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传播再优质的内容也难以体现价值
2017-07-06朱建华
朱建华
没有传播再优质的内容也难以体现价值
朱建华
任何孕育都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拙著前前后后准备了有三年时间,内容系利用工作之余对日常工作的点滴观察、思考和记录。这三年,既是中国传媒巨变的三年,也是媒体人面临挑战和压力最大的三年。当然,媒体和媒体人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并不会比现在小。
蓦然回首,踏进媒体圈成为一名职业报人已将近七年了。2010年春节前夕,在做了将近七年通讯员后,我成了长江日报的一名记者。那一年,我刚好年满30岁。
很多人问,你为什么要去做记者?回想当时,选择理由无外乎三点:一是人生不想有太多的遗憾。毕竟已到了而立之年,到了这个年龄点,这可能是做记者最后的机会了。二是深感进入了职业瓶颈期,需要新的环境激发人的活力。三是希望生活能过的丰富多彩一些。我想当然地认为做记者可以经常往外跑一跑,可以接触不同的人,生活会多姿多彩一些。这也是对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挑战。
离开学习和工作了十年之久的校园前,同事和领导在挽留时也为我担心:在媒体这样一个人人都会写作、人人都是写作高手的圈子里,你是否还能出类拔萃?其实,在我决定到长江日报前,也曾扪心自问:自己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七年下来,自我评价至少还算是一名合格的媒体人。尽管有时候会因为不按常理做报道,没有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从而致使自己在一些地方被称为“不受欢迎的人”。对于这些,自己依旧问心无愧。毕竟,做出有影响的新闻是职责与使命所在,对此我别无选择。
时至今日,我仍旧认为,从性格上而言,自己其实并不太适合做记者,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这条路并坚持到了现在。在这里,特别感谢报社领导和同事们多年来的无私帮助和包容!
长江日报是一份具有厚重历史的大报,创刊于1949年5月23日,毛泽东亲笔题写报名,原为中南局机关报。“长江日报”这四个字也一直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长江报人。
这还是一份一年365天都不休刊的媒体。坦率地讲,记者和媒体人的工作并没有想象的轻松,很长一段时间,压力与焦虑几乎伴随我的每一天,很多时候连做梦梦到的都是工作。
做记者时,要为每天有没有线索和选题发愁,如果一连几天都没有稿件见报,心里就会很紧张、很沮丧;做了部门主编之后,每天要为部门能否报出像样线索和选题发愁。
但庆幸的是,做了主编之后,也让我有了一定的时间,从更高的层面审视所从事的工作,审视参与和见证编辑部策划的一些重磅报道。拙著呈现的基本上就是我做主编这三年来,以一位媒体人的视角,对报业转型与融合发展实践的一些观察、思考和记录。
日积月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贵在坚持。单纯从字数上而言,这本书的文字量已相当于一名普通记者一年的发稿量。这是多个不眠之夜里坚持的结果。如果重来,我可能没有勇气也没有信心去完成。
由此,我想到媒体影响力的建立,可能就在于我们每个人每一天的每一篇稿件。媒体影响力的建立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坚持并认真对待。
在这里也顺便解释下,拙著为何最后定名为《传播力+的风口——融媒体时代的党报转型》。无论是对于媒体还是媒体人而言,传播始终都应该是第一位的。我们都应该认识到,没有传播再优质的内容,也难以体现其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强调“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里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四者之间关系逻辑非常有深意。可以说,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尤其是对于传统的党报而言,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如何提高传播力、如何回归并占领舆论场的问题,不能为了宣传、导向正确而忽视了传播。对于党报的新媒体平台而言亦是如此。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媒体尤其是传统的党报正处在一个新的风口,如何找准方向十分关键。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提到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媒体和媒体人指明了构建传播力+的方向。这需要我们大力去探索和实践。
整理书稿时,恰逢武汉遭遇暴雨袭城,这是武汉自1998年以来未有的外洪内涝、腹背受敌的最艰难时刻。“不管外界怎么说传统媒体如何没落,媒体人如何不堪,我只知道,连夜进溃口区的是传统媒体人,通宵不眠直击群众转移的是传统媒体人,24小时不间断文图视频更新汛情的是传统媒体人……”这是一位同事发在朋友圈的一段话,深有戚戚焉。面对暴雨,同事们一直冲锋在防汛抢险的第一线,他们用行动书写了长江报人的职业荣耀。在此,我要向他们致敬!
任何事情不亲自经历就不会有切身感受。整理书稿的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内容前后有不下三轮的修改,每一次修改完之后仍感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此,我要向百忙中或审阅书稿或提出宝贵意见或给予指正的社内外同仁、友人表示感谢!还要向不吝赐教并应邀为拙著作序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表示感谢!
逝者如斯夫。我成为一名职业媒体人已整整七年了。2016年8月底的一天,孩子突然对我说:“爸爸,你头上的白发好多,前面、后面、中间都有。”七年前,当我成为一名职业媒体人时,那时孩子才刚半岁,如今她已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
七年来,我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对家人、对父母、对孩子都关心不够、照顾不够。爱人曾不止一次地问,如果把你的时间用百分比来划分,用在工作与家庭和生活上各占多少?我难以回答。值此拙著付梓之际,我也要向家人、向父母、向爱人这么多年来背后的无私奉献与默默付出道谢!
由于个人阅历、能力、学识、水平等所限,拙著肯定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也恳请大家能多批评指正。最后,也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让外界能更多地了解在报业转型与融合发展大背景下,媒体日常所做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系长江日报融媒体中心主编,本文系作者《传播力+的风口》著作后记)
责任编辑 叶宝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