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本源、特征与发展对策

2017-07-07贾春佳李双玲朱宝峰单子然吴晓曦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滑冰冰雪运动

贾春佳,李双玲,3,朱宝峰,朱 红,单子然,高 一,吴晓曦

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本源、特征与发展对策

贾春佳1,李双玲1,3,朱宝峰2,朱 红4,单子然1,高 一1,吴晓曦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本源、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我国早期冰雪体育运动发端于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需要,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与自然斗争中逐渐萌生、发展而形成的;西方冰雪运动的传入促使了我国现代冰雪运动的发展;随着近代西方冰雪运动的传入及冰雪竞技赛事的增多、社会的变迁促使我国冰雪体育运动也发生变革,冰雪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改变。地域性、民族性、实用性、复杂性、娱乐性、健身性是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主要特征。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政府出台冰雪体育文化保护政策;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冰雪体育文化;保持和传承冰雪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冰雪体育赛事活动,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使参与人群不断增多。

冰雪体育文化;本源;特征;发展对策

冰雪体育文化是指在冰雪地域的自然环境中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以冰雪生态环境为基础所采取的或所创造的,具有冰雪符号的生活方式,包括冰雪体育的历史文化、冰雪意识形态文化、冰雪服饰文化、冰雪场馆器材文化、冰雪竞技文化、冰雪艺术文化、冰雪娱乐文化和冰雪健康文化等。冰雪体育文化在冰雪文化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是对冰雪价值的认同。近代以来,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由于受到西方现代冰上运动的入侵,使我国冰雪体育文化弱化,加之冬季竞技体育赛事的日益增多,我国自身的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日渐衰微。

2022京张冬奥会的成功申办,2016年11月国家相继出台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和《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的相关文件,说明当前我国正大力开发冰雪资源、组织各种冰雪活动,国家冰雪体育的发展,不应该只是金牌的增加,更是冰雪体育文化的全面繁荣。本文试图通过对冰雪体育运动的产生进行解读,进而对冰雪体育文化的本源和特征进行梳理研究,弘扬我国冰雪体育文化,探寻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对策。

1 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本源

冰雪运动是冰雪体育文化的载体,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古代,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们,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为了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人们逐渐认识了大自然,发挥了人类的智慧,创造出了多样的冰雪运动形式。

1.1 生存需要促使北方居民创造了多样的冰雪运动形式

1.1.1 我国古代滑雪的产生与演变 在冬季运动项目中,产生最早的是滑雪,有关古代滑雪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山海经》第十八卷《海内经》:“有钉灵之国其民从膝已有毛马蹏(蹏作蹄)善走”。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在深雪行走所用的踏板。从隋唐开始,滑雪几乎遍及我国北方地区各民族。在《北史》室韦转载,南北朝时,居于北部的北室韦部:“气候最寒,雪深没马”,当地人“惧陷坑阱,骑木而走,即止”。这里的“骑木而走”,是指足踏木板在雪上滑行而言,这种习俗,至迟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后代相沿未改。唐代居住在额尔古纳河至阿尔泰山一带的回鹘族,在冰雪环境中也同样在脚下系上木板,用木杖支在腋下,非常迅速地在雪上滑行,“蹴辄百步”,当地人称为“乘木马”。而《新唐书·回鹘传下》记载唐代时居住在现蒙古人民共和国东方省的拔野古人;善于狩猎,居然可以乘这种木马在雪上追逐奔跑迅速的麋鹿。在《鄂温克族简史简志合编》也记载人们因冬天雪大,使用滑雪板为交通工具,以猎兽捕鱼为生。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居住在不同地区的人们还依据的各地的情况不同,发明了不同长度和宽度的滑雪板。如鄂温克族采用的滑雪板为轻而坚固的松木为原料,板面上贴上一层带毛的皮。而赫哲人以木板长五尺贴缚两足跟,手持长杆,如泊舟之状,划雪上前进,则板乘雪力,瞬息可出十余里,雪中乏食,则野兽往来求食,多留其迹,凡遂貂鼠各兽,十无一脱,运转如飞,虽飞鸟有不及也。清朝以前,除了北方一些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外,滑雪运动开展得并不普及,而且方式也比较简单。但通过史料的记载,无论滑雪技术还是滑雪板,均有了长足的进步。这说明我国的古代滑雪源自古代人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也蕴含了古人挑战自然、战胜自然的文化元素。

