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发展与创新之路

2017-07-06刘里刚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11期
关键词:财务共享中心发展现状创新

刘里刚

[摘 要] 伴随着企业集团化的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革新,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文章在阐述财务共享中心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下,从总体情况、布局与业务流程、员工构成与管理、运营与绩效管理四个方面对其当前发展状况做了归纳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技术变革、管理思维变革和业务模式创新三个方面对未来我国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财务共享中心;发展现状;创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019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041- 02

1 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1 企业经营管理存在问题的客观要求

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后往往会遇到经营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为了寻求突破企业集团不得不进行财务转型,而财务共享中心正是重要途径之一。一是集团化后分支机构增多,管理成本日趋增高的客观要求。在原有管理模式下相应配套的职能机构、管理人员必然会相应增多,其后果就是管理机构规模趋于庞大、管理成本不断增高。二是会计信息透明程度降低和总部控制能力减弱的客观要求。集团内各会计主体往往由于核算标准不尽相同而使得各主体之间财务数据的可比性受到影响,各会计主体由于处理速度的不同、数据较为分散、层层审批报告总部的流程较长,最终总部的管理和监督效率大打折扣。三是经营管理灵活程度降低的客观要求。集团化后各岗位员工往往是按照“标准”来被动化处理各自职责内的工作,其主动性难以有效发挥;集团管理职能复杂化后管理层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处理诸多辅助职能工作,从而只有部分精力甚至无暇顾及企业的战略职能,最终企业集团战略愿景难以实现。

1.2 财务共享中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财务核算集中后实现财务处理标准化、流程化、规模化,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并且实现了规模效益,降低了管理成本。比如永辉超市实施财务共享前和现在分别有200多和近400家门店,实施财务共享后和现在其财务人员分别为近500和430余人,实现了成本和效率双丰收。二是业务流、员工流、信息流实现集中化,从而有利于优化业务流程和实现流程再造,有利于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有利于财务数据及时快速有效的处理和利用。三是便于总部监督与管理、分析与决策。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信息统一审核,从而保证相关预算和支出在过程中得到监督和管理,总部得以及时分析和决策。四是有利于实施和完善企业战略规划,一方面财务共享中心使得管理层从繁重的辅助职能中脱离出来,从而集中精力投入到企业战略规划之中,为实现企业长远发展而努力;另一方面当企业新的分支机构建立之时,财务共享中心能够及时为其提供系统有效的职能服务。

2 我国财务共享中心发展现状

十多年来,伴随着企业电算化革新、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我国财务共享已经从概念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本文基于我国转型背景,查阅安永2015年对中国53家企业、19个行业的财务共享中心的调查数据以及其他资料的搜集,从四个方面对我国财务共享中心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2.1 总体发展情况

近五年来财务共享中心得到快速发展,近44%的企业集团是自行建立的。第一,从服务子、分公司数量来看,83%为30家以上提供服务,可见大型规模企业比较倾向于建立共享中心。第二,从建立目的与实现价值来看,大部分企业是为了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加强集团的管控能力,从而实现规范管理、加强控制力、优化流程的首要价值,进而实现落实财务政策、节约财务成本等其他层次的价值。第三,从取得成功的因素来看,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居首要地位,同时还需要标准的流程、科学的系统以及清晰的责任的辅助。第四,从面临的挑战来看,如何建立有效、科学的信息系统是企业面临的普遍挑战,而人员招聘则挑战最低。

2.2 中心布局与业务流程

首先,从选址来看,约有64%的财务共享中心所在地与总部地址一致,可见我国财务共享中心主要是附属于总部,依靠总部的资源和支持来实现中心的有效運作。其次,从布局来看,约有56%属于单一中心模式,部分企业还按照区域、流程或辅助设置多个中心,从而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最后,从业务流程看,在纳入流程的18项业务中,费用报销、往来款项、总账、资金结算和财务报告是应用最广泛和最容易实现的业务流程。

