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以辽宁科技大学为例

2017-07-07马卫东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层次化组内实验组

马卫东

体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以辽宁科技大学为例

马卫东

目的:对比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班级的学生体质变化的特征,了解体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为大学生健康管理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实践数据参考。方法:以辽宁科技大学2014、2015级公共体育课学生为实验对象,严格按照“全国大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手册” 对研究样本进行体质测试,现场收集样本数据。对所得数据运用 SPSS20.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与统计分析。结果:体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能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体质健康管理;大学体育课;课程改革;课程设置

面对当前大学生体质水平下降、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现实,依托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平台,以学生身心健康为导入点,结合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当代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理念、行为、自我控制以及干预机制进行探索,构建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评价、预防、指导、干预为一体的健康促进体系便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借鉴体质健康管理的发展理念,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为切入点,结合体质健康管理的先进理论内涵,突出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详实的数据、可靠的分析、有效的运动干预为基础,建立适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学生身体活动为核心的预防、评价、指导、干预体系。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以辽宁科技大学2014、2015级公共体育课学生为实验对象,抽取10 000名学生(男生5 814名,女生4 168名)的数据为样本数据,其中课改班级人数为4 956人,传统教学班级人数为5 044人。体质测试工作严格按照“全国大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手册”开展,排除身体残疾和慢性病患者。

1.2 实验方法

采用实地测量的方式,开学的第一次体育课和第一学期的最后一节课,对研究样本进行体质测试,现场收集样本数据。所有测试人员均经过为期5天的培训,且由在校老师指导操作,其中血压的测试由校医院医生操作完成。测试项目包括 3部分:(1)形态指标:身高(cm)、体重(kg) ;(2) 机能指标:肺活量(ml)、心率 (次/min)、血压(mmhg);(3)素质指标:50m(s)、男生引体向上(次)、女生1min仰卧起坐(次)、坐位体前屈(cm)、立定跳远(cm)、(男)1 000m/(女)800m( s)。

1.3 数据统计

运用 SPSS20.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数据分析表中均以X(-)+SD 表示,p<0.05表示水平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水平的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组内对比水平的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组内对比水平的高度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体质健康总成绩对比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平均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训练后,实验组成绩显著提高,实验后两组间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平均分存在差异(P<0.05),实验班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班。主要表现于实验后实验组合格以上的比例明显提高,实验前实验组的合格以上比例为85.01%,实验后实验组的合格以上比例为89.83%,其中良好率和优秀率分别提高了为3.85%和0.58%。

表1 学生体质健康总分的对比数据

注:*表示组内对比p<0.05,**表示组内对比p<0.01,#表示组内对比p<0.05,##表示组内对比p<0.01

2.2 身体形态指标的对比分析

表2 身体形态指标的对比数据

注:*表示组内对比p<0.05,**表示组内对比p<0.01,#表示组内对比p<0.05,##表示组内对比p<0.01

从表2可知,学生刚上大学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在身体形态指标无显著差异,在参加一个学期体育课程之后,两组学生的身高均无显著的变化,但是实验组体重与实验前出现显著下降,与之相应的BMI也随着下降,从原来的接近超重的标准下降至标准的中位数水平,正常体重的人数越来越多了。

从表2可知,学生刚上大学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在身体形态指标无显著差异,在参加一个学期体育课程之后,两组学生的身高均无显著的变化,但是实验组体重与实验前出现显著下降,与之相应的BMI也随着下降,从原来的接近超重的标准下降至标准的中位数水平,正常体重的人数越来越多。

2.3 身体机能指标的对比分析

从表3可知,学生刚上大学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在身体机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在参加一个学期体育课程之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肺活量成绩均有明显提高,但实验班男、女生提高的幅度远大于对照班(P<0.01),心率显著的下降。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心率、血压主要反映的是人体心血管功能,心率的下降表示心脏泵血功能增强,血压的下降表示血管弹性增强。心肺功能是人体心脏泵血及肺部吸入氧气的能力,而两者的能力又直接影响全身器官及肌肉的活动,心肺功能良好,反应身体主要机能都可健康运作,从而可推断出患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机会较低。

