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民间音乐引入高校校本课程设计探讨

2017-07-05吴珊

艺术评鉴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民间音乐高校教育

吴珊

摘要:伴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社会对于高校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间接地推动者高校课程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地方性的高等院校为了不断的提高音乐专业的教学质量,在课程改革方面必须不断的创新。对此,本文详细分析把民间音乐引入高校校本课程设计方式,并以陕南民歌为例,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今后高校教育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高校教育;校本课程设计;民间音乐;陕南民歌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6-0054-03

陕南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地区,陕南土地上的人民有着勤劳朴素的生活及精神,这也间接的创造了该地区民族的独特风格。近些年,喜爱陕南民歌并加入宣传行列的人数不断增多,这也间接的突出了陕南民歌的教育作用。在高校校本课程中,陕南民歌有着独特的教育特点,例如歌曲风格以及民歌氛围等。对此,本文以陕南民歌为例,探讨将民间音乐引入高校校本课程设计中的有效方法。

一、校本课程的改革必要性

自从2001年开始,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纲要,并且明确规定了我国需要执行国家、地方、学校三个等级的课程管理体系,其中所指出的学校便是“校本课程”,这一种管理体系改变了我国传统课程过于集中和单一的状况,并且突出表达了地方学校所应当具备的课程改革权力,并完善了课程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了课程对于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1]。在音乐教育专业中,校本课程是学生本身所生成的,这也是体现学校教学特色以及资源优势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结合的一种体现,具备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对于当地的音乐传承、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将民间音乐引入高校校本课程设计有着显著的教育改革必要性。

就当前而言,许多高效的校本课程普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理论实践的脱节。以往大多数的实践学习课程的模式就是,教师对某些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这些理论进行验证,学生的学习按部就班,没有太大的效果。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停留在很浅显的层面,无法真正的掌握和应用音乐专业的相关知识,更无法展现教育的实效性和意义;2.实践学习没有结合就业。我们都知道,高校教学学生的目的就是进行实践型人才的输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针对就业发展进行课程实践安排。而学校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场所,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不够,所以不能很好的把握教学就业的途径和方向,再加上音乐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相关课程实训课中没有结合本专业的就业情况,不能满足以后学生在此行业的要求,这也是现在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导致许多校本课程的设计不存在教育意义,无法体现教育作用;3.教学条件等局限性。现在我们国家对高校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学的投入相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力度还是不够的,所以很多课程实践学习就受到了阻碍,音乐专业课程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尤其是在教学设备方面,但是许多高校因为经济效益以及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资金方面存在明显的投入不足,促使高校的校本课程很局限,无法展现相应的教学作用。由此可见,当前校本课程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导致整体教学作用不足。对此,有必要针对校本课程的现状,针对性的进行改善。

二、将陕南民歌引入高校校本课程设计的应用案例

(一)教学课程、对象以及目标

首先,教学课题主要以陕南民歌的教育为主,教学对象是我校大二年级的学生。

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1.在倾听、感受以及模仿当中学唱陕南民歌,并采用《幺妹月下绣荷包》以及《郎在对门唱山歌》两首陕南民歌为例进行教学;2.借助欣赏、演唱等方式,感受两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以及精神,并对陕南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借助表演的肢体、歌曲动作等方式进行表达;3.探讨陕南民歌的创作特色,并创作模仿创作陕南民歌。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1.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体验并感受陕南民歌所具备的特点,并培养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喜爱;2.在欣赏陕南民歌的过程中,感受陕南民歌的调式、旋律以及唱腔等方面的特点[2]。

教学难点同样有两个方面:1.促使学生掌握《幺妹月下绣荷包》以及《郎在对门唱山歌》两首陕南民歌的歌唱方式和技巧,并通过编排肢体动作完成歌唱表演;2.为学生提供五声语调式,让学生模仿陕南民歌的歌词创作方式创作陕南民歌。

(三)教学方法

1、问题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播放具体的陕北民歌,例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教师可以根据这一作品提出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同学们,你们是否听过这一首歌曲,那么这一首歌曲是哪个地方的音乐作品?”,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因为陕北民歌的传播较为广泛,其影响范围也非常广,所以作品具备显著的地方特色,选择一首学生有一定认识甚至熟悉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上述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再进行总结回答“这是一首陕北民歌,为什么不说是陕西民歌,是因为陕西民歌全部是陕北民歌”[3]。

