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文化产业供给侧要素创新研究
2017-07-06孔少华
孔少华 何 群
“十三五”文化产业供给侧要素创新研究
孔少华 何 群
分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现阶段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规模效益递增、文化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效益平稳、人才供给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巨大、技术创新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具有累积和后滞效应;“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将面临新的要素供给环境,财政专项资金“由补转投”将引入更多市场化配置方式,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将成为新的热点,原创类高端文化创意人才需求更加旺盛,技术创新对文化产业的拉动效应更强;“十三五”时期需要处理好各种供给要素的配置优先级、培育兼具理论和创造能力的高端文化创意人才、加强PPP模式的研究并推动政策落实和项目落地,重点加强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以“文化+”的理念提升固定资产投资使用效率,化解过剩产能。
文化产业; 供给侧;“十三五”
2013年12月,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新常态”的概念,这是在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出现产能过剩以及进入结构性调整时期的科学论断。在其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亮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7235亿元,同比增长11%,高于同期GDP增速4.6个百分点,GDP占比提升了0.16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增长可以为经济增长带来直接影响,同时,文化创意已经贯穿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正通过融合创新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十三五”时期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创新要素供给文化产业将大有可为
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供给不足与产能过剩并存。根据钱纳里(Hollis B. Chenery)的理论,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应该占到总支出比重的23%*陈思维:《文化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突破点》,《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第5期。。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68.56亿元人民币*根据国家统计局季度数据计算,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B01,2016-12-10。,人均GDP*按照《中国统计年鉴(2015)》提供的2014年末人口计算,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5/indexch.htm,2016-12-10。50116.67元人民币,折合约为7258.87美元*1美元=6.9042人民币,2016年12月10日。,而文化消费支出仅占支出总比重的10%左右,并且近年来一直徘徊在10%左右,数据见表1。尽管人均GDP的不断增长带来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人们对高端消费品,对文化精神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强,但是有效供给不足使得文化消费缺口巨大。
表1 文化消费支出与居民总支出的关系(2013-2016年)
数据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数据整理所得
处理好有效供给不足与产能过剩的矛盾,将进一步带动文化产业的增长。解决好这对矛盾需要从供给侧入手,优化文化产业要素投入,实现文化产业的供给结构优化。总书记习近平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上海证券报》2016-01-19(第1版)。新的认识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正从关注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带来的短期经济增长,转向更加关注技术进步、创新那些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长期繁荣的要素”。对于文化产业来说,尽管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量的资本投资可以带来产业的增长,但是未来的产业发展则需要将推动创新、创意作为首要的发展目标,从关注粗放式的投资,转向更加关注“人才(Talent)、技术(Technology)”*Florida R,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Revisited:Revised and Expanded. Basic Books,2014.8,p.21.等能够促进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要素。本研究根据国家统计局及相关业务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从财政、固定资产投资、专利、人才等维度分析各投入要素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贡献情况,分析各个要素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为“十三五”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建议。
二、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供给要素
财政投入是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都在将文化产业作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新兴产业去扶持,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在财政方面都以不同的形式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随着文化产业国际竞争的加剧,在有限资源的限定下,文化财政政策正从总量的竞争转向资金使用效率的竞争。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财政投入对产业的增长影响明显,但是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财政投入的效果会从边际效应递增转向边际效应递减。对文化财政投入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判断财政投入是规模效益递减还是规模效益递增,才能确定文化财政投入所处的阶段并制定相应的政策。
人才投入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人口红利*车士义、郭琳:《结构转变、制度变迁下的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人口研究》2011年第2期。对于我国经济的增长具有很大的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总体经济面临人口红利的消失。文化产业具有特殊性,属于智力密集型产业,“人口红利”的意义有所不同,文化产业的人口红利更强调人才质量,人才的发展不仅仅受制于劳动力总量,对人口教育水平的提升依赖性更强,高端人才的投入增长,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技术创新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的3T模型中将技术(Technology)作为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发展密切相关,从机械复制时代文化工业的发展,再到移动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等新兴技术对影视、艺术等文化行业的颠覆,技术创新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内生增长理论,技术进步的带动往往是根本性的,可以带动行业的长期发展,研究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般使用R&D经费支出、专利申请数、技术市场成交金额等作为科技投入指标*朱学新:《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第6期。。
