,我得食言了。”
12月中旬,北京滴水成冰,王刚赶赴怀柔飞腾影视基地拍戏。凛冽的寒风掀翻了他的帽子,冻得他嘴唇青紫。12月18日,王刚拍完一组镜头,从露天楼梯下来,因地面结冰,他脚下一滑摔倒在地,左脚踝很快红肿起来。但为了不耽误拍戏,他只用红花油搓了搓。
2009年,王刚一口气接拍了《锣鼓巷》《国色天香》《魔侠传之唐吉可德》等5部影视剧,赴全国各地主持晚会三十多场,与郑艳东和儿子待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一个月。
此时的王刚患有高血压,心脏也不好。2010年7月,他在湖北拍摄完电视剧《黄梅戏宗师传奇》,回到北京来不及喘息,又风风火火地赶赴辽宁做了两档节目。忙完回到家,王刚感到头部剧痛,浑身乏力,洗脸时眼前一黑晕倒在了卫生间。郑艳东急忙把他送进了医院。
医生为王刚做了全面检查后告诉郑艳东:“王老师身体没什么大碍,是长期劳累造成的。”停了停,医生面色变得凝重起来,“劳累虽不是什么病,但千万不能轻视,它是世界上仅次于癌症的杀手,许多精英就是因为慢性过劳导致英年早逝。”
医生的话深深地震撼了王刚夫妇。妻子抓住王刚的手说:“我早就跟你说过,人要活得轻松点。你真要累出病来,会让多少亲人揪心呀!你的健康才是我和儿子幸福的最大保障呀!”王刚陷入了深思。
住院期间,他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自己保持健康,才能保证妻儿的幸福!他决定,不能再用牺牲健康来换取妻儿未来的所谓保障。从此,王刚除了在中国传媒大学授课,及在北京、辽宁电视台主持节目,每年只接拍一部影视剧,不再去外地走穴演出,而是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留给妻儿。因为不给自己加压,王刚没有了心灵负荷,工作起来轻松自如。
● 中西合璧养生法成就“70后”
2012年,女儿和英国丈夫皮特邀请王刚夫妇去伦敦度假,期间,他对英国人的别样养生经兴趣深厚!后来,女儿女婿搬到北京工作生活,洋女婿也不断向王刚介绍西方的养生保健经验。
英国人是早晨9点上班,他们的生活完全按照大自然的生物钟来安排,很符合中医《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早晨起来之后,并不去锻炼,因为这时空气中的尘埃多,空气质量较差。他们选择在家里亲手为家人做一顿营养丰富合理的健康早餐,包括面包、火腿、番茄、牛奶、蜂蜜以及红茶。
英国人讲究食疗和心疗,健康饮食准则是少食多餐,养生经则是快乐生活。早晨9点上班后,他们投入紧张而专心致志的工作当中。十点半,将有15分钟的上午茶时间。一杯咖啡、几块烘烤得香味浓郁的曲奇饼干,人们聊一聊天,交流信息,缓解紧张的工作情绪和压力。
中午十二点半的午餐英国人会吃得很简单。一块三明治或者土豆鱼之类的快餐,分量不多,没有任何酒精类饮品。
短暂的午餐之后,人们又投入到工作中。下午3点下午茶时间登场了。一杯咖啡或者红茶,几块精美的点心,一段轻松的谈话,再次投入工作中倍感舒畅。
下午四五点下班后的人们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中,即使是建筑工人,也会准时停止工作。有人参加健身俱乐部的各种主题活动;有人在草坪上和宠物一起玩耍;有人和孩子一起玩扔飞碟游戏;有人在泳池里畅快游泳;还有人与队友在足球场上对垒。人们不论相识还是陌生,都可以随意参加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享受友好的共乐。
黄昏时,运动后的人们进入酒吧,要一杯啤酒或饮品,谈天说地,享受友谊带给自己的快乐。虽然英国也是酒类消费大国,但是酒吧里提供的酒都是低度酒,对身体损伤小,而且大家讲究喝酒有度。
英国人很珍惜一家人共进晚餐。晚上八九点,多数人都会回家和家人一起烹调美味的晚餐,共同分享家庭的和睦,在饭桌上家人互相交流,美食中洋溢着浓浓的爱意。
有趣的是,四十多岁的英国男人,会在下班后选择修整自家院里的花园和草坪。每个家庭的主人都是杰出的设计师,他们按照自己的审美,设计不同风格的花园,每家的花园都是绝美的艺术品……
了解到这些,王刚为自己制订了一套中西合璧养生法,归纳起来就是:戒烟限酒,少吃多餐,有氧运动,打理花园,多陪亲友,豁达乐观。
每天早晨7点左右起床后,王刚会亲手为一家老小准备简单可口的早餐:面包、火腿、煎蛋、小米粥或牛奶,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着早点,逗逗5岁的儿子和4岁的小外孙,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令王刚感到幸福满足。直到9点钟,他才外出工作。中午吃正餐后,到下午4點前他还会喝一碗蔬菜粥,或吃些妻子为帮他降三高而调配的蜂蜜山楂。晚上回家后,再和妻儿以及女儿一家热热闹闹地共享晚餐。
每隔一天,王刚会去趟健身房,也经常和女婿一起打打网球。周末常邀请张国立、张铁林和收藏界的几位好友,到家中花园内小聚一番。看着被他修整得整洁漂亮的私家花园,老友们都说王刚懂生活,这家庭充满生机和希望。
尽管工作忙碌,王刚每年都至少会带家人外出度假2次,他说钱是赚不完的,但亲情需要陪伴。
此外,英国人特别喜欢晒太阳,王刚也学着老外的样子,经常很隆重地把户外垫铺到地上,一家老小边聊天边享受日光浴。他颇有经验地说:“早晨6点到10点这段时间最适合晒太阳。此时阳光中的红外线强,紫外线偏弱,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下午四五点也是晒太阳的好时段,可以促进身体对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
2017年春,妻子陪王刚去医院例行体验,检查报告令夫妇俩激动不已:他的血压降下来了,脂肪肝、高血脂等中老年常见病基本消失。医生和王刚开玩笑:“王老师,您是年近七旬的年龄,40岁的心脏和肢体啊!”王刚幽默地说:“多亏妻子和孩子们,把我变成了健康的7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