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校社工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建设意义研究
2017-07-06赵润
赵 润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驻校社工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建设意义研究
赵 润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在明确素质教育定义与学校社会工作开展意义的基础上,立足我省高校教育现状,探索研究我省社会工作者与素质教育的结合模式,旨在促使我省青少年问题校内解决和受教育者长远发展。
学校社会工作;素质教育;发展
素质教育相对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1995年国家教委启动了52所高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全面推进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每个学生的教育,是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的教育,是统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主线和灵魂,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它弥漫性地渗入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之内。
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提出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的政策指导意见,2011年11月我国十八部委联合发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呼吁各部门充分认识加强多领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社会工作人员培养与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充分逐渐融入到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犯罪预防及纠纷调解等各个领域中。
学校是培养青少年学习能力的重要场域,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逐渐升高,社会问题频发,早恋、犯罪及社交、网络等问题不断,学校与家庭、社区沟通能力欠缺,在社会发展社会工作的大背景下,将学校社工制度予以积极建立,由政府出资购买学校社会工作者项目,加强学校问题的合理解决能力,促进学生自我能力提升,将学校的问题在学校内部予以解决。
一、青春期的主要特点和矛盾
高校受教育人群的年龄分布在17-24周岁,该阶段的特点主要有四点,第一,渴望独立;第二,喜欢独立思考,但是经验不足;第三,情感强烈又不稳定;第四,逐渐成熟的性意识。这些阶段特征结合网络、贫穷以及性行为的觉醒,成为青少年行为偏差和问题产生及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群体的主要生存格局局限于学校和家庭,俗话说的“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即家庭(睡觉)和教室(学习),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受教育者的身心发育不成熟,对社会的认知不完全,缺乏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根据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一书中分析,青少年群体的生理上基本发育成熟,与成年人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但是,心理上面,由于与社会接触较少,抗压力、抗挫折能力缺失。当健壮的体魄与完备的心理承受力相分离的时候,容易在躁动与不完全思考下,作出许多冲击社会道德底线和违背社会规则与法律要求的行为与举动,从而产生青少年行为偏差、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社会犯罪,威胁家庭和睦及社会和谐。
二、我省青少年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双失灵”一词来源于社会保障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劳动者在市场中劳动,经济市场带来的失业、养老、医疗等问题,仅仅依靠市场经济的劳动收入,自己和家庭无力承担;后来,产生了福利国家,但是,容易滋生“懒汉”思想。因此,现在呼吁建立社会组织,帮助人们发展自我能力,建设投资性国家,促进劳动者低于社会风险能力的提升。这同我们青少年遇到的情况十分相似:青少年群体在历史的长河中,源于家庭的供养和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为主逐渐被学校教育所取代,但是,仅仅依靠家庭的传统亲情教育和学校中的课堂教育,并不能解决近年来出现的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证明了存在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盲点,如何来弥补这一盲点,更好的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促使产生独立于家庭中父母等长辈和学校教师等管理者的群体出现,在出现问题时,给予指导和帮扶。
图一 青少年群体社会支持网络和问题管理确实图
图二 青少年社会支撑结构示意图
我省的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中基本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家庭给予青少年群体教育和生活的基本资料,将家庭期望寄托在青少年群体身上,同时,由于社会风险增加,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的将近二十年,我省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抗风险能力减弱,家庭面临贫困问题和青少年攀比风气,青少年群体无法借助社会资源,及时调整内心状态;另一方面,学校在学生教育中注重单方面的知识灌输,缺乏课下的交流与互动,青少年群体在学生阶段无法与学校进行正常的沟通与教育交流,缺乏相对的“代言人”与力量整合体。这两方面的劣势,加剧了青少年群体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隔阂,问题容易积聚,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三、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依据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在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密切配合下,主要以学校为工作范围,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促进学生成长为工作重点,为学生、家长、教师及相应的学校环节提供服务的一种专业活动。普维罗(Powell,1993)提出了社会工作者的两大系统角色:学生(家庭)系统角色和学校(社区)系统角色,分别承担了发现者、治疗者、促成者、教导者和合作者、咨询提供者、倡导者及联络者的角色。学校社会工作者多通过自我介绍,目的指引,以及特殊角色说明等方式与青少年群体沟通,获得青少年群体的信任和理解,通过组织小组活动,与大多青少年熟悉及了解;通过个案活动,帮助个别有困难同学的心理疏导和困难解决;通过社区活动,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接触了解,促进青少年群体走入社会,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支持。
图三 学校社会工作结构图示
通过图三,对学校社会工作者得介入工作进行说明,一方面,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家庭方面的角色供应,另一方面,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帮助遭遇困扰的学生解决问题,比如家庭经济问题、父母关系问题等,帮助青少年群体进行家庭诉求表达;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同学,提供转接医院专业治疗和日常行为观察,帮助青少年自我意识觉醒;学校社会工作者及时与家长沟通,促成家长的积极转变;同时,借助自己的专业工作方法,帮助教导学生具有职责和部分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心理学家、学校咨询协商人员、校医等组建工作团队,共同构建学生校园生活的身心立体环卫工作;为学校的教师出现的职业倦怠、新教师的职业融入、同事间的沟通及同学生的沟通互动等,提供专业咨询;针对少数民族、未婚青少年、行为偏差青少年及家庭贫困等学生,争取学校及社会的资源帮助,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保证学生学业完成;这些都起到了联络学校、家庭、社会与青少年群体的作用,逐渐扩展学校影响力,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小结
我国处于急剧变迁的时代,伴随“新贫困”现象的涌现,出现了“贫二代”与“富二代”等标志性名词,贫困青少年人数逐渐增多,妇女等传统家庭捍卫者外出务工,家庭结构不稳定,离婚率逐年上升,家庭暴力不断,社会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不断泛滥,传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部分功能缺失,产生了青少年酗酒、吸毒、犯罪等一系列问题。我省是人口大省,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留守青少年数量增多,“隔代抚养”现象严重。随着政府近年来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我省的金水区成为全国首批社会工作试点区,同时,我省的郑州市先后建立了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初步具备了承接政府购买社工项目或者服务的组织基础。通过建立“一校一社工”的目标,由政府财政资金推动,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等形式,推动学校社会工作建设,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1]石彤.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陈世海.学校社会工作:以实践教育促进职业化发展——从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借鉴[J].社会工作,2011-08-25.
[3]江西省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学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必要性及介入措施的实务研究——以H市16所中学为例[J].社会工作,2010-03-25.
G
A
1006-0049-(2017)14-0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