2.3 员工构成与管理

首先,员工数量出现分化:60人以下的占50%,而200人以上的占到19%;员工学历本科学历占到了75%,说明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生成为用人首选。其次,从员工招聘和培训看,总部负责的占50%,中心自己负责或专设人事部门负责的占41%;同时,94%的财务共享中心未与高校建立招聘或其他合作关系。最后,从员工激励来看,主要集中在岗位晋升、国内轮岗和荣誉称号评选等方面;从员工考核来看,主要是围绕工作效率、业务质量和客户满意程度等方面。

2.4 运营与绩效管理

首先,评价财务共享中心与员工考核相呼应,主要围绕业务效率、客户满意程度以及业务质量展开。其次,从绩效考核看,66%企业每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及时改进、自我修正,并且有30%建立了客户服务部门,从而不断优化服务、提高质量。最后,大部分财务共享中心认为其是成本中心和服务部门,66%的共享中心由总部负责成本,同时61%的共享中心并未对外进行服务输出,但正在向商业化方向转变。

3 我国财务共享中心发展与创新展望

3.1 加快技术革新,顺应时代变化

第一,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提高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企业集团化后,其财务数据规模会愈加庞大、结构会变得愈加复杂。因此处理效率以及信息安全等问题是大数据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但是企业应积极利用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以实现技术革新,进而实现自身价值的突破和数据处理分析及应用能力的提高。第二,变革财务共享中心信息系统,广泛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财务共享中心应重点加强传统费用控制系统向支付管理、作业共享、质量管理、绩效管理的多维功能发展;着重有效保证影像系统实现会计档案电子化以提高审批效率、强化风险管控、提高员工作业效率、降低实物管理风险;通过银企互联实现资金管理交易的平台化,进而实现资金划拨自动化、相关凭证自动化、对账自动化、项目划分自动化等功能,有效把控资金支付风险。

3.2 加快思维变革,创新管理理念

伴随财务共享和财务转型的到来,传统财务管理思维很难应对未来发展的考验,因此从管理模式、思维模式上要加以改变,实现财务共享中心的转型升级。第一,创新科学管理,改变固有的成本效率思维。不应过度追求提升效率和质量,应该重视员工主观能动性的提升,把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职业发展激励与企业的价值目标、质量效率相互结合,从而能够使员工迸发活力,实现企业绩效的提高。第二,刚柔并济,实现财务共享中心的灵活性。企业财务服务面临的需求日渐多样化,因此过度强调专业化分工、单一作业标准、高效率的刚性管理可能会过犹不及,刚柔并济可以实现员工一人多能、质量控制由事后转为事前和事中控制,提升企业应对不确定性挑战的能力。

3.3 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发展

目前我国财务共享中心很少有采用内部和外部经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运营的,这导致的现实问题就是其成本基本上是由集团总部承担。因此如何使其成为企业集团的利润创造中心也是财务共享中心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首先,企业集团需要完善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机制,在积累运营经验的同时完善成本核算系统,完善财务服务计价、协议等流程,从而形成工作高效、同业低成本的核心实力。其次,如果要走向市场,员工的业务能力以及管理人员的能力将面临更高的要求,要提高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还需要营销能力和客户维系能力。最后,由于独立建立财务共享中心需要较高的投入,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化的企业如果勉强运营和维持将很可能面临成本无法弥补甚至亏损的风险。因此,这对于业务成熟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而言是重要的盈利机会,通过进行财务服务共享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

主要参考文献

[1]费春勇,顾治国.财务共享中心IT系统解决方案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18):31-33.

[2]张瑞君,陈虎,张永冀.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基于中兴通讯集团管理实践[J].会计研究,2010(7):57-64,96.

[3]何瑛.企业财务流程再造新趋势:财务共享服务[J].财会通讯,2010(6):110-113.

猜你喜欢

财务共享中心发展现状创新
大数据时代集团财务共享问题解析
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的内控深化与实施
论财务共享中心制度及核心系统的构建
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