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需视角的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研究
2017-07-07谭华伟张培林颜维华郑万会
谭华伟,张培林,阳 光,刘 宪,颜维华,郑万会,张 云,陈 菲
(1.重庆市医院成本管理研究中心,重庆 400700;2.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成本控制研究室,重庆 400700;3.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重庆 400016)
•软科学研究•
基于供需视角的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研究
谭华伟1,2,张培林1,2,阳 光1,2,刘 宪1,2,颜维华1,2,郑万会1,2,张 云1,2,陈 菲3
(1.重庆市医院成本管理研究中心,重庆 400700;2.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成本控制研究室,重庆 400700;3.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重庆 400016)
[目的]基于政府财政供给和居民财政需求匹配视角探究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公平性,以期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计算2004-2014年按需方和供方配置的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结果]历年按需方和按供方配置的政府卫生支出全国基尼系数均值为0.17和0.34,全国泰尔指数均值为0.10和0.20,全国按需方和供方配置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历年按需方和按供方配置的区域间贡献率均值为60.36%和12.33%,区域内贡献率均值为39.64%和87.68%,按需方配置的区域内贡献率逐年上升、区域间贡献率逐年下降,按供方配置的区域内和区域间贡献率几乎不变。[结论]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水平较高,均等化水平呈提高趋势;按需方配置的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水平和提升速度显著高于供方,客观存在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供需总量与结构失衡;东、中、西部政府卫生支出均等化水平及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存在差异;政府卫生支出差距的贡献率按需方和供方配置存在显著差异。
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基尼系数;泰尔指数
2003年“非典”之后,政府重拾公共卫生筹资的主体责任,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基本实现“政府卫生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的政策目标。在“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可以预见政府卫生支出仍将大幅度增加。政府卫生支出的增长效应对居民财政需求和政府财政供给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增加政府卫生支出可以降低居民个人卫生筹资的压力、促进卫生服务均等化供给水平,但必然加重政府财政负担、降低政府财政支付可持续能力。寻求和维持政府财政供给与居民财政需求的供需平衡,理应得到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具体到政府卫生支出均等化领域,存在政府卫生支出均等化研究的供需失衡,大量文献从居民财政需求视角研究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公平性[1-5],尚未从政府财政供给视角开展相关研究。政府卫生支出均等化研究的供需失衡常常影响政策制定的精度和效度,也难以获得供需政策协同效应的政策红利。本文从政府财政供给和居民财政需求匹配视角研究政府卫生支出的均等化效应,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选择政府财政卫生支出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作为政府财政供给(简称“供方”)的代理指标,选择人均政府卫生支出作为居民财政需求(简称“需方”)的代理指标。政府财政卫生支出和财政总支出数据来源于2005-2015年的《中国财政统计年鉴》,户籍人口数据来源于2005-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按惯例,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直辖市);中部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西部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1.2 研究方法
1.2.1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一个通过定量指标来测定国家或地区以及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或社会财富占用状况的宏观经济指标。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测算[6]:
式中,G为基尼系数,Pi为第i省户籍人口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重,Yi为第i省需方(供方)政府卫生支出占需方(供方)全国政府卫生支出的比重,Vi为人均财政负担排序后Yi从i=1到i的累计数。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系数越小表示资源分配越公平;反之则越不公平。在卫生领域,通常将0.40作为资源分配差距的警戒线[7]。
1.2.2 泰尔指数及其分解
1.2.2.1 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Theil index)作为衡量某地域各种社会资源配置差异性的重要工具被广泛应用,其数值越小说明公平性越好。本研究采用张文霞等的方法进行测算[8]:
T2=nETE+nMTM+nWTW,
T=T1+T2
式中,T为全国总泰尔指数,TE、TM、TW分别为东、中、西部地区的泰尔指数;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分别由T1和T2衡量。ni为第i省户籍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nE、nM、nW分别为东、中、西部地区户籍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xi为第i省需方(供方)政府卫生支出占需方(供方)全国政府卫生支出的比重,xE、xM、xW分别为东、中、西部地区需方(供方)政府卫生支出占需方(供方)全国政府卫生支出的比重。
1.2.2.2 泰尔指数分解
泰尔指数可将总体差异分解为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再通过计算各部分差异对总泰尔指数的贡献率,找出引起公平性变动的原因。泰尔指数分解公式如下[9]:
T=T1+T2=T1+nETE+nMTM+nWTW
两边同时除以T,变形为:
1.3 统计分析
利用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计算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尼系数
2004-2014年,历年按需方和按供方配置的政府卫生支出全国基尼系数均值为0.17和0.34,东部为0.19和0.37,中部为0.08和0.27,西部为0.12和0.36;历年按需方和按供方配置的政府卫生支出基尼系数均是东部最大、西部居中、中部最小。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历年按需方和供方配置的政府卫生支出基尼系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来看,“非典”以来,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按需方和供方配置的基尼系数均呈波动下降的趋势,需方下降幅度均大于供方。具体来看,全国按需方和供方配置的基尼系数均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东部按需方配置的基尼系数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按供方配置的基尼系数变动曲线呈“倒勾”型;中部按需方配置的基尼系数呈“直线”下降趋势,按供方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西部按需方配置配置的基尼系数呈“阶梯”下降趋势,按供方配置的基尼系数变动曲线呈“左偏的M”型(见表1)。
2.2 泰尔指数及其分解
2.2.1 泰尔指数