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关于陕西的地理版图,尤其是突出陕西、陕南两个地区的地理版图差别,并针对性的为学生讲解陕西、陕南两个地区人民在饮食、民俗以及地理风景等方面的差别,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对比和讲解,如“陕西地区古时候分为陕北、陕南以及关中。陕北地区的黄土高原是最具特色的代表物,而关中平原地区的地理条件则是‘八百里平川尘飞扬,三千万儿女喉秦腔的景象,同时由因为陕南接近湖北与四川,所以这一地区的人们生活风俗习惯、语言环境相对而言更加接近于四川与湖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地理条件之下所形成的民歌风格也存在明顯的差异”[4]。对此,可以让学生提出让学生倾听陕南民歌的方式感受其与陕北民歌之间的差别。这一教学方式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地理条件、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差异,让学生了解陕北、陕南两个地区的差异,并且提高对陕北民歌、陕南民歌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

2、递进教学,突出校本课程教学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欣赏陕南民歌,如《幺妹月下绣荷包》和《郎在对门唱山歌》。在视频播放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几个问题,如“在倾听和观看的过程中,观察旋律以及表达的内容特点”。《郎在对门唱山歌》的歌词为“郎在对门……听山歌(呃)!”,在观看完之后,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并分析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教师收集了学生的回答之后再进行点评,如“《郎在对门唱山歌》属于一首爱情歌曲,是典型的陕南民歌形式,也就是通山歌,歌词具体描述了一位漂亮且勤恳的陕南姑娘在听到隔壁小伙歌唱时,被歌唱的旋律所打动,同时无法再劳动,只能够倾听隔壁小伙的歌声”。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歌曲当中,姑娘听到歌唱之后出现了“埋怨”的歌词,也即是“短命死的,爱到死的,发瘟死的”,学生往往在听到这句歌词之后会感受好笑,同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注意这并不是在骂人,而是在“打情骂俏”或赞赏小伙唱歌能力强,这句歌词充分体现了姑娘对小伙的爱慕之情。另一方面,在歌曲当中,应用了“脚趴手软、手软脚趴”的方式方式,这一个词里面的“趴”属于四川、陕南所特有的地方语言,其意思代表着“软”,这一词充分表达了姑娘在听到小伙唱山歌之后所表达出的兴奋情绪。

在歌唱风格方面,教师需要突出讲解陕南民歌所少用的尖音,同时突出高腔、平腔的歌唱方式,并且较多的应用了衬托词语以及装饰音,例如“呃”“哎”等,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衬托词语与装饰音并不是不重要的,而是应用来表达朴实、细腻以及委婉的情绪。在这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突出了陕南民歌的特点,例如方言、歌词以及曲调等,并逐渐深入解剖陕南歌曲的创作特点,并为后续的学唱以及创作等教学做出铺垫。

在学生对《郎在对门唱山歌》有基本认识之后,便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旋律以及歌词的创作技巧,并根据陕南民歌的歌唱技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创造一曲属于自己的陕南民歌。

(三)课程小结

通过校本课程的教学,明确学生的具体收获,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表达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学生会说“这一节课程让我更加全面的了解了陕南民歌,同时对于陕南民歌的表达方式、歌唱技巧等有基本的掌握,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陕南民歌创作技巧”“以前提到陕西只知道陕北民歌,现在才知道陕南民歌也如此好听”。之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关于学习的態度,例如“民族肚饿文化发展必须解决自身的特性,并且抛开民族的特性评论自身的传播价值。陕南民歌属于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个珍宝,当前已经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使学生认识到陕南民歌对于的文化传承意义,尤其是陕南民歌记录了历史变迁、风土人情、风俗礼仪以及道德规范等内容,应当传承,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并探索陕南民歌的主动性,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的传承与发扬,提高校本课程的教学作用和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民间音乐引入到高校校本课程设计中有着显著的教育改善作用,对于提高高校教育效果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借助陕南民歌资源改进高校校本课程,对于陕南民歌而言也有一定的获益,能够有效的突出陕南民歌的传承,并对陕南民歌的民族精神进行有效的保护。对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应当根据符合当地特色以及高校教学特色的民族文化内涵,将其应用到课程设计当中,从而提高课程设计效果,改进高校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何美蓉,陈望.广州启帆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举办“助力中国制造2025启帆全国巡回推介会”(广州站)[J].机床与液压,2015(11).

[2]董桂才.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5,31(11):30-40.

[3]谭弘颖.大势所至期待突破——访宁夏巨能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明安[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5(7):21-22.

[4]张化尧,史芳萍,范俊敏.高科技装备制造业的联盟发展道路:来自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7(3):133-137.

猜你喜欢

民间音乐高校教育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发展现状分析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民间音乐的影响
河北民间音乐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消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