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常见错误表达浅析
2017-07-05徐亚男
徐亚男
摘 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为准则,除了要培养学生稳固的语言基础,还要针对学生今后的职业所需,着重培养其职场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我院学生英语文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在英语应用表达中尤其是书面表达这一方面频繁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本文仅就我院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一些改善此类问题的学习建议,旨在规范我院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和提高我院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校;英语学习;书面表达;常见错误
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切实贯彻“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稳固的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使学生逐步熟练掌握职场英语的应用技能。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个省份,英语水平普遍不及各大高校。一部分学生来自各地的高中,接受过系统的英语学习,虽然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另一部分来自中专、技校或职业高中等,这类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几乎已经丢弃了对英语的学习,英语基础非常差,仅相当于初中水平。总体来说,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词汇量少,语法结构模糊。在此基础上,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英语又作为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不得不学,思想上对英语产生了消极抵触,被动学习的情绪。虽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有学习英语的热情,但没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收效也不显著。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我院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总是摆脱不了汉语的干扰。一方面体现在单词识记上,总是借助于汉语的拼读。很多学生在单词音标旁边标注相近的汉语或拼音以帮助识记单词,导致英语发音不标准,不规范。另一方面体现在英语表达上,不管是口语还是书面表达总是使用汉语的结构和语序,词不达意,造成听者或读者误解甚至不理解,更达不到沟通交流的效果。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观察,针对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分析。
一、句子结构欠缺
在日常口语交际中,听者可以凭借说话人的肢体语言、语气和当时的情景环境等,不完整的句子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书面语就不一样了,如果句子结构不完整,就会令语句所表达的意思不清楚或产生歧义。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句子写完以后,学生又想到一些内容就又在句子后面加以补充说明却忽略了句子之间的成分,写出的句子结构就不完整了。
二、指代不清或者代词用法错误
指代不清楚主要讲的是代词和被指代的人或物之间的关系不清楚,或者是先后所用的代词不一致。很多学生对英语语法现象中的不同人称代词的使用理解混淆,更谈不上灵活使用,想到哪个或者会哪个就用哪个代词,使用非常随意。导致读者或听者不理解或者误解其表达,就起不到交流的作用。如果把各类代词的用法归类学习,在表达交流时把易于引起歧义的代词的所指对象加以明确,意思就一目了然了。
三、人称、数和时态不一致
时态方面,汉语的时态要比英语简单一些。英语的完成式有现在完成式和过去完成式,各自的构成也有所不同,而汉语则无需在动词本身作复杂的变化,也并无现在完成和过去完成的区别,只是在动词前添加表示完成含义的副词“已经”就可以了,这就造成了对英语运用的干扰。另外,英语的主谓一致也是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比较繁琐,指的是谓语动词和主语在人称、时态、数、格上保持一致。如一般现在式里,如果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要在动词后加s或es变成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而汉语在这方面则简单得多,因为汉语可以说从不或者很少考虑一致的问题。“一个孩子爬树”和“三个孩子爬树”只是在限定词上不同,其它都是一样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时依旧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应用英语,缺乏英语的语言概念,就会造成读者或者听者不知所云的状况,更谈不上沟通交流的作用。
四、词性使用混乱
口语表述过程中也经常出现词性使用错误,但大家对口语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能够交流就行,最起码听者能够听懂明白说者要表达的大概意思。书面表达就不一样了,书面表达除了要遵循英语的句子结构、语法还要正确使用词汇等。而很多学生背单词时往往忽略记忆单词的词性,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因为不清楚单词的词性并且不了解英语的词汇习惯用法而乱用词性,想起了哪个单词就信手拈来。本文从学生平时课堂交流、作业和作文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形容词误用为动词
在汉语中没有动词的句子是允许的,但英语中每个完整的句子都必须有动词来构成,如:“我累了。”这个句子没有动词作谓语,而用形容词,但英语形容词不能作谓语,一定要在主语后和形容词前加上一个be动词am。
(二) 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使用混淆
在英语中按动词后能否直接跟宾语,可以把动词分成两种: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可直接跟宾语,不及物动词后不能直接跟有动作的对象(即宾语)。不及物动词后若要跟宾语时必须先在其后添加上某个介词后方可跟上宾语。
(三)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混淆
在英语中,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区别简单的说,取决于动作发生的方式、动作发生过程的长短。延续性动词表示能够延续的动作,动作可以延续下去或产生持久的影响。非延续性动词又被称为瞬间动词,显然表示这种动作不能延续,动作发生后立即结束。
(四) 拼写错误
很多学生在识记单词时死记硬背,没有科学的记忆方法和遵循识记规律,而且单词掌握不熟练,练习又少,导致会说但写出的结构却是错误的。像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名词的复数形式,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等。对于拼写相似的单词区分模糊记忆混乱,常出现单词拼写错误的问题。
五、词序错误
汉语的思维习惯是“何时何地发生何事”,因此将时间和地点状语置于句首。如:昨天在教室里两名同学争吵起来。英语却不同,它习惯将这类次要信息放到句末。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汉语可以将“非常”直接置于动词前,而英语则不行。于是不少学生在口语甚至书面表达中犯这样简单的错误究其原因就是不熟悉程度副词的用法,或者说对英语词序不够了解,于是便想当然地套用汉语的思维习惯。
六、句式不符合英语习惯
学生在说或英语写作之前往往先用汉语打腹稿,或列出中文提纲,再把汉语一句句机械地转换成英语,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跡并且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因而不能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产生了所谓的中式英语。究其原因,总的来讲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掺入了过多母语表达思维。这就导致了学生说的英语自己感觉非常不错,而英语熟练者听不懂或看不明白的情况。书面表达不仅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句式,而且句式还有符合英语习惯。
总之,语言是人际交流的工具,理解是做好书面表达的前提。不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我们就不能确切地理解和正确地用英语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这两种语言的差异,尽量减少母语带来的理解上的消极影响,并且还要养成英语的思维和学习习惯,打牢英语基础,做到在熟练且正确运用词汇的基础上,掌握句法和词法知识,学以致用,常说常练,充分增加词汇量。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广泛阅读,熟记或背诵经典优美语句或篇章以提高其语感。通过各种方法来降低英语表达的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殷志勇.英汉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10).
[2] 刘锐诚.学生实用英语高考必备[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673-682.
(作者单位: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4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