1.1.2 我国古代滑冰的产生与演变 史料记载的冰上活动是从宋代开始,当时统称为“冰嬉”。早在9-10世纪,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古民族就有滑冰的记载:“北面有一支牧羊民族叫做乞儿乞思,还有兀良海,他们足底缚着磨光的骨头,在冻结的冰雪上行走,速度之快可及飞禽走兽”。明熹宗五年(1625 年)正月初二,东北建州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曾经在太子河上主持过盛大的冰上运动会。比赛的第一个项目是冰球,然后又进行花样滑冰表演。当时,冠军获赏银二十两,亚军十两,这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冰上运动会。清朝是中国古代冰嬉的黄金时代,这与统治阶级的满族人的风俗习惯有直接关系。满族人(其前身为女真人)长期生活在我国现在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之间,那里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在这种特殊的自然条件下,人们很小就学会滑冰滑雪,造就了满人高超的驾驭冰雪的能力。而满人也正是借助这一特长,成立了一支善于滑冰的机动性较强的部队,借助这支部队打败蒙古兵。最终依靠自己的军事实力入住关内,随后滑冰也成为其重要的军事训练的内容之一。每年冬至到三九,当冰冻得十分坚实时,清朝的皇帝就要在北京的北海或中南海观看盛大的冰嬉(滑冰表演),来校阅八旗清军滑冰。现藏于故官博物院的乾隆画苑画师金昆、富隆安合绘的《冰嬉图》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冰嬉的情景,将当时花样滑冰的高超技艺,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冰上健儿们姿态各异,各显绝技,鱼贯而行,组成一条巨龙,蜿蜒盘转,非常壮观。

清朝的溜冰器具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冰鞋出现了单冰刀、双冰刀两种不同的类型。双冰刀比较平稳,适合初学者练习。与现在的冰刀不同的是,清代的冰刀都比较短,鞋的后跟有一部分下面没有冰刀,这样,可以在需要时用鞋跟触及冰面以便停止滑行,或改变滑行方向。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依据自己的生存环境、文化资源、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创造出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冰雪体育文化产生于我国的北方各民族,随之满族入住中原,也将这种文化带入中原和华北地区,促使冰雪体育文化由生存的需要、战争的必备转为生活娱乐。

1.1.3 我国古代雪橇的产生与演变 雪橇民间俗称爬犁,最早是作为冬季的运载工具流传于北方。最初人们在运输笨重的物品或猎物时,将粗大的木棍或树皮连接在一起,从而逐渐演变成雪橇。我国史料记载的雪橇多以牲畜(马、鹿、狗等)牵引。《赫哲族简史简志合编》记载“雪橇是赫哲人冬季狩猎必备的工具。雪橇用两根粗木杆子,两头薄,成弓形,且向上翘;前后各有两根立柱,两边各有四根柱子,中间铺上树枝”。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雪橇被引入军事,《清语摘抄·靰鞡滑子注》就有“以炮架爬犁,沿温江冰层驰往救,一日夜行七百里”的记载。近代,雪橇发展成为宫廷和民间的娱乐工具。19世纪,雪橇比赛也在鄂伦春、赫哲、鄂温克等族的青少年活动中大为盛行。《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中记载:“皮爬犁比赛,是鄂伦春族少年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