从表3可知,学生刚上大学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在身体机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在参加一个学期体育课程之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肺活量成绩均有明显提高,但实验班男、女生提高的幅度远大于对照班(P<0.01),心率显著的下降。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心率、血压主要反映的是人体心血管功能,心率的下降表示心脏泵血功能增强,血压的下降表示血管弹性增强。心肺功能是人体心脏泵血及肺部吸入氧气的能力,而两者的能力又直接影响全身器官及肌肉的活动,心肺功能良好,反应身体主要机能都可健康运作,从而可推断出患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机会较低。

表3 身体机能指标的对比数据

注:*表示组内对比p<0.05,**表示组内对比p<0.01,#表示组内对比p<0.05,##表示组内对比p<0.01

2.4 身体素质指标的对比分析

表4 身体素质指标的对比数据

*表示组内对比p<0.05,**表示组内对比p<0.01,#表示组内对比p<0.05,##表示组内对比p<0.01

从表3可知,学生刚上大学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在身体机能指标无显著差异,在参加一个学期体育课程之后,由表4数据可知,实验开始前,各水平实验班与对照班各指标的平均成绩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立定跳远等各项身体素质成绩均有明显提高,但实验班学生提高的幅度远大于对照班(P<0.01)。速度(50m跑)、柔韧(坐位体前屈)、爆发力(立定跳远)和耐力素质(1 000/800m跑)等项目测试成绩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但是力量素质项目(引体向上 /仰卧起坐)得分相对较低,平均分依然未达到10个的及格标准,这值得我们进一步增加学生力量课程,促进学生力量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3 讨 论

3.1 依据体质健康水平建立层次化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总分的影响

在教学改革后教学模式的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分和各单项得分对学生进行整体训练结合专项练习模式,让学生对根据自己的优缺点进行项目的调配和组合,建立动态层次化的教学,每个学生所处的层次是可变的[2]。层次化教学的设计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身体特点、体育需求和接受能力,给不同体质差异的学生提供最符合当前体育学习需要的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体育兴趣和身体健康的需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随着学生身体条件的变化,其所在的层次也应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教师也应通过加分等方式鼓励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超越发展,同时对降层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惩罚,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和身体的锻炼。同时,及时的发现和培养体育骨干,并且发挥体育骨干在教学和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能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能力,以此来促进不会不会运动、不想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结合表1可以看出,实施基于体质差异的实施动态层次化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实验组的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实验前、后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3.2 依据体质健康水平建立层次化教学对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BMI指数是英文Body Mass Index的简称,即身体质量指数。是用体重(kg)除以身高(m)平方得出的数字,目前国际上常用于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BMI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可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程度。以学生BMI等级为依据,结合学生体育兴趣来安排课程,例如,肥胖的同学,让学生的学习和自己的兴趣相结合,多安排有利于减肥的项目,如给BMI值大于24的学生安排到游泳、定向越野等有氧运动项目,在考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体育活动量,以便达到技能掌握和减肥塑形成功的最佳的效果。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体重、BMI显著下降,且下降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课程的安排对于学生减肥是有效的。

3.3 依据体质健康水平建立层次化教学对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的影响

形态正常,但是身体弱,素质差的学生,安排体能训练课程,提高身体运动能力。比如,我校就将篮球、足球、软式排球、毽球、乒乓球、健美操以俱乐部的形式在学生当中开展,我们还利用是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的优势创办了以田径项目为主的田径俱乐部。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及组织各类竞技比赛将作为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课程教学的互补。通过组织各类比赛不但能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和竞争的机会,还能使学生了解更多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带动学校体育的发展,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促使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

结合表3、4可以看出,实施基于体质差异的实施动态层次化教学对学生体质各指标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实验组的学生体质各项指标在实验前、后有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尤其是对身体素质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对照组学生实验后体质健康水平虽有显著提升,但提升的幅度没有实验组学生大。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学生,说明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基于体质健康水平差异的动态层次化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

