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

2017-07-05高艺煊

艺术评鉴 2017年10期
关键词:美学思想表现

高艺煊

摘要:电影文学作为电影艺术特色和文学艺术特色的完美整合,即实现了人文美学特殊的表达。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比较重视传统人文思想的体现,在电影文学美学思维和西方电影文学具有一定的差异。电影文学属于艺术表达特殊的载体,也是为文学和电影搭建完美的桥梁,电影导演通过加强了解电影文学,进而创造出自己的作品。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结合西方美学思想,进一步分析与研究在电影文学中美学思想及其表现。

关键词:中西电影文学;美学思想;表现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6-0106-03

中国电影迄今为止诞生110年,也明显突出电影获得良好的绩效。无论是商业性电影还是艺术性的电影,都已经成功的买入了快车道。但是,中国电影逐步形成的“井喷式”提升仅在中国拥有明显的显示,中国电影要想成功的进入国际化路径还具有很多局限性。张艺谋导演出的《英雄》就打开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更能充分表达出中国电影具备独特且丰富的美学思想。另外,徐克等诸多有名的导演所导演的电影也获得国际上久负盛名。电影文学元素作为美学思想的基本表达形式,怎样才能串联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还要与西方美学的思想进行完美的结合,此种结合作为相关人士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话题。

一、中国电影文化的具体含义

(一)内涵分析

要相互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电影的传统文化,应该基于大局的角度着手。中国传统的文化不仅是单独存在,则是利用更加具体或者是抽象的方式留在国内人士的行为方法和具体的生活中。中国电影的美学特别关注“神韵”,强调将抽象和具象的结合起来之后在作表达,传统文化在书画的层面上,将具体化和抽象的艺术表达方式很少创造出有关艺术性的作品。在中国文化中,民间艺术属于至关重要的艺术之一,针对某种角度而言,以冯小刚为主导代表的“草民文化”电影作品,即是利用民间传统艺术的方式进行表达,并且不失乏智慧的电影作品主题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特别吻合。在充满文学气息的电影作品中,通常要想充分的表达传统文化必须要具有相应的落脚点,并以恰当的故事加以叙述,譬如,郑晓龙导演的《刮痧》电影作品中,就致使中西文化之间产生的碰撞利用中国传统的医学为着手点,并逐渐拓展到各种文化方面的冲突。一般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仅依靠某一句话、一个词就能清除的表达,它主要体现在静物和动物的层面上,促使大地的各方面融化。并且还对中国人的生活有深刻的影响。

(二)电影文学中体现传统文化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加强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不只是电影,第三产业中,包括旅游行业、服务行业等等很多领域都主要以传统的文化当做谋求发展的基点。在传统的电影元素中,明显的体现出商业特性,创作者结合电影文学与传统文化所创作出的作品,不仅能实现艺术价值,还能为电影投资者提供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在整个电影文学中,合理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以此能在很大限度上,提高电影的艺术性。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电影作品,就是有效的结合了京剧和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的主线。在整部电影作品当中,利用适当的灯光色彩、高效的拍摄方法,合理的描绘出符合电影文学的场面,以此确保导演在具体创作的过程中,从电影文学中找出创作的灵感。电影文学就是利用剧本的形式突显,在一部好的电影作品中,创作是电影的灵魂。电影文学中,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主要是以雕刻、书画等方式当做故事的陈述干线或者背景,这样才能促使电影作品利用传统文化美学思想的方式实现有效的表达。徐克导演的《黄飞鸿》一系列电影作品,就明显突出中国功夫,这样的电影作品从头至尾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三)电影中的伦理道德

中国文化最简单的要点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关于这种文化对中国电影文学中,表达的美学思想具有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文化必须从自身出发,由小到大,逐渐确定自己的思想体系。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从古至今“家”思想作为不可或缺的,人类所有的生活都是以“家”的方式开展,人们的“家”特别强调关注伦理道德,加以关注等级的次序,并且“家”还是频繁出现冲突的地方,然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传统的电影创作人员提供丰富的创作资源。在浩瀚的中国历史阶段,家庭伦理道德并非灵活,甚至还显现出非常扭曲现象,在这样的伦理基础下,会将家庭成员的所有动力消耗殆尽。在中国传统的电影文学中,主要讲家庭伦理道德故事作为表达的基本,以此提高人们对故事的兴趣。与此同时,中国传统电影的美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以家庭伦理道德的形式表达冲突。

二、中西电影文学美学思想的辩证

在18世纪,英国、法国、爱尔兰等国家就已经具有显著学科特性的美学体系,并且对欧洲文学的创作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当时也已经形成进一步研究美学的性质与表达形式,在诸多领域都比中国的速度快。西方国家的文化强调“个体”的适应性,特别突出重视维护人们自由的权益,以及关行为选择的适用性。并且提倡个人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声明个人的利益。所以在西方美学思想中,占据十分重要位置的就是个人主义及实用主义思想。