1.1.4 我国民间传统冰雪活动的产生与演变 北方是多民族居住的地区,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的天气,北方居民还创造出了很多的冰雪娱乐项目:轱辘冰、堆雪人、打“滑哧溜”、打冰尜等民俗活动。同时也创造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生产劳动:冬季捕鱼与冬季狩猎等活动。清军入关后,滑冰的军事作用越来越小,所以滑冰朝娱乐化方向发展得很快。滑冰与其他的文化娱乐结合而产生的新冰嬉形式,如滑冰与杂技相结合,出现了冰上杂技,像冰上爬竿、盘杠(即托着木杠滑行)、飞叉、耍刀、使棒、弄幡等等。一些民间的节日庆祝活动,像舞龙、舞狮、跑旱船等也都移到了冰上,在滑行中进行,别有一番风韵。冰床也有了新的发展,在木板下面镶上了铁条,床上坐三四个人,一人在前牵引,行冰如飞,大大加快了滑行速度。据《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在城外的护城河,还有人以这种拖床运送顾客。此外,在古代中国流传已久的蹴鞠也移到了冰上,出现了冰上蹴鞠,每队有几十人组成,按位置站好,然后将皮革制成的球抛起,球快落地时,大家飞快地滑过去争夺,得到球的队获胜。在《清稗类钞·技勇》记载清代还有一种称为“打滑挞”的冰上娱乐运动,在滴水成冰的时节,用水浇地,在地上堆成一个三四丈高的冰堆,莹滑无比,然后让身手矫健的兵士,穿带毛的猪皮鞋,从上面挺身直立滑下,能顺利地滑下来不摔跤者为胜。由于我国不同地域有着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冰雪体育文化的形成也受到其他地域文化的影响,多样化的冰雪体育文化才得以孕育和传承。

综上所述,冰雪运动起初是人类向自然环境发起的挑战,更是一种在严寒中孕育而出、蓬勃发展的全新运动文化。古代人们从生存条件的极度恶劣和对冰雪猖獗肆虐的恐惧敬畏,从无力抵御和掌握严寒冰雪瞬息万变之灾难规律,到逐渐适应、认识、驾驭、积累并传承丰富的识雪、御雪、巧用冰雪,这是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在历史积淀和自然环境影响下的价值观念、体制制度等文化因素的总和,具有极大的人文社会价值。我国早期的冰雪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以人和自然资源冰雪为共同载体的区域性文化,具有其独特文化属性,也体现了一种人与冰雪相互交融、天人合一的美。

1.2 西方冰雪运动的传入促使我国现代冰雪运动的发展

我国冰雪运动产生于寒冷地区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生产活动中。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及清政府被迫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后,英、美、法、意、德、日等国家,相继在天津划分租界,现代体育也由此传入我国,首先传入我国的冬季项目是滑冰。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现代滑冰在天津逐渐兴起,而且先后在英租界、法租界修建滑冰场,还成立天津滑冰俱乐部。到20世纪初,开始出现现代花样滑冰和冰球。1896年随着沙皇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条约》和《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俄国和日本先后在大连和哈尔滨也修建滑冰场,成立冰上俱乐部,到了20世纪30年代以后,滑冰遍及东北各大、中城市以及铁路沿线各站点,为了推动冰上运动的开展,伪满洲国还举办各种比赛,将滑冰课纳入初等、高等学校的体育课,加快了西方冰雪运动在我国东北三省的开展。

冰雪运动不仅体现夏季竞技体育比赛项目的竞争、突破自身极限,不断超越自我,更多是带给广大人民群众和学生战胜自然、挑战自我的精神和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冰雪运动既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成果,也是一种实践过程,在这寒冷特殊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活动方式,通过人们积极参与到冰雪运动当中去,学会欣赏、品味冰雪带给人们的乐趣。

1.3 冰雪体育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转变

文化变革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于社会的变迁,文化的变迁过程是一个解构、融合与再创造的过程。我国传统冬季体育项目中许多都是从生产劳动中演变而来的,如“狗拉爬犁”就是人们利用牲畜(多以狗、牛、马等)牵引将打杀的野兽运回居住地。中古时期的冰雪体育,以服务于朝廷的政治指向,随着近代西方冰雪运动传入我国北方和华北地区,占支配地位的体育理念从“以朝廷为本”转向“以国家为本”。现代社会,政府的体育理念又有从“以国家为本”向“以人为本”方向转化。

