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获得优美的声音

2017-07-05丁卉

艺术评鉴 2017年10期
关键词:音乐表现

丁卉

摘要:“Voce”一词在意大利语中是声音的意思。对每一个声乐演唱者来说,声音就是他们的生命。当我们无数次得被声乐大师那优美激昂的声音所震撼时,我们的心情也随着他们的演唱时而欢喜时而悲伤,仿佛与他们融为一体,跟随他们进入到了美妙声音创造的世界中。我们不禁会问,这优美的声音是如何获得的呢?正是他们将科学演唱技与音乐表现的完美结合,才让我们对他们肃然起敬,钦佩不已!

关键词:优美的声音;演唱方法;音乐表现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6-0136-03

一、科学演唱方法是声乐演唱的基础

(一)气息的运用

每个声乐演唱者都深知,气息是演唱的源泉和基础。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必须要注重对气息的训练。要使自己的声音更加流畅,气息是基础,气息掌握的好,声音的基础自然也好。气息运用的好,也使演唱者的声音更加圆润、富有张力。气息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吸气时,全身各个器官和肢体要处于积极放松的状态,胸腔、横膈膜自然扩张。犹如打哈欠或是闻花香一般自然。

2、呼气时要气息要匀而流畅,否则会把气息漏掉。还需要把气息犹如叹气一般放下来,并感受到横膈膜的收缩和腰部的力量,使呼气和横膈膜形成对抗。这样在演唱时才不会觉得气息不够用。

3、气不一定要吸得很满但一定要吸得深。用横膈膜周围腹肌的力量保持住气息,即给呼吸一个好的支持。

(二)位置的运用

位置的运用在声乐演唱时是关键之一。所谓“位置”即为声音的走向和演唱时咬字的地方。在声乐演唱中,不论什么音区都要达到位置的统一和保持不能掉位置。且演唱时要有高的位置,这样音色才可以统一并有质感。要练习好位置应该做到:

1、首先要为高位置的声音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即深的气息,稳定的喉头,自然的咬字。

2、用哼鸣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高的位置,感觉声音得交点好像聚集在鼻腔、头腔和眉心处。

3、抓住“面罩”。“面罩”一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意大利声乐大师基诺·贝基(Gino·Bechi,1913-1993)讲学时随之带来的观点。面罩唱法主要是指戴上面罩之后脸部被遮盖的部分,那便是人声取得主要共鸣和位置所在的部位,即软腭以上的鼻腔,上颌窦等的共鸣,在这部分的位置才能称为高位置。声音进入面罩即声音的走向要从口腔解放、靠前。要求声音的位置高,这样音色清晰、灵动、有穿透力而不是浑浊一片,并在演唱高音时会避免提喉、撑喉的问题。

(三)共鸣的运用

共鸣是指一个物体振动时,影响到其它物体,并引起它与其它物体同时振动的现象。人体的声音是人的声带在气息的作用下振动而产生的一种基本音响。这个基本音响听觉上显得单薄,缺乏力度与亮度。为了使我们的音色相对饱满、洪亮华丽,就必须要通过人体共鸣腔体的运用来获得。

人体有许多共鸣腔,在歌唱中运用最多的是四个共鸣腔体,即头腔、鼻腔、口腔和胸腔,且这四个共鸣腔体不是单独使用,也就是说应把它们的使用连成一个整体,只是在不同的声区各共鸣腔体的使用主次侧重不同。例如:高音区,头腔共鸣使用较多;中声区时,头腔共鸣较少,以鼻腔和口腔共鸣为主;低声区则要充分利用胸腔共鸣。需要注意的是,好的共鸣是自然呼吸时震动产生的,而不能人为的去做,或者过分运用。运用好共鸣听众才能充分地感觉到你的整个身体的律动,这样的声音也更稳固具有感染力。

(四)音色的运用

音色即演唱者传递给听众的声音的色彩,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音色。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优美的音色传递着演唱者对歌曲的理解和审美,可以满足听众不同的审美需求。同时,通过不同的音色来诠释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使得作品内容表达更加准确、生动,作品的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音乐形象越发的深入人心。虽然音色是天生的,但也要通过合理的训练使得音色更加自然,运用更加娴熟和理性。音色的运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自身音色特点准确找到自身的声部。例如音色明亮多为高音声部,音色浑厚低沉多为中低声部。

2、准确运用音色表现音乐形象。例如咏叹调《火焰在燃烧》展现的是内心充满仇恨的中年妇女的形象,音色自然应该更浑厚有力。咏叹调《我要生活在美梦中》展現的是一个14岁左右的少女形象,演唱者音色则应该轻盈、明亮、灵动。

3、演唱适合自己音色的声乐作品,尽量避免为了达到作品效果刻意做出一种音色来,这样对声带会有很大的损耗,对喉头也会有伤害,并会减少演唱的生命力。

4、音色要与情感表现相结合,即声情并茂。再好的音色,如果没有情感的烘托,会显得枯燥无味,没有感染力。将情感融入声音中,才能实现音色的传送,用音色打动听众。

(五)语言的运用

“歌唱是带有语言的音乐。”我想这样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从歌唱的角度讲,语言是