2004-2014年,历年按需方和按供方配置的政府卫生支出全国泰尔指数均值为0.10和0.20,区域间为0.06和0.02,区域内为0.05和0.18。历年按需方配置的政府卫生支出泰尔指数,区域间大于区域内;历年按供方配置的政府卫生支出泰尔指数,区域间小于区域内。按需方和供方配置的历年全国、区域间、区域内泰尔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来看,“非典”以来,按需方和供方配置的全国、区域间和区域内的泰尔指数均呈“阶梯”下降趋势,但需方下降幅度均大于供方。
在区域内部,东部历年按需方和按供方配置的政府卫生支出泰尔指数均值为0.08和0.23,中部为0.02和0.12,西部为0.03和0.21;历年按需方和供方配置的政府卫生支出泰尔指数,均是东部最大、西部其次、中部最小。历年按需方和供方配置的东中西部泰尔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来看,“非典”以来,按需方和供方配置的东中西部泰尔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需方下降速度高于供方(见表2)。
表1 供需双方政府卫生支出的基尼系数
表2 供需双方政府卫生支出的泰尔指数
2.2.2 总体差异的区域分解
2004-2014年,历年按需方和按供方配置的区域间贡献率均值为60.36%和12.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历年按需方和按供方配置的区域内贡献率均值为39.64%和87.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历年按需方配置的区域间贡献率均大于区域内,历年按供方配置的区域间贡献率小于区域内。按需方配置的区域内贡献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间贡献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按供方配置的区域内和区域间贡献率在均值间波动,变动较小。
2004-2014年,历年按需方和按供方配置的东部贡献率均值为25.90%和2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历年按需方和按供方配置的中部贡献率均值为2.60%和1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历年按需方和按供方配置的西部贡献率均值为11.14%和45.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区域内部,历年按需方配置的贡献率东部最大,西部其次,中部最小;历年按供方配置的贡献率西部最大,东部其次,中部最小。东部按需方和供方配置的贡献率曲线呈“倒U”字型;中部按需方配置的贡献率逐年下降,按供方配置的贡献率曲线呈“U”字型;西部按需方配置的贡献率曲线呈波动下降,按供方配置的贡献率曲线呈“U”字型(见表3)。
表3 供需双方政府卫生支出的泰尔指数的贡献率 %
3 讨论
3.1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水平较高
研究发现,2003年“非典”以来,按供方和需方配置的全国政府卫生支出基尼系数历年均在0.40警戒线以下,表明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水平较高;按供方和需方配置的全国及东、中、西部政府卫生支出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提示“非典”以来我国及东、中、西部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与温连奎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5]。2003年以后,各级政府加大对卫生投入强度的直接增加效应及中央政府强化区域间转移支付调控作用的间接增加效应,使得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水平逐年提高。但应值得研究者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均等化正处于“低水平的高公平性”阶段,与我国“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卫生投入政策导向有关。未来卫生政策应致力于实现政府卫生支出均等化的“高水平与高公平性”:一是政府对卫生领域投入应法制化、量化和规范化,确保持续加大对卫生的投入[10];二是注重政府卫生支出投入方向的优先秩序,关注卫生支出的流向,提高政府卫生支出绩效水平;三是建立政府卫生支出考评和反馈机制,促进政府卫生支出配置的质量和精准度;四是以“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为契机,对等匹配政府间财权和事权,专项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分类补助资金逐步向卫生领域倾斜,同时加强中央转移支付用于卫生领域的透明化管理并强化地方政府的问责机制。
3.2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客观存在供需总量与结构失衡问题
研究发现,按供方配置的全国及东、中、西部历年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显著高于需方,表明我国按需方配置的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水平显著高于供方;按需方配置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下降速度均高于供方,表明“非典”以来按需方配置的区域均等化水平提升速度高于供方。结果提示,目前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客观存在供需总量与结构失衡问题。供需总量与结构失衡将极大制约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提升。导致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供需总量与结构失衡的可能因素,一是“强需求、弱供给”的卫生投入政策导向。2003年“非典”以来的政策较多从需方关注基本公平卫生服务均等化,较少从供方关注政府卫生支出财政供给能力的均等化,其结果是按需方配置和按供方配置的均等化水平差距的不断扩大。二是各省份政府财政供给能力及转移支付政策的固有缺陷;三是各省份对卫生事业重视程度及卫生事业投入的边际贡献差异[11]。当前卫生投入政策着力点首要是“补短板”,即应优先提升按供方配置的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水平,实现区域间财政供给能力的均等化。区域间财政供给能力均等化是量化和规范化政府卫生支出的基本前提,区域间财政供给能力均等化的提升反过来会促进按需方配置的政府卫生支出均等化的提升。
3.3 东、中、西部政府卫生支出均等化水平及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存在差异
研究发现,东、中、西部政府卫生支出均等化水平存在差异。按需方和供方配置的政府卫生支出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均是东部最大、西部其次、中部最小,表明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均等化水平中部最高、西部其次、东部最低。研究还发现,东、中、西部差距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存在差异。按需方配置的贡献率东部最大、西部其次、中部最小;按供方配置的贡献率西部最大、东部其次、中部最小,提示东部和西部内部各省市间差异是造成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区域配置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体现的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水平的时空差异,与许敏兰[12]、温连奎[5]等人“中部凹陷”研究结论相反,按需方和供方配置的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均存在“中部凸显”现象,表明经济发达程度与政府卫生支出均等化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关联。相关研究可能低估了转移支付在促进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提示:一是谨慎调整中央转移支付内部结构,在适应国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改革趋势下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分类补助资金;二是注重转移支付使用的时空差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应当关注的是,《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实施,将进一步强化转移支付在促进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的作用。
