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都县:深耕富硒土 铺实富民路

2017-07-07方名荣凌志斌

老区建设 2017年7期
关键词:于都县绿色蔬菜山镇

□ 方名荣 凌志斌

于都县:深耕富硒土 铺实富民路

□ 方名荣 凌志斌

段屋乡千亩富硒绿色蔬菜基地

春风习习,春雨绵绵,于都县梓山镇万亩富硒绿色蔬菜产业园阡陌芬 芳、蜂蝶翻飞。前不久,该县2017年六大攻坚战4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于都现代农业攻坚战首位产业项目建设的战鼓也由此擂响。据悉,该产业园计划总投资10亿元,规划建设以万亩富硒绿色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蔬菜科技产业园和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在原有2000亩蔬菜基地的基础上,投资8亿元,新增种植富硒绿色蔬菜8000亩以上。

贫困户在江西省于都县段屋乡千亩富硒蔬菜基地里劳作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能显著增强人体抵抗力,富硒食品因此深受青睐,市场售价比普通食品高出许多倍。经探明,于都县梓山镇、段屋乡等地全域土壤得天独厚,富含硒元素。于都县现代农业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欧阳天泉介绍,为让富硒土壤“流金淌银”,县里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和富硒品牌潜力,将蔬菜产业定位为全县现代农业首位产业,引领当地农民抓好富硒蔬菜、水稻等的种植、加工及销售,在梓山规划建设万亩富硒绿色蔬菜产业基地,在段屋、罗江、禾丰、银坑等乡镇规划建设4个千亩蔬菜产业基地,致力做大富硒绿色产业,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一年之计在于春。该县迅速行动,围绕富硒绿色蔬菜产业,同时推进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工作,仅1个多月时间,就在梓山镇完成土地流转7500亩,在原有2000亩蔬菜基地基础上,引进金瑞盛等企业,投资8亿元建设万亩连片富硒绿色蔬菜产业园。并投资2亿元,高标准打造集服务中心、度假酒店、民宿体验等项目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动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同步发展。

“我们这里产出的大米每一批次都要经过SGS检测认证,销售的大米是未经打磨的富硒胚芽米,每一粒米的营养成分和胚乳都被完整保存下来。普通大米售价每公斤在5元至6元,我们的富硒大米售价是每公斤70元。”于都县梓山镇红稻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小克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富硒土壤种出来的优质大米,成为致富一方百姓的金色希望。2016年,该公司以每年650元/亩的价格流转土地2300亩,当年产出富硒水稻109万公斤;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扶持带动208户贫困户发展水稻种植、加工,拉动当地农民875人实现就业;通过电商等平台销售富硒大米近80万公斤,实现销售额5450万元;以高于市场价1.2元/公斤的价格向贫困户收购水稻10万公斤。

“贫困户以合作社集资形式,享受5万元低息产业贷款入股公司,利息由公司支付,风险由公司承担,入股群众可享最低6000元/年的收益。”黄小克告诉记者,为带动农民实现持续增收、长久发展,2017年,该公司还将打造集餐饮、主题乐园、垂钓等于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项目,目前已投入资金1500万元,正紧锣密鼓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据悉,于都县梓山镇万亩富硒绿色蔬菜产业园分为南区和北区,在梓山镇323国道沿线涉及9个村,其中贫困村3个。项目建成后,将每年为市民提供时鲜富硒蔬菜6万吨,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带动周边10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年,梓山镇与金瑞盛、江苏启东谱辉生态有限公司、山东寿光苏成农业科技公司等企业签下合作项目,着力打造万亩富硒绿色蔬菜产业带。按照红稻人公司的发展模式,合作企业将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就业、技术支持及金融扶贫等方式,带领当地农民共同发展富硒蔬菜产业及休闲旅游产业。

方名荣,于都县委宣传部;凌志斌,于都县精准扶贫办。

■责任编辑:于龙广

猜你喜欢

于都县绿色蔬菜山镇
仁化红山镇白毛茶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绿色蔬菜土肥管理技术要点
于都县中小学武术开展状况调查研究
绿色蔬菜土肥管理技术的实施研究
传奇孤山镇,青山总不尽
于都县银坑甑笊舞调查研究
绿色蔬菜土肥管理技术的实施
狼山镇派出所
于都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