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1例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临床分析

2017-07-07航,谢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7年3期
关键词:过敏史喹诺酮类药物

尹 航,谢 程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药学部,吉林 长春 130033)

·不良反应监测·

111例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临床分析

尹 航,谢 程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药学部,吉林 长春 130033)

目的:对我院111例氟喹诺酮类药品所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ADR/ADE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4年1月1日– 2016年6月30日期间我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11例氟喹诺酮类药品ADR/ADE报告进行分析,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原患疾病、过敏史、药品品种、滴注速度、给药途径、ADR发生的时间、ADR/ADE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严重不良反应结果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1例氟喹诺酮类ADR/ADE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患者居多;31例患者有过敏史;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9.10% ADR/ADE发生在60 min之内;累及系统/器官最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4例为严重ADR/ADE,均未标注滴速。结论: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应严格按药品使用说明书用药,加强用药过程监护,减少药品带来的严重伤害。

氟喹诺酮类;ADR/ADE;合理用药

氟喹诺酮类药品抗菌谱广,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灭菌作用。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力强、口服吸收好、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及ADR/ADE较少等特点,目前临床常用其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随之临床使用率的增加,对其ADR/ADE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为引起医务人员重视,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笔者对我院111例氟喹诺酮类ADR/ ADE报告进行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4年1月1日– 2016年6月30日期间我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11例氟喹诺酮类药品ADR/ADE报告进行分析。其中2014年我院氟喹诺酮类ADR/ADE报告为10例[1],2015年1月 – 2016年6月氟喹诺酮类ADR/ADE报告为101例。

1.2 分析方法

依据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接收的111例ADR/ADE报告名称进行规范和完善,以Excel表格对患者情况、原患疾病、过敏史、药品品种、给药途径、滴注速度、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ADR/ADE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严重不良反应结果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11例氟喹诺酮类ADR/ADE报告中,男性41例(36.94%),女性70例(63.06%),发生ADR/ADE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 : 1.71。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95岁。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共计39例(35.13%)。详见表1。

表1 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Tab 1 Gender and age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2.2 原患疾病及药物过敏史

111例氟喹诺酮类ADR/ADE中,呼吸道感染64例、外科手术后预防感染18例、胆道感染7例、腹腔感染6例、肠道感染5例、发热3例、急性鼻窦炎2例、单纯尿路感染2例、骨髓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1例、皮肤组织感染1例、病毒性脑炎1例、智齿冠周炎1例。有31例患者有过敏史,其中青霉素、头孢类18例、青霉素类1例、头孢类12例。见表2。

表2 原患疾病与药物过敏史Tab 2 Original disease and drug allergy history of patients

2.3 给药途径与ADR/ADR

111例氟喹诺酮类ADR/ADE报告中,引发ADR/ ADE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06例,95.50%),14例严重ADR/ADE均为静脉给药。莫西沙星为400 mg,qd,左氧氟沙星为500 mg,qd,用药剂量均在说明书范围内。详见表3。

表3 给药途径与ADR/ADE分析Tab 3 Analysis of th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nd ADR

2.4 ADR/ADE发生时间

111例氟喹诺酮类ADR/ADE中,ADR/ADE发生时间在60 min之内的110例(99.10%),有99例(89.19%)发生在30 min之内,见表4。

表4 ADR/ADE发生时间Tab 4 Occurrence time of ADR/ADE

2.5 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111例ADR/ADE报告中,氟喹诺酮类对多种系统/器官有损害,最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以皮疹、红斑疹、瘙痒为主,经停药及抗过敏处理后,症状均消退。见表5。

表5 ADR/ADE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Tab 5 ADR/ADE involved system/organ and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2.6 严重ADR/ADE临床表现及构成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严重ADR/ADE为14例(12.61%),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详见表6。

表6 严重ADR/ADE临床表现及构成比Tab 6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omposition of serious ADR/ADE

2.7 滴注速度

111例氟喹诺酮类发生ADR/ADE中,均没有标明滴注速度。

3 讨论

3.1 患者性别与年龄

表1可知,发生ADR/ADE的女性比例大于男性,可能与北方地区女性呼吸道疾病高发有关。从年龄分布上看,60岁以上人群发生ADR/ADE的比例最高,与文献[2]报道结果相近。老年患者因其生理功能减退或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联合用药且长期治疗,故发生ADR/ADE的概率也相应增高,因此针对老年患者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ADR/ADE的发生。

3.2 原患疾病与药物合理使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3]。使用中应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特别是已发生严重ADR/ADE的氟喹诺酮类药物。111例ADR/ADE中有25例(22.52%)用药与原患疾病适应证不符,其中外科术后预防感染18例(16.22%),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通常选用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择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急性鼻窦炎、单纯尿路感染4例(3.60%),2016年5月12日FDA发出限制氟喹诺酮类使用安全警告:治疗急性鼻窦炎、急性支气管炎、单纯性尿路感染时,只有在没有其他可供选择方案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针对上述疾病,氟喹诺酮类药品应该仅用于那些没有其他方案可供选择的患者,因其所引发的ADR/ADE风险远大于效益[4]。本研究中,骨髓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病毒性脑炎、智齿冠周炎等(3例,2.70%)均不是氟喹诺酮类药物适应证。氟喹诺酮类药物ADR/ADE发生率高也与其扩大适应证有关。