冰雪体育文化理论是建立在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基础上的。即冰雪体育文化是在自然存在物冰和雪的基础上,经过不同历史背景下人们对冰雪认识程度地不同深入挖掘,形成了冰雪初步形成阶段、冰雪应用发展阶段、冰雪体育活动阶段、冰雪体育消费享用阶段。冰雪初步形成阶段即人们利用自然冰雪为自身的生存创造出了各种冰雪运动形式,以此满足人们在冰天雪地里生存的需要,这是冰雪体育文化的物质成果;冰雪应用发展阶段即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基础上,创造出来很多以冰雪为主题的娱乐活动内容或借助冰雪完成战争的需要,以此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和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冰雪体育活动阶段,是冰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以冰雪为主的健身生活方式,使人们在冰与雪的世界里进行各种冬季体育活动,甚至参加世界比赛,不仅丰富了冰雪运动方式,而且繁荣了冰雪文化的舞台;冰雪体育消费享用阶段,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冰雪体育产业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2 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特征

2.1 地域性和民族性相结合

在我国,西部高山冰川积累区的冰雪面积为 9 万km2,而能够形成有效降雪并成为一种资源为社会服务的,稳定季节冰雪面积为 420万 km2,主要集中在包括东北、内蒙古东部和北部、新疆北部和西部以及青藏高原区域特殊的地理和气候因素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气象资源,它的形成、分布的地域性,决定了对冰雪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只能在某些特定的地域内进行。而华北和中原地区的冰雪运动由于受到天气的影响,多以冰上的各种运动为主,这些差异彰显了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地域特征。此外每一个民族的冰雪体育项目也蕴含着本民族的特殊性(见表1)。

表1 我国东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传统冰雪运动项目

我国冬季冰雪体育文化的多元性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一些少数民族还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冰雪节日,如鄂伦春人的冬季狂欢节“伊萨仁”;蒙古族冬季那达慕大会等盛大的冰雪娱乐竞赛活动,不同的民族在特定的节日内进行特定的冬季体育活动,体现了我国冬季传统体育活动具有鲜明的民俗特征。

2.2 实用性和复杂性相结合

在人类早期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原因,人类对冰雪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一般意义的资源开发,单纯的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极大地满足生活在北方严寒地区的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具有实用性。除了生产、交通外,冬季传统体育的军事功能也是显而易见的。努尔哈赤曾专门训练了一支善于滑冰并配有冰橇的作战部队,专门用于冬季作战。赫哲族简史中也记载,早在17-18世纪,俄国人侵入黑龙江流域时,尚未掌握滑雪技术,在冬季,这些俄国入侵者常常受到脚踏滑雪板的赫哲人的有力反击。随着满清的入关,冬季传统体育的军事、生产功能在华北地区日渐消退,而冬季体育的健身娱乐功能日渐突出,并上升到了主体地位,深受达官贵族和平民百姓的热爱,展现出了华北地区的冬季运动的文化特征。随着近代西方冬季体育运动项目的传入,日渐成为我国华北、东北和甚至中原地区主要的冬季运动项目,但东北地区特有的传统冬季体育项目重视不够,导致很多传统的冬季项目所生存的环境土壤消失或处于消亡的边缘,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冬季项目所使用的传统体育工艺制作失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了对传统冬季体育项目的兴趣,致使很多少数民族冬季传统体育项目面临失传的困境。

2.3 娱乐性与健身性相结合

伴随着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人类对于冰雪资源的认识逐步加深,冰雪资源不再是单纯的自然资源,其内在的文化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挖掘出来,并赋予其更深刻的、更高的价值表现,呈现出多元性开发的态势。例如冬猎,即依据动物冬天觅食的条件和习性,猎人们布下陷阱,围猎动物,往往收获颇丰,这也是为何北方各族先民将冰雪奉为恩惠之神冰雪运动、冰雪艺术相继脱颖而出,滑冰、滑雪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并成为国际性的体育比赛项目。到了乾隆皇帝的时候,将冰嬉定为国俗盛典,包括了冰上的多种竞技表演和游戏娱乐,例如堆雪人、打雪仗、坐爬犁、溜冰这些是表演性很强的娱乐健身性。