3.4 政府卫生支出差距的贡献率按需方和供方配置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发现,政府卫生支出差距的贡献率按需方和供方配置存在显著差异:一是供需之间不同尺度差距的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在区域间,按需方配置的差距贡献率显著高于供方;在区域内,按供方配置的差距贡献率显著高于需方;东、中、西部按供方配置的差距贡献率均高于需方,中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二是供需内部不同尺度差异的来源不同。按需方配置的总体差异主要由区域间差异引起,且逐步扩大;按供方配置的总体差异主要由区域内差异引起,主导地位自“非典”以来几乎不变;按需方配置的区域内部差异主要由东部地区省市之间的差异导致,按供方配置的区域内部差异主要由西部地区省市之间的差异导致。需要注意的是,中部地区省市之间的差异按需方和供方配置的对区域内部差异的贡献率均较小。政府卫生支出差距的贡献率按需方和供方配置的多重特征,提示在制定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促进政策时政策本身的多层次性和多维度性,不仅要重点关注供需内部造成不公平的主要地区及其主要省份,还应重点关注供需之间造成不公平的主要动因,采取针对性的规避措施促进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的提升。
[1] 夏 昉,张瑞洁,冷 瑶,等.吉林省社区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6,(6):15-18.
[2] 刘育红,李忠民,张 强.公共卫生支出地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10):74-76.
[3] 许 慧.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的地区公平性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9,(35):47-51.
[4] 于 芳,于贞杰,梁峥嵘.基于集中指数和泰尔指数的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均等化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6,33(3):463-465.
[5] 温连奎,杨 莉,孙 黎.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地区公平性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9(7):74-78.
[6] 刘少敏,刘德鑫.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3,(6):41-42.
[7] 王 燕,向东梅,颜 涛,等.泰尔指数在新疆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中的应用[J].卫生经济研究,2010,(2):30-33.
[8] 张云霞,李 梅,刘中雨,等.山西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1,(9):33-35.
[9] 丁少群,蹇滨徽.基于泰尔指数的医疗救助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J].南海学刊,2016,2(2):35-41.
[10] 谭华伟,郑万会,张 云,等.重庆市县级公立医院经济运行与发展状况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6,(3):35-38.
[11] 谭华伟,张 云,郑万会,等.基于门槛模型的政府卫生支出最优规模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6,(10):25-29.
[12] 许敏兰,罗建兵.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区域均等化分析[J].经济论坛,2010,12(12):5-10.
(本文编辑:何庆节)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elf testing health between students in medical university and non-medical university
LI Xuan1, ZHENG Xiao2, PAN Xiao-jie1, WANG Xiao-jie2, ZHANG Chi-chen2
(1.PublicHealthSchoolofShanxiMedicalUniversity,TaiyuanShanxi030001,China;2.ManagementSchoolofShanxiMedicalUniversity,TaiyuanShanxi030001,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urrent status and difference of self testing health on undergraduates in medical university and non-medical university 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manage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1600 students of two universit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sampling survey bySelf TestingHealth Measurement Scale Version1.0 (SRHMS V1.0). The effective data was analyzed by SPSS20.0. Results Among the college students of two universities, the mean score of SRHMS was (71.82±10.32), in which physical health was better (80.09±10.34), while worse was on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health (both were less than 70). The score of SRHMS, physical health scale and mental health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dical university and non-medical university (P<0.05), which medical university was better than non-medical university. Conclusions The general status of the self testing health among the medical university and non-medical university were better, while score of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health were low. It shows that metal and social health of undergraduates should be focused on in the future. The self testing health of students in the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much better than whom in non-medical university. Especially in mental health,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health education and perfect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to the undergraduates.
undergraduates, self testing health, comparative analysis, health education
2017- 02- 10
10.3969/j.issn.1003-2800.2017.06.0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供需方视角下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的对比研究(14BGL112);重庆市卫生经济学会招标课题:民营医院规模与水平对公立医院运营的作用机制研究(YWJK2016-8)
谭华伟(1989-),男,重庆忠县人,硕士,中级经济师,主要从事医院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
张培林(1956-),男,重庆北碚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卫生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
R126.1;F207;F713.53
A
1003-2800(2017)06-0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