3.3 滴定速度

患者ADR/ADE发生率不仅与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有关,还与医护工作者的合理用药、规范操作有关,不适宜的滴注速度不但会产生输液反应,影响治疗效果,更有甚者会导致严重ADR/ADE。因此,根据药物选择适宜的滴速可以保护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ADR/ADE发生。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时常出现皮肤血管ADR/ADE,表现为沿注射点向上的条索状红肿、注射点周围红肿、发痒。该药品说明书中没有详细的注明最佳滴速,只是要求每瓶(100 mL)该溶液应不少于60 min滴注完毕。有报道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输液速度控制在26 滴·min-1范围内,多数患者能接受这样的滴注时间,对皮肤血管的刺激也相应的明显减少[5]。在111例氟喹诺酮类发生ADR/ADE中,均没有标明滴注速度。护士在执行医嘱通常按40 ~ 60 滴·min-1的速度给药,就导致滴速过快。滴速过快易引起静脉刺激症状或中枢神经系统ADR/ADE。

3.4 给药途径

111例ADR/ADE病例中有106例为静脉给药,引发ADR/ADE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与有关文献[6]报道结果相似。药物通过静脉直接入血,起效快,同时药液的滴注速度、微粒、浓度、渗透压、pH值、药物配伍是否合理等因素都是导致ADR/ADE发生的重要原因[7]。

3.5 ADR/ADE临床表现分析

药物性皮疹和全身系统损害是已知ADR/ADE的主要症状,因发生率较高,易于发现,所以上报率较高,这与有关报道类似[6]。111例氟喹诺酮类药品ADR/ADE中,严重ADR/ADE 14例(12.61%),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得到缓解。其中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导致的ADR/ADE 8例(57.14%),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导致的ADR/ADE 4例(28.57%),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导致的ADR/ ADE 2例(14.29%)。FDA安全性审查发现,氟喹诺酮类药品(包括片剂、胶囊和注射剂)全身用药时,潜在的永久性严重ADR/ADE与致残性同时发生,并累及至关节、肌肉、肌腱、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4]。

因此针对疾病合理选择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早在2013年11月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发布通知建议,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加强ADR/ADE监测,及时修订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产品说明书,更新相关用药风险信息如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以有效的方式将氟喹诺酮类药品风险告知医务人员和患者。

3.6 ADR/ADE发生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111例氟喹诺酮类ADR/ADE的发生时间在60 min之内的110例(99.10%),有99例(89.19%)发生在30 min之内,氟喹诺酮类所致ADR/ ADE多在短时间内发生,提示临床医护人员重点观察用药过程中前30 min患者的临床反应,及早发现ADR/ADE并及时处理[8-9]。有1例患者为用药1 d后发生ADR/ADE,表明ADR/ADE有一定的潜伏期,临床用药不仅要观察首次用药30 min内患者的临床反应,还要观察连续多次用药后患者的临床反应。

综上,111例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的ADR/ADE有106例(95.50%)为不规范用药,与药物适应证的选择、给药方式、滴注速度、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疗程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也是导致ADR/ADE发生的重要原因,建议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或避免ADR/ADE的发生。

[1] 朱昆,李忻,刘玉梅.278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5,12(5):288-291.

[2] 陈坤全,池明建,郑祥云.21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201-202.

[3]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4] Healio. FDA recommends limiting use of fl uoroquinolones[EB/ OL].(2016-5-12)[2016-7-27]. http://www.healio.com/infectiousdisease/practice-management/news/online/%7B7eff3043-d247-4e2c-8d0c-3bef7574447e%7D/fda-recommends-limiting-use-offl uoroquinolones.

[5] 杨宝美,黄艺仪,赵开芝,等.输液速度对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发生皮肤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0):47-48,25.

[6] 王荔,刘晓慧.508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3,10(2):97-100.

[7] 季波,李辉,袁进.13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2,9(3):157-159,181.

[8] 范铭.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1161例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5):631-633.

[9] 李容.181例氟喹诺酮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业,2016,25(1):83-86.

Clinical analysis of 111 cases of ADR/ADE induced by fl uoroquinolones

YIN Hang, XIE Che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China-Japan Union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33, China)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111 cases of ADR/ADE caused by fl uoroquinolones in our hospital, and to explore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Methods: From January 1, 2014 to June 30, 2016, 111 ADR/ADE reports reported to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DR Monitoring by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according to the items of the basic situation of patients, the original disease, allergies, drug varieties, the speed of infusion,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dverse reaction occurred of the time, ADR/ADE involving the system/organ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 results, etc. Results: Among the 111 cases of ADR/ADE induced by fl uoroquinolone, there were more female than male, most of them were more than 60 years old; 31 patients had allergy histories; the main drug administration route was intravenous drip; 99.10% of ADR/ADE occured within 60 minutes; the most common system/organ involved were skin and its attachments injures; 14 cases were severe ADR/ADE; none of the speed of infusion was marked. Conclusion: Fluoroquinolones should be strictly used in accordance with drug instructions. Medication car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reduce the serious injury caused by drugs.

Fluoroquinolones; ADR/ADE; Rational drug use

R978.1

A

1672 – 8157(2017)03 – 0163 – 04

2017-01-08

2017-03-16)

吉林省食品药品安全监测中心项目[(2015)科技字(474)号]

谢程,男,副主任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工作。E-mail:1807745633@qq.com

尹航,女,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工作。E-mail:498133873@qq.com

猜你喜欢

过敏史喹诺酮类药物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沉默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