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根据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观点,投资的波动被看成重要的经济波动因素*Backus D K,Kehoe P J,Kydland F E.,“International Real Business Cycl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100(4):pp.745-775.。近年来,受到宏观政策环境的影响,我国各级政府文化类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不断增加。2015年,全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88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增速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高12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5.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强劲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609/t20160902_1395871.html,2016-12-10。。但是,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过度依赖固定资产的投资,“文化地产”具有很大的争议,固定资产投资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研究,有利于文化产业投资政策的创新。
三、要素投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及趋势
(一)文化产业财政投入规模效益递增
为了进行财政投入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分析,本研究选取国家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文化产业增加值这两个变量进行分析,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财政支出与文化产业增加值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5年
为了构建财政投入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回归模型,首先进行曲线估计,如表3所示,指数模型的R方值为0.986,显著度<0.01,指数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
表3 财政支出与文化产业增加值回归曲线估计因变量:文化产业增加值
自变量为: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亿元)
设财政支出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关系模型为:Y=ekX+b,Y为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为因变量;X为文化体育与传媒的财政支出,为自变量;k、b为参数,两边取对数,利用SPSS分析软件计算参数,并进行系数检验。
表4 财政支出与文化产业增加值回归系数
因变量是ln(文化产业增加值)
根据表4可知,k=0.001,b=1706,则lnY=0.001X+1706,Y与X是指数关系,所以随着Y的投入加大,X的增速变快,现阶段文化产业财政的规模效益递增,这说明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仍然处在不断发展成熟的阶段,现阶段的财政投入可以为文化产业提质增效。
(二)文化产业固定资产规模效益平稳
为了研究固定资产投资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我们分别选取2007-2014年文化体育与传媒领域固定资产投资、文化产业增加值为变量进行分析,首先进行曲线估计,如表5所示。
表5 固定资产投资与文化产业增加值回归曲线估计因变量: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
自变量为固定资产投资
结果可知,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与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线性相关,拟合度0.992,显著度也较高,作进一步的计算,分析参数的显著性如表6所示。
表6 固定资产投资与文化产业增加值回归系数
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与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关系为:Y=0.3X+170.79,其中X为固定资产投资,Y为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由此可见,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与文化产业的增加呈现正向线性相关,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会面临一段平稳增长的阶段。
(三)人才供给水平越高产业增速越快
文化创意人才的衡量维度有两个,一个是总量,一个是质量。本研究选取创意人才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作为人才总量的指标,而创意人才的受教育程度则是反映其质量的指标。指标和原始数据如表7所示。
表7 从业人口、受教育水平与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关系(2004-2014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5)
根据曲线估计的结果,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创意人才的供给呈指数关系,设人才供给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关系模型为:Y=ekX+b,Y为文化产业的人均增加值,为因变量;X为人才供给,“人才供给=人才供给量*受教育水平”,为自变量;k、b为参数,两边取对数,利用SPSS分析软件计算参数,并进行系数检验。
表8 人才供给与文化产业增加值回归系数
因变量是ln(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
根据分析结果可知ln(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22.2*人才供给+21.9,人才供给与文化产业增加值呈现人才供给越高,文化产业增加值越快的趋势,所以文化产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决定着文化产业的跳跃式发展。
(四)技术创新具有积累和后滞效应
为了研究文化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我们选取研发经费与文化产业增加值两大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如表9所示。
表9 2006-2014年文化科技创新投入要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5)
通过SPSS进行科技创新投入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回归曲线估计,尝试不同的模型及其拟合度,最终选择线性模型进行分析(R方0.938,显著度较高,研发经费与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存在明显的线性回归关系)。假设线性回归模型为:Y=kX+b;其中Y为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X为文化研发经费投入,k、b为参数,参数估计结果如表10所示。由于常数的显著度不高,不能拒绝b=0的假设,所以k=0.003,b=0,则文化产业增加值=0.003*研发经费。总体来看,研发经费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线性关系,即研发经费对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较为平稳,但是本数据仅仅证明了当期研发费用对文化产业的影响,由于科技对产业的影响往往具有积累性和滞后性,所以更深入的研究需要进行,不作为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表1 0科技创新投入与文化产业增加值回归系数
四、“十三五”文化产业要素供给的新环境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十三五”时期供给侧改革提出了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任务正推动文化产业要素供给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文化产业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规模有所下降并引入更多的市场化机制,在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收紧的情况下,文化相关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成为热点领域,各类优秀原创类文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各类新技术正对文化产业的各个生产链条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文化产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模式调整。2016年,在国家关于财政资金“由补变投”的总体思路指导下,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由无偿向有偿、由直接分配向间接分配转变”*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1610/t20161012_2433616.htm,2016-12-10。。根据《2016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转移支付汇总表》*http://whs.mof.gov.cn/zxzyzf/whcyfzzxzj/201608/t20160805_2377260.html,2016-12-10。,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共获得了市场化配置资源部分的14.1亿元,获得重大项目的22.34亿元,市场化配置成为重要的模式。与2015年相比较,2016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50亿下降为44.2亿元,降低了11.6%,五年以来首次下降,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根据本文第三部分的分析我们可知,现阶段文化财政投入规模效益递增,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保障,如何合理有效的使用财政资金,提高资金效率,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提高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带动作用是“十三五”时期文化财政投入的重要创新方向。
