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联盟平台下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7-07-06彭泽立
【摘要】产业技术联盟是世界各国为了优化职业院校资源配置采取的一种合作手段,能有效地将高校优质资源转化为企业技术资源。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产业技术联盟缺乏合理、健全的运行机制,造成了产业技术联盟效率比较低下的后果。因此对于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究,成为了为产业技术联盟建立科学合理机制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产业技术联盟 校企合作 互依平衡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该论文为课题《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四轮驱动”长效机制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编号:FJB120576)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240-02
一、问题的提出
产业技术联盟是指由企业、学院、行业机构等组织形式,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组织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而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合作组织,是一种将产教融合的组织形式。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也在不断加深。由于在联盟中的企业和职业院校,为了实现自身目标、提高自身收益、降低风险、获得更多人力资源而开展职业能力开发、职业标准开发、人才培养模式开发等共建共享活动,没有建立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合作机制。当联盟的目标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利益受损的组织往往不会站在联盟共赢的角度审视问题,联盟的不稳定性就会暴露无疑。其次,当今世界环境复杂多变,产业技术联盟和其他组织机构也必然随着市场的瞬息万变将不断进行调整,也极有可能导致部分组织的利益或联盟的整体目标发生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业技术联盟的稳定性。
二、产业技术联盟中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
企业通过与职业院校、行业组织组建相应的技术联盟,可以更好地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助推企业更好发展。产业技术联盟可以实现各个企业或组织之间的资源共享、经济收入等方面合作,降低了恶性竞争发生的可能。在维持联盟的稳定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联盟中各个组织在联盟共同目的基础上,对环境变化等因素进行协商解决,在不触犯组织和联盟利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进行商议,这也是能够维持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联盟之间的各个组织存在着互相依赖的关系,这种依赖关系对维系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通过高校与企业的相互依存,让校企双方在产业技术联盟中存在着互依平衡关系,这也是实现校企双方合作和产业技术联盟稳定的关键因素。
三、产业技术联盟平台下校企合作关系的构建
由于联盟所具有的不稳定性,和联盟所具有的巨大优势,如何构建一个更加稳定的产业技术联盟成为了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联盟中的组织机构要通过与合作伙伴的交流,创造更多的产业技术联盟可用资源,既能提升产业技术联盟的合作能力,又能提升组织间彼此的依存度,对于构建稳定的产业技术联盟具有重要的意义。校企合作通过依托于产业技术联盟,进行共同的难题攻克、技术人员交流、人才培养等方式,可以建立更加平衡、稳定、科学的校企合作体系。
(一)形成关键技术攻关的互相依托平衡
在产业技术联盟中,职业院校具有人才和技术优势,这些资源比合作企业要丰厚得多。但由于职业院校不具备企业对于市场的敏锐感知,导致职业院校在职业能力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等核心成果的研究上大多停留在理想化的浅层,而无法迅速将其转化为企业的可用资源。只有通过院校与企业的有效融合,从学校提供知识资产,而企业通过自身优势将知识资产转化为企业的有效资源,这样对校企双方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最终达成双赢局面,这也是校企合作的科学基础。
(二)形成校企合作人员的相互交流平衡
职业院校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水平所包含的教学研发能力相对较强。而企业的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对于市场商机的把握更准。通过这样的校企合作,建立校企人员的双向交流,可以更好的取长补短,学校聘请企业管理者和一线技术人员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企业则聘用职业院校教师为企业员工进行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再培训,可以促进校企双方人员职业能力的大大提升,这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之一。
(三)形成校企资源共同利用的依托平衡
我国对于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企业的研发中心等地,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设备,为高校更好地开展技术研发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储备。但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场地的分割,导致资源分散,也很难集中到一起获得更大的作用,难以形成相关的资源共享机制,导致设备的利用率不高,部分资源和设备存在着闲置的情况。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服装实训基地的施设备让一个中型服装企业生产,产值可达1.5亿元以上。但在学校,基本是学生进行服装半成品或初级成品的设计、制作,无法实现市场量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设施设备的有效利用。如果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让企业更好地利用这些现成的学校资源,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研发与人员培训等,最终实现资源共享,让校企双方形成更优质的互相依托关系。
(四)形成校企人才培养共享共育的平衡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走向岗位时,理论知识过剩,实践能力不足,为企业吸收可用的优秀人才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能短时间内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而企业在接收学生职业培训时可从中优先挑选出色的人才,为企业填补人才漏洞,更好的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形成校企双方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徐礼伯, 施建军. 基于动态视角的联盟稳定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2, 3(5): 44-45
[2]任聲策, 宣国良.基于学习和能力互补状态的研发联盟稳定性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15, 13(5): 113-114
[3]孙道平, 潘和平.互依平衡的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路径研究——基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平台[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5(1): 145-146
作者简介:
彭泽立(1966—),男,汉族,湖南长沙市人,湘潭大学文学学士, 副教授;研究方向 :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