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媒体:“一带一路”传播尚未充分运用的“利器”

2017-07-06梁益畅

武汉广播影视 2017年6期
关键词:老挝非洲一带

梁益畅

社交媒体:“一带一路”传播尚未充分运用的“利器”

梁益畅

朋友,请听题:“一带一路”是什么意思?与你有什么关系?

一个老挝人,听到“一带一路”这个词,他的第一反应会觉得,这是一个小姑娘的名字。因为在老挝语中,“一带”听起来像“小兔子”,“一路”听起来像“小路”。

这样巨大的语言差异,估计会惊掉中国人的下巴,并让“一带一路”官方人士冒几滴冷汗。

那么,作为中国人,突然看到、听到“一带一路”这个词,你脑海中最先浮现的信息是什么?

老实说,我无法与某个具象快速连接起来。虽然我已上千次接触过这个词,并看过相关报道、视频。

据我了解,不知道“一带一路”具体是什么事、与自己有何关系的中国人并不在少数,包括年轻人。

一外一中两个例子,说明关于“一带一路”的传播,无论是对国际,还是对国内,都道阻且长,任务艰巨。

如何破解难题?在草根用户聚集的短视频应用“快手”上,一些身在非洲的中国红人,凭借“非洲社会摇”、当地人生活类短视频吸引百万粉丝关注,视频播放量动辄数十万、上百万,且好评如潮的现象,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快手红人“小胖闯非洲”有223.5万粉丝

按照中国官方的说法,非洲是“一带一路”的自然延伸,有历史、地理、经济积淀。非洲50多个国家如果全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那么参与国家将由目前以欧亚为主的60多个,增加到100多个。

说到非洲,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动物世界、战争、艾滋病、索马里海盗、贫穷与饥饿、野蛮懒惰的黑人……这并是某一个人,也不只是中国人才有的偏见。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原院长李小云教授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有一次,我和一位同事去非洲农村考察,他对我说,这里不贫困啊!”“我告诉我的西方朋友我在非洲工作,他会马上说‘啊,我喜欢Safari(狩猎远征)’”。

李小云教授的同事、西方朋友,肯定都不是社会底层,他们拥有较为丰富的获取非洲信息的渠道,为何仍会形成对非洲的偏见?

这是因为,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大众获取关于非洲信息的主渠道还是媒体,而媒体的性质决定,它只会把有限的时间聚焦于战乱、政变、干旱、海盗等时事大事,能分配给非洲人日常生活的时间少之又少。

这种问题,有望因为社交媒体得到部分改观。比如,快手上用户名含有“非洲”这一关键词,粉丝量超过20万的红人,就有近10个。他们发布的短视频,成为快手用户直接观察、了解非洲人生活的便利渠道。

其中,“小胖闯非洲”有223.5万粉丝,他是湖南岳阳人,24岁,在赞比亚,已在非洲闯荡10年,目前发布了2999个作品。他还有一个快手小号“小胖在非洲”,有63.4万粉丝。

“走进非洲111”是河北衡水人,在尼日利亚做工地施工管理,目前有138.9万粉丝。他对快手账号的介绍是“尼日利亚农村实况记录”。

“尼古拉斯·威哥 非洲游记”的自我介绍说“河南安阳人,老鲜肉一枚,正宗单身狗”,目前在赞比亚创业。他有86.8万粉丝,希望通过快手“带朋友们了解非洲独特的风土人情、奇闻异事”。

这些快手红人发布的“非洲”视频,标签无非是非洲迈克尔杰克逊、非洲社会摇、非洲农村厕所+洗澡间、非洲农村客厅、非洲童婚:新娘13岁,新郎14岁、非洲烫头发……可统称“非洲人生活中的那些事儿”。 都是他们平时看到的,拍摄对象包括雇员、非洲朋友和同事,及陌生非洲人。

相对于媒体的报道,这些视频零碎、随意、不专业,但也够直观、够生活、够真实。除了有些视频会配乐,大多数都没有修饰,使得其可信度比较高。

通过这些视频,远在国内的快手用户会发现,非洲人的生活确实有差的一面,比如有的地方卫生条件堪忧,非洲小孩们很多脏兮兮的,也没什么食物,很多人吃饭还用手抓等等。另一方面,非洲人也有气质很好的,他们能获得中国雇主信任,与中国人成为朋友;非洲小孩们虽然物质条件差,但都挺快乐;也不是每一个非洲国家都身处战争中。总体来说,感觉比我们对非洲的刻板印象要好一些。

初看这些视频,可能会觉得是中国人在猎奇。但是,如果从信息传播角度仔细思考,这些社交短视频某种程度上已做到了媒体报道没做到的事,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活生生、真实的非洲。

事实也证明,这些视频很受国内用户欢迎。“小胖闯非洲”发布视频的量不小,但单条视频播放量很多都超过50万,喜欢量过万,评论量过千。其他“非洲”快手红人的情况也大致差不多。

回到“一带一路”的传播难题,这些快红红人可以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即社交媒体可以完成一些主流媒体无法完成的工作,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可以让更多普通人了解、认识、甚至接纳“一带一路”。

可培育国际友人成为社交媒体网红

如前所说,“一带一路”在对内对外传播上都存在问题,主流媒体层面虽然报道得热闹,但并未能完全深入普通人的生活。如果有意识把社交媒体利用起来,有望解决这一难题。

首先,是难度较低的对内传播。“一带一路”国内情况的对内传播问题不大,国内媒体基本可以解决。只是,“一带一路”是一个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加入的国际合作机制,那么,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运转得如何?中国人在这些国家工作、生活情况是什么样子?这些国家的人如何看中国、中国人、中国企业和“一带一路”?这些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对中国普通人生活,有哪些好处?……诸如此类问题,是中国普通人关心的。

媒体可以回答这些问题吗?可以,但难以持续,因为新华社、央视等媒体驻外的记者数量毕竟有限,而且“一带一路”再重要,媒体也不会一直报道它。但社交媒体可以,“小胖闯非洲” “走进非洲111”这些快手红人,不正是一个基本每天直播非洲的自媒体吗?