(二)文化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或成未来热点。在国家层面的金融去杠杆化政策环境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断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201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从20.6%降为8.1%,增速大幅下降;但是,文化、体育与娱乐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经过连续下降四年后,在“十三五”开局的2016年逆势上扬,增速提升了7.5个百分点。在国家收紧了对房产类固定资产投资信贷的同时,一系列面向文化产业的创新优惠政策推动了文化类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提升,为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根据本文第三部分的分析我们可知,固定资产投资与文化产业增加值呈线性相关,在国家财政投入不断降低的情况下,文化相关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增长主要是通过社会资本的带动,越来越多的与文化交叉的行业被社会资本认可,如特色文化小镇、文化旅游行业等,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领域未来将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热点领域,创新文化产业投资模式,避免走文化地产的老路子是文化产业“十三五”期间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表1 12012-2016年文化体育与娱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全国投资比较
数据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数据整理所得
(三)原创类以及高端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旺盛。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开始放缓进入“新常态”,数量型人口红利的消失,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老龄化进程导致实际参与经济生产的人口不断降低,同时人口红利的消失还直接影响了消费、投资与进出口的增长,数量型人口红利消失直接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增长乏力。愈来愈多的学者注意到,对人口红利的研究一般仅关注了人口数量,而通过提高人口质量、实现人力资本的累积,是推动经济增长更为重要的方式,这一点已经在内生增长理论中经过反复验证*张同斌:《从数量型“人口红利”到质量型“人力资本红利”——兼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机制》,《经济科学》2016年第5期。。文化产业具有特殊性,影响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是质量型“人才红利”,“人才红利”体现在文化创意高端人才的不断增长,体现在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体现在创意设计对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加快建设人才强国*http://www.sh.xinhuanet.com/2016-03/18/c_135200400_2.htm,2016-12-10。。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各个行业对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的需求更加的旺盛。
(四)技术创新对文化产业的融合拉动效应更强。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VR技术的发展,文化内容的生产、传播、消费等环节正发生重大变化,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将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国家“十三五”规划将数字创意产业列为重要的新兴产业,《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http://www.mcprc.gov.cn/whzx/bnsjdt/whcys/201704/t20170420_493285.html,2016-12-10。将“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署,出台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优秀文化内容数字化转化和创新,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创作与供给”,作为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各种数字文化技术的研发与采纳将从供给侧推动消费增长以及进出口能力的提升,不断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未来文化产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各种媒介技术的发展将彻底改变文化产业的生态,在“创新”理念的推动下,科技创新要素将被更多地投入到文化产业领域。
五、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供给政策建议
(一)处理好文化产业要素投入的优先级。本文研究了财政投入、创意人才、固定资产投入、科技创新投入等要素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些要素对文化产业具有正向的影响,下面我们进一步分析各要素影响的弹性系数。弹性系数=((Δy/y1)/(Δx/x1)),本研究通过对数函数的形式反映各个投入要素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贡献,弹性系数的含义,即x每变动1%,y的变动百分比情况。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尽管部分投入变量与产出呈指数增长的关系,我们分别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取对数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最终可得到如下的公式组:(1)ln(人均文化增加值)=1.673ln(文化财政投入)-3.176;(2)ln(人均文化增加值)=3.47ln(创意人才投入)-13.065;(3)ln(人均文化增加值)=0.789ln(固定资产投入)-3.299;(4)ln(人均文化增加值)=1.012ln(研发经费投入)-3.373。经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每增加1%的人均文化财政投入、创意人才投入、固定资产投入、研发经费投入,文化产业的人均增加值会提升1.67%、3.47%、0.79%和1.01%。总体来看,人才的投入影响最大,其次是财政投入,研发经费投入和固定资产投入。在有限资源限定下,合理的分配各要素资源,按照优先等级发展,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文创高端人才。通过弹性系数分析,人才投入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最大,培养创意人才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化产业是智力驱动、知识驱动、创意驱动型产业,人才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尽管我国文化创意类人才总量丰富,但是人才供给一直相对薄弱,拔尖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对文化产业人才的要求更高,一方面文化产业人才需要适应文化产业自身的新的发展环境;另外一方面,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要求文化产业人才具备更综合的能力。具备理论能力兼具实践能力,跨领域的文化创意人才是未来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十三五”期间,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相关的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同时加强文化产业的投资运营人才、文化企业的管理人才、文化互联网技术服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依托各种创新创业平台,提升人才的创造能力。