3 我国冰雪体育文化发展对策

冰雪体育文化要发展就需要一定的载体,这种载体就是冰雪体育运动项目,但也暴露出冰雪体育项目与文化缺少关联,缺少文化内涵支撑。全面认识冰雪体育项目特别是冰雪传统体育项目,这对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经历了从最初的抵御冰雪到适应—认识—驾驭—享受冰雪运动,造就了北方特有的多样化的冰雪运动形式,如滑雪、滑冰、爬犁、冬捕、冬猎等。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冰雪运动深受西方入侵者的影响,近代西方冰雪运动得到了大力推广;在20世纪50到60年代,溜冰、坐爬犁、打冰球、打雪仗在东北地区得到了蓬勃发展,大多数中小学校每年都开设冰上、雪上课,而城市的公共体育场在冬季大都浇成冰场,免费供群众使用,为普及群众冰雪运动打下了基础。

现如今我国大力发展冬季运动,冬季体育文化也被赋予了新的重要意义和地位。广大人民群众对冬季运动的需求不仅越来越高,而且也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化;不仅需要看到国际赛场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更需要欣赏到各种高水平的赛事;不仅希望欣赏到各种高质量的冬季体育文化产品,更希望亲自体验冬季项目带来的乐趣。

3.1 政府出台冰雪体育文化保护政策

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过程,在筹备2022年冬奥会过程中,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要求,协同有关部门制订奥林匹克文化传播推广计划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冬奥会的浓厚氛围。各级政府要给予必要的物质、资金支持,出台冰雪体育文化保护政策,积极引导我国有条件开展冰雪运动的地区大力开展各种体育赛事活动,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冬季体育运动中,为冰雪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冰雪文化的传承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应充分发挥北方地区高校的冰雪资源,政府甚至可以出资购买高校的冰雪人力资源、场地资源为广大中小学校的学生开设义务的冰雪体验活动。

3.2 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发展冰雪体育文化

首先,发挥家庭引导作用,特别是对普及北方地区青少年冬季运动的过程中,家庭的健康锻炼习惯是极为有效的方式,如:美国科罗拉多州著名的“阿斯本雪堆山”滑雪场公共关系主管杰夫·汉勒说:“在美国,滑雪是一种根植于家庭的传统,孩子们通过家长的带领接触到这项运动,让这项运动生生不息。”其次让冰雪运动进校园,在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滑冰课、滑雪课;组织冰雪运动的体验营和冬令营;与冰雪运动健儿“零距离”接触,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冰雪情结,进而也能带动整个家庭的参与。另外,大学生的冰雪体育文化素养不仅与高校体育教学成效密切相关,还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现。所以,具有开展冰雪条件的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积极通过冰雪运动的开展促进冰雪文化的传播。据悉,黑龙江的哈尔滨、牡丹江、伊春、七台河、大庆已将冰雪项目纳入中考项目。北京也已创建52所市级冰雪运动特色学校。最后发挥社会的各种力量,借冰雪运动这个平台,举办国际冰雪博览会、寒地博览会等,促进冰雪体育运动与文化、旅游、文化等融合。

3.3 保持和传承冰雪传统体育文化

加强对东北地区传统冰雪运动的保护和传承,挖掘具有冰雪特殊的冬季民间体育活动,如蒙古族的雪地通克(射箭)、冬捕等活动,推动广大群众玩冰踏雪,开展滑雪橇、冰上自行车、冰上爬犁、打陀螺、雪地摩托、雪地拔河、雪地足球、冰钓等集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的冰雪娱乐活动。展示东北地区传统的冰雪风情;同时能把这个传统的冰雪运动整合,完善东北地区的冰雪体育旅游,丰富人们群众的冬季体育文化生活,让更多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季感受冬季运动的独特魅力。

3.4 开展冰雪体育赛事活动,加快冰雪体育文化的推广

积极承办国内外各种冰雪体育赛事和业余赛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赛事活动,如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大学生进行竞技,他们各自带着最先进的不同风格的体育文化聚集在一起来进行沟通、交流和碰撞;再如呼伦贝尔冬季那达慕大会也是将蒙古族冬季体育项目与旅游相结合的发展典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播、微信等媒体宣传方式,直播各种精彩的冰雪赛事,特别是一些欧美的冰雪职业联赛;传播冰雪运动知识,挖掘和推广冰雪体育文化的价值和内涵;加强对冰雪体育文化、冰雪运动健康知识和赛事活动的宣传和展示,积极引导群众形成冰雪运动习惯和消费观念,形成全国浓厚的冰雪体育氛围。