4 体质健康管理理论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4.1 改革体育课评价体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内容的主体由教师转化为学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单纯的对体育课成绩作为学生体育课程成绩有很大弊端,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发展需求,将体质测试成绩纳入到体育成绩考核中,增加了体育课中素质练习的比重,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体质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4.2 改革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由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并非一成不变,从业者的生存环境和工作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 为适应工作的需要,从业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快速适应的多变的环境。 因此,大学体育课程项目必须根据专业要求进行拓展,并把拓展的项目形成系列, 进行组合, 逐一地教给学生,形成一专多能的职业体能,应对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将定向越野等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又能有效增强体质运动项目内容确定为体育课普修内容,运用课外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管理建设,构建了集教学、科研、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于一体,由体育部、教学专项小组、学生共同管理的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

4.3 改革体育课的教学方法

采用了“分级个别化”的教学方法,根据体质测试的结果,针对体质测试及格和不及格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增加不及格的学生的素质练习内容,并根据不及格的学生每人体质健康的特点,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增加了体育课的效率。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每年都组织以学院为单位参加的田径、大球、小球、健美操、定向越野、啦啦操、拔河、长跑等多个项目的比赛,从一定程度上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体育活动和锻炼氛围,实现竞技、娱乐、健身相结合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大特色。将每年一次的学校运动会办成体育文化节,使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有机结合,全方位改革竞赛项目,其竞赛内容已不单单是传统的田径项目,还包括体育游戏、武术、跆拳道、散打、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全民健身项目的比赛与展演。据统计,每届运动会直接参与人数达5000余人次,运动会实现了由少数体育尖子生参加向群体运动方向发展的转变。

5 结 论

(1)实施基于体质差异的实施动态层次化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课程的安排对于学生减肥是有效的。

(2)实施基于体质差异的实施动态层次化教学对学生体质各指标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将健康管理的理念及体系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和俱乐部构建模式进行理论上的梳理与充实;使体育课、俱乐部和体育竞赛“三位一体”模式在推广实践中实现集权管理与统筹管理并存,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俱乐部模式完善、竞赛组织与管理及参赛成绩的新突破。

[1] 高劲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2] 周李星.江苏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5.

[3] 姜卫芬,金宗强,于 楠,等.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管理闭环机制设计及质量控制方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3):262-267.

[4] 许舒翔,庄 弼,李 斌,等.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及其实施效果[J].体育学刊,2014(6):38-43.

[5] 冯爱民.健康管理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8):86-89.

[6] 马金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2):105-109.

[7] 戴 波,刘建东,纪文刚,等.基于实现矩阵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改革控制模型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49-158.

[8] 王 鉴,王明娣.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问题:生活世界理论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77-83.

[9] 周光礼,黄容霞.教学改革如何制度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在中国的兴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47-56.

[10] 舒刚民.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2):88-95.

[11] 黄 敏,陈英军,李亚莉.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体育学刊,2011(5):78-81.

[12] 罗 奇.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13] 杜小安,朱 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模式与运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8):91-94.

A Study on the Reform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Physical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Tak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MA Wei-dong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physical changes in the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ation,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ation on phys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physical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and to provide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management and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ation. Methods:The students of th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14 and 2015, Liaon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re conducted in the physical test and the sample data were collected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and Health Research Handbook.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20.0 statistical software. Results:Under the guidance of physical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the practic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hys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management;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ation; Curriculum setting

2017-03-01;

2017-06-13

马卫东(1969-),男,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辽宁科技大学 体育部,辽宁 鞍山 114044

G807

A

1008-2808(2017)03-0074-05

猜你喜欢

层次化组内实验组
面向量化分块压缩感知的区域层次化预测编码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基于类别混合嵌入的电力文本层次化分类方法
基于皮尔森相关算法的云存储层次化去冗优化
基于改进键合图方法的层次机电系统的测试性建模与分析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