那么,如果有意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资企业员工、留学生、商人等群体中发展、培育一批社交媒体“网红”,并且促使他们有意识回答前述问题,对内传播的难题不就解决了吗?

再来看对外传播,这个难题要复杂得多,但也不是不能改观。首先,我们要认清对外传播的现实情况:

1、中国媒体的对外传播能力还不够强。西方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可以影响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而中国媒体的报道,还不太能直接传播到外国人手中、眼前。

2、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差强人意。在东南亚等地的近邻国家可能还行,比如电视剧、电影较受欢迎,但对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还较弱。比如,外国人最熟知中国的,还是武术、京剧一类传统国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精神形象,并未有效传递出去。

3、多数外国人对中国所知有限。《21世纪经济报道》这两天做了一个短视频《关于中国,埃塞小伙伴这么说》,在埃塞俄比亚采访了5位当地人,有企业管理人员、中资企业高级职员等。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国你知道什么?”回答分别是,“我知道我们国家从中国进口很多产品,这些产品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关于中国嘛,中国有巨大的人口,我想超过了10亿吧,中国是个很大的国家,就这么多吧。”“有很多中国人在埃塞,他们在跟我们政府一起工作。”“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向我们国家出口了很多产品。有很多工厂,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国家。”“我知道中国的长城,是一个杰作。他们是很好的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埃塞俄比亚是对“一带一路”接受度较高的国家,中资企业在那里有大量投资,东方工业园非常有名。但从这些回答看,埃塞中上层年轻人对中国的了解还不够多。

基于这种客观现实,依托社交媒体来增强“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能力很有必要。因为,不仅中国网友活跃于社交媒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网友也是一样的,在非洲仅Facebook总用户就过亿。

社交媒体已成为连接全球人类的最主要、最便捷渠道,可以直达任何人群。目前,中国官方媒体已大量在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上建立账户,收效不错,但鉴于官方媒体的身份属性,外国受众对其信任度难免要打一些折扣。更主要的是,面对“一带一路”现在的60多个国家,以及未来可能的100多个国家,仅靠中国官方媒体做对外传播力量实在有限。

吸取快手“非洲”红人的经验,可以有目的培养一些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交媒体网红。这些网红,最好能够是本国人,就像“小胖闯非洲” “走进非洲111”等一样,因为他们是中国人,所以他们眼里的非洲,对中国人更有说服力。

发展这些网红人选的来源,可以是在中国的留学生,在中国工作、经商、生活的人,在其本国中资企业工作的员工等等。

比如,老挝就有一个熟知中国的“网红”——知名主持人魏莱鹏,他2011年起开始以工作交流的形式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担任外籍专家。据《南方都市报》报道,魏莱鹏还是知名词曲作家,他联合老挝摇滚歌手阿提萨,用时2年时间推出了一首摇滚版老挝语歌曲《一带一路》。

摇滚版老挝语歌曲《一带一路》

据魏莱鹏介绍,这首歌在老挝反响还不错,“我很多亲友通过CRI万象调频台、老挝国家广播电台的节目听到这首歌,MV也通过老挝各家电视台播出。现在一些微信公众平台也能看到这个MV。除了在中国的朋友们,老挝驻华大使、同事们也通过电话对我表示祝贺。”“听了这首歌之后,他们对一带一路的内涵有了更多的了解。”

对老挝人而言,由老挝自己人来介绍、传播“一带一路”,一定比中国媒体、中国人来做可信得多。

在中国随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过程中,不被信任一直是一大挑战,由此滋生了种种问题,如不加留心,后果可能很严重。

比如,2016年,赞比亚的一家小报发布了一则消息,称中国企业向非洲出口混有人肉的罐头,标题非常耸人听闻,叫“中国喂非洲人肉”!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如此低级的谣言,却被赞比亚一些媒体转载,而且还获得了不少点击率和浏览量。

虽然中国外交部给予了强力回击,并且这家小报后来被揭露专门以八卦和造谣为主,但谣言产生的影响已经造成,很难全部消除。

谣言为何能滋生,并得到大范围传播?其实,它反映的是不信任的社会心理。这说明,中国要想让更多非洲人接受“一带一路”,阻力不小。

如何让赞比亚人不信这个谣言?社交媒体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比如,可以请一个在中国的赞比亚留学生,在赞比亚人最喜欢用的社交媒体直播中国的养猪场。中国一个大型养猪场,可以养殖成千上万头猪,出栏率高,成本低,怎么可能用人肉做罐头?还可以直播中国人的酒席,大量的肉食品都吃不完,完全可以震惊食物紧缺的非洲群众。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外国人,会愿意帮中国人传播“一带一路”吗?我相信,他们来到中国,看到了中国经济活力,而且认识到“一带一路”确实可以给双方人民都带来经济收益,是愿意做这样的传播使者的。

(作者系《中国记者》杂志新媒体主编、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传播战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 叶宝妹

猜你喜欢

老挝非洲一带
An Uncommon Trip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