(一)中西电影文学世界本源存在的差异

针对哲学层面的来讲,在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当中,明显体现出思维和关系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时间内,中国的思想模式关键所在就是“思想决定存在”,这对于现实生活和艺术表达具有深刻的影响。中国人上千年生活在受到传统文化以思维模式为主的影响,在如今的电影艺术中仍然能够见到其的迹象。但是,西方国家特别关注存在论,大多都以为由世界本源决定着物质意识,而且还产生众多美学思想学家,例如说,亚里士多德所体现出的美學思想。西方形成美学思想的合理性促使其在印证和分析美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明显的体现在文学作品当中。西方顶尖的文学作家莎士比亚在文学中合理的融入美学思想,进而形成很多流传于后世著名的电影作品。另外,西方国家体现出的美学思想不失逻辑性与层次性,并且给在某种层次上,具有比较谨慎的特性。中国传统的思维轮则是比较重视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并且给还形成比较抒情的诗歌和书画等特有的表达形式。

(二)中西方电影文学艺术存在的差异

鉴于西方诗画文以为,模仿自然属于艺术相关的活动,人们经过模仿所创作的独特艺术,导致艺术高于生活,甚至好超过了自然,在西方国家的美学思想中,模仿具有极高的位置,将创作当成蓝本,只要提高模仿程度,就会是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世界的美。所以在西方的描绘中,尤其关注写实,著重关注自然情景的再次出现。中国传统的诗画文化却大不相同,中国则比较关注神似,重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传统的说法,以自身最大的努力来维护美更加真实的感受。笔墨传达方式比较重视“韵外之旨”体现出它在电影文学深切,因此,中国传统的电影文学,主要就是以“武侠”当成是创作电影作品主要使用的题材,通常都比较重视必须历经大喜大悲、艰难险阻、处理好世人的危险后在选择隐居,进而深入提高个人的修养、西方国家的电影文学强调关注个体,在模仿创作的层面上,此种创作形式十分贴近西方一般生活,四方国家比较过分的追求名利。因此,在整部电影作品中,一些获得成功的大英雄往往都会身陷名利的陷阱,创作电影的导演也会随着跟进艺术的步伐进行创作。

三、深入分析中西方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达

(一)好莱坞美学和中国电影文学的冲突

中国电影导演李安在访谈中曾说过:“和好莱坞相比较,中国传统电影存在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商业嗅觉不够灵敏”。因此,每当法定假日来临,就会明显突出好莱坞的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撞击了中国的电影市场。而伴随着我国相继颁布出一系列的有效对策,在保护中国电影发展的过程中,电影文学创作者或者电影人都要从本身的层面着手,逐渐提升电影制作的水平与质量。在世界的电影作品中,占据非常重要地位的就是好莱坞,好莱坞对于世界电影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电影文学中,好莱坞呈现出来的特征就是多样性与丰富性。并且形成自己重要的品牌与标签。在此过程中,还要加以掌握观众的多方面需求,根据市场的逐渐变化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此来体现出电影自身具备的包容性。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电影文学间的不同就是具有众多的领域,不只是表现在艺术种类上。中国传统的电影文

化比较强调“和”元素,还不会被电影的发展作用禁锢,还能充分的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要点,促使电影文学充满时代性与传统的特征,合理的促成电影制作的相关体系。电影创作自身就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怎样才能明确的博取观看群体的视觉,促使其都能积极的迈入电影院,需要依靠电影文化独特的品牌。目前,电影票房的金字招牌充分的体现出电影导演的知名度,电影文学就是所有电影导演创作出优秀电影作品的基础。因此,电影创作者必须结合电影文学与如今的时代主题,更加积极努力的为人们创作出更加优秀的电影作品。

(二)电影文学的发展远景

电影文学应用的美学思想必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才能顺应现今的主流价值观。基于中西方电影文学的角度而言,西方电影文学要比中国电影文学快一些,关于此种差距不只表现在电影文学的表达方式及电影票房上,重点体现在创作观点上。传统电影文学的表达方式必须积极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多学习西方国家的电影文学,以此来提高自身电影文学的整体创作水平。中国导演徐克的电影作品《智取威虎山》,就是突显出中国的经典故事的改编,从这部电影中深刻的体现出传统文化电影文学的元素。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西方不同的电影文学中,美学思想极具独特与共性结合的优势。而如今信息交流日渐畅通,人们娱乐的方式也越来越多,电影创作者必须进一步研究与实践电影文学当中的美学思想,基于整体的角度,促使中国本土电影发展水平的日渐提高。关于电影文学的创作必须和市场、观众的各种要求结合起来,以此来实现提高电影艺术的内涵以及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岳振国. 论释道美学思想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的艺术表现[J]. 齐鲁艺苑,2014,02:96-99.

[2]张维维. 法国“作家电影”与中国“文人电影”之比较[D].四川大学,2007.

[3]戴无嫣. 论电影《放大》和小说《美之艺术家》中的美学思想[J]. 名作欣赏,2016,27:172-173.a

猜你喜欢

美学思想表现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立意研究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美术审美特征论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菲利普?锡德尼《为诗辩护》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