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热的土地”与“萧条的市场”
2017-07-06刘正
刘正
2017年5月,嘉兴市集中出让了8宗地块,总出让面积48.35万平方米,总起价36.04亿元。该地块信息一经发布,便引来超过420家房企关注,以至于因参与土拍人数过多,嘉兴市资源要素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场地有限,土拍会场不得不移至可容纳上千人的嘉兴大剧院。虽然采取“限价、摇号”等措施,但该8宗地块依然经过8小时“战争”,拍出73.69亿元,溢价率超100%。
嘉兴土地市场之火热并非个例,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前5月,全国卖地最多的50个城市合计卖地金额已达10103.8亿元,同比上涨33%。
土地市场的“高烧”不退一方面延续了自去年以来的销售火热态势;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开发企业普遍存货消耗过快,补库存成为当前多数房企的首要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房企积极购地的同时,住房销售却因调控的收紧,收入大幅下滑。据亿翰智库报告显示,50个典型房企收入明显下调。其中,TOP30环比下降企業占比达70%,TOP31-50环比下降比例为55%。
据克尔瑞研究中心统计,29个重点城市成交量环比下降5%,同比下降24%;与此同时,50个典型房企收入明显下调,其中,TOP30环比下降企业占比达70%,TOP31-50环比下降比例为55%。
“过热的土地”与“萧条的市场”反映出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背离的情况越发严重,这对房企而言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现阶段,国家对房企融资大幅控制。从国内到国外,从证券市场到银行间市场,房企融资渠道全面收紧,房地产业进入全面去杠杆阶段。监管层近期已基本停止给房地产商海外发债发放批文,证监会也发声表示将收紧融资通道,检查信托公司业务。
虽然目前来看地产企业在手资金较为充足,但在涉房融资大幅度收紧的背景下,房企债务偿还问题将逐渐显现。
因此,房企未来必须高度关注资金链的运行情况,疯狂拿地的背后或许潜藏着巨大的风险。着眼于未来市场的发展固然十分重要,但安全地渡过眼前,这个困难时期,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