对声乐艺术形象的造型与创造。不同的声乐艺术流派都是依据各国语言的规律来进行咬字,发音从而表达思想感情的。

人类所讲的语言中语音均包括两个部分,即元音与辅音,也就是我国拼音中所讲的声母和韵母。根据一些学者对各国语言的研究,最基本的元音主要有a、o、e、i、u五个。发声时,语言中辅音要多于元音,由于辅音要受到唇、牙、舌等部位的影响,会比元音难发。要以元音为主干,元音要发的清楚且准确,辅音要清晰,主和辅在长短安排上要十分讲究和到位,做到字正。且要做到歌唱中咬字时字与字衔接的连贯统一,即咬字时歌唱位置统一,气息连贯。最后还要处理好语言的节奏、韵味、轻重、抑扬顿挫等语调语气的表现。且中国歌曲的演唱咬字也有其特殊性--归韵,演唱时词尾、句尾的字,还有语气重音字的韵脚一定要留住念清楚,从而达到“词尽意不尽”效果。

声乐演唱最基本的先是嗓音发声,科学的演唱方法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合理准确的运用自身的嗓音条件和身体条件。还可以帮我们改掉演唱时的不好的习惯,保护歌者的声带。所以科学的演唱方法是歌者在演唱道路上一直要坚持思考和练习的方面。

二、音乐表现力—声乐演唱的又一灵魂

(一)音乐表现力对声乐演唱的影响

艺术家们用各种各样的艺术门类表现着人们的生活和情愫,服务于人民。声乐演唱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声乐演唱是通过人声来表达蕴含在声乐作品里的情感,以及歌者对一首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把握,通過演唱体现了歌者的审美观与自身的艺术修养,而通过演唱把这首作品的容与情感表现出来即为音乐的表现力。

音乐表现力是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的综合体现。要求演唱者有丰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作为基础,在细致入微的了解作品的前提后,运用娴熟的演唱方法将作品呈现于观众。让观众也融入到音乐作品的内涵中,并和歌者一起感受歌曲的韵味体会音乐的美妙与神奇。音乐表现力在声乐演唱中非常重要,如果在演唱时缺少音乐表现力,演唱者只会像一个读词机器,观众感受到的只有乏味和生硬。

(二)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力

演唱一首作品,从一开始技巧的练习到作品最后的情感抒发,是一种由浅到深的对音乐内涵的把握。当我们呈现作品给听众时,一定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可以看做是一种二度创作。但自己的想法不能是盲目或随心所欲的,要根据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旋律调式、节奏、风格等方面得到启示,用这些启示指引我们更准确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很好的把握音乐层次与音乐中的跌宕起伏。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而不是让听者觉得作品被我们演唱的空洞无味。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力,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准确把握歌词内容,并能体会到歌词内涵。广泛了解其它艺术形式,如文学、绘画、戏剧、表演等,这样才能多角度的审视作品,获得更多的感触。比如演唱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时,首先应该先读原著,通过文字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准确地把控人物的形象,演唱时才能有自己的理解和表现,人物形象才显得生动。

2、丰富自身的生活阅历,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从点滴中得到感悟。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生活阅历越丰富,情感体会也越丰富,更容易和作品中的情感表现产生共鸣。演唱者的演唱之所以打动听众,就是因为歌词内容与自己的经历很相似,这样就会非常容易融入到音乐中,音乐表现力也会自然贴切。著名表演艺术家郭兰英在演唱《我的祖国》时都会热泪盈眶无比振奋,就是因为她是那个艰苦卓绝年代的亲历者,歌词内容其实就是她的内心独白,演唱如讲故事一般让观众完全没有违和感。

3、深入了解声乐作品。我们通常在初学作品时,都只是先学节奏和曲调,看看歌曲里的高音和一些演唱难点就开始演唱了。但这样的学习只是了解作品最表面的东西。其实一首作品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去了解:这首作品的词作者、曲作者和作者的创作风格;了解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以便于准确的表达音乐的风格;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了解曲目中调式、和声的发展,演唱时才能将音乐内容表现的丰富饱满且富有对比;准确表现音乐中的音乐符号。比如一个人悲伤的时候声音一定是无力的,力度符号多为p、mp、pp(弱、中弱、很弱)。一首歌曲如果较为欢快,速度符号多为Allegro(快板)。音乐符号最能直接表现音乐的强弱快慢,对音乐的发展表现也更准确。

4、运用表情和动作丰富舞台表现力。观众有时对一首作品并不了解,但通过歌者的表情就可以直观的感受到歌曲的喜怒哀乐,也能看出音乐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在演唱中做动作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比如伸出胳膊可能是在指向远方或者是指着歌者想象的具体事物,这时歌者会更快融入到歌曲的内容中。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好尺度,歌唱时做动作也是如此,既不是过分夸张也不是拘谨呆板。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获得优美的声音,具备科学的演唱方法与优秀的音乐表现力是至关重要的,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想做好这两方面,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要保持清晰的思路与坚持不懈的练习,因为通向艺术殿堂的道路是用汗水与智慧铺成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声乐演唱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也把更多好听的歌曲带给热爱声乐艺术的朋友们!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瑗编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

[2]余明春著 .民族声乐艺术[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

[3]【意】P.M.马腊费奥迪 .卡鲁索的发声方法——嗓音的科学培育[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4年

[4]魏玉亭.浅谈声乐艺术中音色的表现力[J].黄河之声,2009年

猜你喜欢

音乐表现
幼儿早期音乐教育过程中听力的重要性和训练方法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音乐表现探究
音乐高考中钢琴教学的研究
单簧管教学中对学生的演奏能力培养探讨
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平衡
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平衡
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平衡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
论二胡弦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钢琴学习过程中技巧训练与音乐表现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