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视域下美日韩扩大农民消费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7-07-05王箐颜芳芳赵珊珊
王箐+颜芳芳+赵珊珊
内容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问题始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也逐渐成为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流通视域分析美日韩在扩大农民消费领域的成功策略经验,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流通 农村 农业现代化 美日韩 扩大农民消费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表1和表2数据信息来源于河南、安徽、江西中部省份部分县市管理部门,是最近几年当地政府管理部门进行调查统计的结果。当地为了应对与实现新农村社会经济的规划建设目标,此次调查重点涵盖了两大方面内容:一是农民经常遇到的消费问题,二是农民消费领域。
美日韩扩大农民消费的成功经验
美国成功经验。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美国基本实现了农业的一体化与现代化,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农工商一体化国民经济体系正式搭建成功,也宣告着美国农业进入到现代化农业发展时期。美国国土面积与自然资源与我国基本相似,虽然美国人口只占到世界人口总量的 4.4% ,但在许多农产品产值产量方面却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还是得益于境内完善的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其农业劳动人口仅占到了全国总劳动人口的 2.5% ,农产品生产效率却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农村地区现代化水平与城市之间的现代化水平差距就不断缩小。2002年,美国颁布施行了《农业安全与农村投资法》,重点加大对区域内农业生产者利益以及消费者利益的补贴。除了政府发挥职能保障农产品各方主体权益之外,也侧重于农业流通服务产业及服务模式的规划建设。基于此,美国政府及各州政府,分别设立了专门针对农业发展的经济分析局、农业统计局、农业技术研究所、全国技术信息服务局等。
日本成功经验。现阶段日本国内共有三百多万户农户,农村群落数量为十四万。在这种城乡布局环境下,日本农户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与群落的构成和布局密不可分,同时还受到农村流通机制的影响和制约。日本在农业生产领域,主要呈现为以下特征: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交易市场少、农产品物流体系完善、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健全。在日本,农产品物流与工业制造业物流体系一样健全,基本都是借助于批发市场来完成交易活动,日本的批发市场虽然小而少,但是却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买卖双方扩大运销规模及交易的需求。这种模式运作下,就非常容易解决小规模农业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日本基本建设完成了工农商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及服务体系,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农业生产领域曾多次向日本汲取经验和引进技术。日本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源于日本政府根据本国国情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农村流通产业模式。
韩国成功经验。韩国境内多为山区,并且耕地面积只占到了国土面积的21%,根据2015年韩国人口统计来计算,平均每户不到一公顷。目前韩国农业劳动人口占全国总劳动人口的23.7% 。正是因为资源的匮乏,让韩国政府和农户时时刻刻感受到强大的危机感,所以韩国一直在为探索出适合本国农村流通产业发展的科学策略而努力。其中,韩国农协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韩国农协成立于1961年,在2009年,韩国境内农产品流通基本建设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格局,即“农民—协会—中间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市场主体相互关联、互不越位。在这种农村流通市场环境下,有效改变了上个世纪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弱势地位,从而以最小的资源创造出了较高效益的农业产业。
美日韩扩大农民消费策略对我国的启示
(一)提出问题
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体系的构建,其市场目标就是改善、解决当前城镇化发展中突出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失衡的非良性互动市场发展状态已经日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导致并造成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贫富程度也越来越悬殊,最终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更是成为阻碍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突出矛盾。
(二)构建城乡双向流通体系、统筹城乡流通市场的重要意义
统筹城乡流通是我国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国基本建设完成并进入到了小康社会,而当下还需要重点解决的就是民生问题,包括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等,其目的就是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既定目标,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就是要缩小并最终消除城乡差别,进而实现统筹城乡利益关系,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立一元化社会结构。通过统筹城乡流通,在坚持贯彻和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道路上,很大程度上能够妥善解决以往农村商品流通领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统筹城乡流通是进一步促进城镇化的必然趋势。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是当下我国在发展工农产业以及城乡经济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限制城乡商贸双向流通、城乡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市场统筹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我国不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正是基于它是进一步缩短当前城乡差距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对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问题起到一定程度的决定意义。城镇化的发展与建设带动的不仅仅是城镇地区的商品市场发展,对于农村地区,包括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副产品质量控制成本管理等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通过统筹城乡流通,首先以城市为中心,设立“流通组织”,进而将流通服务的范围以及业务涉及面、关联度都有层次、有步骤地给予提升,尤其是在促进农村流通服务产业层面上,对于吸纳農村社会就业、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以及解决“三农”问题都起到不可替代的功用。
措施强化及创新变革分析
建立健全并完善区域内商品流通基础配套设施。为了进一步完善区域内商品流通的市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在建设新农村现代商贸流通发展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应当结合城镇化建设进程,使二者之间逐步形成一种联动机制和联动效应。同时,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机构应当在严格遵循国家大政方针以及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目标后具体实施,将城市商业设施规划模式有序地引入到广大的农村地区,进而从技术层面上给予强力支持,最终大幅度提升农村商品市场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水平。另外,应该继续坚持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将新农村建设、城市化建设以及区域经济下的商贸流通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联系起来,在提高区域内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切实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最终产生一系列良性连锁反应:“就业转移—工业化与城镇化—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坚持第三方物流的长效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具有多层次的产品物流供给体系。在农村地区商贸流通发展领域中,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物流配送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多领域、多层次的投入,包括政策信息、财政税收、立法规范等,最终促使其依托于第三方物流,积极支持工业制成品、城市消费品“下乡”。
完善城乡商贸双向流通的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并通过统筹发展的机制措施方案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结构。当前在城乡商贸双向流通市场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严重阻碍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原因就是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正是因为城乡商贸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导致农村市场诸多问题的产生,因此,破解二元经济结构将是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市场弊端的一项机制措施,从而使得农村获得与城镇同等的发展基础以及市场发展空间,最终有助于构建农村新型城镇化,使农村地区形成规模化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户生产的分散性,并在其中构建一套完善的乡村物流体系。
参考文献:
1.蒋沁燕.我国农村消费品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及创新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5(31)
2.冯明.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消费导刊,2013(10)