4 结 语

冰雪体育文化作为冰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里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我国古老的北方各民族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丰富多彩的冰雪体育运动形式,为我国冰雪体育文化提供了多样的物质文化基础。现如今,西方冰雪体育运动对我国本土的冰雪体育运动不断冲击,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特别是传统体育冰雪文化不断地被边缘化。为了2022年冬奥会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发展冰雪运动的重要战略规划,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开发必须依托当前这一大好的政治背景,对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特别是传统冰雪体育文化进行拯救、挖掘、保护与推广,这是一个长期的、繁重的工作,需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更多的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到这项工作中,为繁荣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特别是传承传统冰雪体育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张 弘,黄兆媛.我国冰雪体育文化渊源及冰雪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C].2012年体育管理年会论文集,2012:479-481.

[2] 唐 敏,高文智.北方高校冰雪体育文化的塑造[J].冰雪运动,2015,11(6):73-76.

[3] 徐文东,朱志强.中国冬季运动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5.

[4] 韩 晔.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雪上活动[J].冰雪运动,2002(3):82-83.

[5] 杨慧馨,张宏宇,杨 雷.我国冬季传统体育的传承特征与发展路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30(6):25-28.

[6] 韩 丹.论我国古代滑冰的鼎盛时代:说清代“冰嬉”(上)[J].冰雪运动,1997(4):69-71.

[7] 鲁布鲁乞东游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8] 杨 军.中国冰雪文化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9):35-36.

[9] 阚军常,张宏宇,王紫娟.我国冬季传统体育的历史与传承[J].冰雪运动,2011,33(1):69-72.

[10] 王智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源、特征与传承方式研究[J].2015,32(1):75-81.

[11] 张 弘,黄兆媛.我国冰雪体育文化渊源及冰雪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C].体育管理年会论文集,2012:479-481.

[12] 杨斌霞. 黑龙江区域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冰雪运动,2011,33(4):92-96.

[13] 张宏宇,李小兰. 赫哲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流变[J].体育学刊,2009(4):93-96.

[14] 富育光. 北方冰雪文化述考[J].民间文化,2001(2):72-78.

[15] 李 博,刘立军,程丽丽.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6(11):137-139.

[16] 杨树人, 安东雷. 北方人生活方式与冰雪运动文化[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3):1-5.

[17] 减荣海.大学生冰雪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29):112-113.

[18] 张志哲.冰雪体育文化传承与拓展研究[J].冰雪运动,2016,38(3):37-40.

Study on Origin,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of Chinese Ice and Snow Sport Culture

JIA Chun-jia1,LI Shuang-ling1,3,ZHU Bao-feng2,ZHU Hong4,SHAN Zi-ran1GAO Yi1,WU Xiao-xi1

In order to reveal the origi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now and ice sport culture, this paper uses such methods as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The resalt shows that early years of Chinaese ice and snow sport originated from the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 needs and was developed and formatted in the long-term productive labor and natural struggle.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Western ice and snow and the big events, social changes prompted Chinese ice and snow sport’s changing, therefore, leading the traditional snow and ice sports’ Relative shrinking. Since then, Western ice and snow show a dominant, causing the domesticice and snow sport culture’s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changed. Chinese ice and snow sports culture is based on the cultural ecology of the cultural system. With the social system changes, Ice and snow sports culture shows a certain political color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Regionalty, nationality, entertaining, fitness, practicality, complexity is the main feature of Chinese ice and snow sport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sport culture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sport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media propaganda, so that to boost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peop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now and ice sports culture.

Ice and Snow Sport Culture; Origin;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2017-05-14;

2017-06-05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6TYD08)。

贾春佳(1962-),男,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学。

1.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2.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3.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4.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G80-05

A

1008-2808(2017)03-0051-06

猜你喜欢

滑冰冰雪运动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雨课堂”平台用于滑冰课的初步实践
小老鼠滑冰
“滑冰”
不正经运动范
滑冰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