(三)加强PPP模式的研究推动政策落地。经济新常态环境下,补贴式文化产业财政投入会进一步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提升文化财政的使用效率则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手段,文化产业财政投入目前还处在规模效益递增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加大投入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增长,但是目前受制于总体财政规模,需要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推动文化领域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则成为未来一个重要的政策方向。PPP模式最初起源于英国,该模式是国家扩大民间投资的一种重要举措,PPP模式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推广实施文化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征集适宜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文化项目,切实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示范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助推更多项目落地实施。文化领域的PPP模式推广还处在探索阶段,理论研究相对缺失,人才供给不足,案例也相对较少,实践操作模式不成熟。为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财政的杠杆作用,提高财政资源的效率,“十三五”期间需要加强文化PPP模式的理论研究,推动科学可行的文化PPP政策落地。
(四)充分发挥数字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十三五”期间,文化与科技将进一步深度融合,通过比较《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和《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发现,“十三五”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具体。“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有四项,包括围绕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理论和应用研究、人才培养、科研实验条件等几个方面,而“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则提出六大任务,并明确提出“信息网络、智能制造、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文化领域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在现代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数字文化产业大有可为,将对每个行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数字文化产业具有创意性、引领性、融合性等特点,在转方式、促消费、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特点突出,是推动供给侧改革、培育新动能、推动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期间,需要不断的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融合,通过内容生产技术创新推动文化生产的升级改造、通过传播技术的提升促进消费,推动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五)以“文化+”理念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十二五”期间,以文化产业园(基地)为手段,一大批具有带动作用、能够推动产业发展的文化产业园区建成,既取得很多成绩,也面临很多突出问题。忽视文化资源的价值、房地产思维导致产业园的重复建设、以及资源效率不高等问题。在“文化+”理念的推动下,“十三五”期间,文化创意将与更多的行业融合,文化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园区将会进一步升级,一系列特色文化小镇将成为重点发展的领域。特色文化小镇的核心是文化的吸引力、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以文化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条的发展,不同于以往的地产发展模式,特色小镇的建设会更加突出文化资源的特色、突出IP资源价值、突出文化资源的产业功能。优秀的文化内容具有生产能力和集聚能力,一方面优秀的文化内容从产业链的源头推动文化产业全链条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另外一方面,文化资源具有集聚效应,可以带来注意力经济,带动周边的发展。“文化+”理念可以通过功能的升级改造为原有的过剩产能带来新的发展,同时“文化+”理念可以通过注意力集聚,提升原有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带动产业的全面发展。
总览而论,“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发展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供给侧改革的理念指导下,充分认识到各种技术、人才、创意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财政效率,将会推动文化产业突破瓶颈,进一步的发展繁荣。
[责任编辑:牟 进]
Supply Side Factor Innov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KONG Shao-hua HE Qun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P.R.China)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the scale benefits of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in 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increasing,the scale benefits of the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stable,the supply of talen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ultural industry,and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accumulated and lagg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ill face a new environment. The special funds of finance will be introduced into more market-oriented configurations. The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and related industries will become a new hot spot. The original high-e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talents demand will be more vigorous; pull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the cultural industry will be stronger.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we need to optimize the industry factor configuration,cultivate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high-e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talents,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PPP model and promote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project landing,focus on 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ultural industry,and to upgrade the concept of“culture plus”fixed assets investment to resolve excess capacity.
Cultural industry; Supply side;“Thirteen Five-Year Plan”
2017-04-09
孔少华,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81; tiger_ksh@163.com);何群,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北京100081; hequn.b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